导航

孙瑞哲:稳中求进谋发展,固本兴新创未来

来源: 2024年1月23日 20:34分类:协会动态作者:第一时间



  稳中求进谋发展,固本兴新创未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4年1月22日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外部的顶头风、市场的倒春寒,行业顶住压力,我们的事业更进一步。

  2024年注定是充满变数的一年,人工智能应用日新月异,地缘政治博弈风起云涌;占全球经济总量42%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迎来选举。但不确定中的确定性是,全球化大势没有改变,中国崛起的大势没有改变。

  中国纺联要做志不求易者、事不避难者,担负起历史使命,耐得住时间检验,坚定信心,保持在场,与时代相关,做趋势的朋友,打开新的局面。

  一、2023年行业工作卓有成效

  中国纺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务实开展行业服务工作,行业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实事求是,科学研判引领发展

  开展有实效的行业调研。中国纺联及各成员单位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大兴调研之风,从东南沿海开放前沿到内陆省份战略腹地,深入重点区域集群、园区企业、专业市场、科研院所。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围绕生产经营、贸易投资、数字转型、绿色发展、产品创新、学科建设等议题,通过会议座谈、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

  开展有支撑的统计分析。坚持用数据说话,不断完善对行业重点数据的监测统计,增强对行业与形势发展的研判。定期开展企业景气调查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时、准确传递行业运行态势、市场舆情、商务信息,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产业研究、公众了解提供数据支持。牢固树立数据安全意识,强化对行业关键数据的保护与应用。统计分析的领域不断深化细化,向新兴领域和重点区域不断延伸。如流通分会发布全国首个服装电商行业景气指数,反映服装电商行业经营情况。

  开展有纵深的产业研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从国家大局和产业实际出发,编制发布《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围绕新形势新阶段行业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系统开展形势和路径研究。形成了《制造业转移发展指导目录(2022年本)》纺织工业解读、《纺织行业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提升明显,有力支持了政府决策、行业服务和企业发展。去年两会期间,中国纺联协助行业代表委员形成提案,为政府决策建真言、谋良策。其中很多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落实。

  (二)固本兴新,服务创新强化动能

  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协调联动、一体发展,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强化行业科教服务。坚持从根源入手,注重自主创新,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荐工作。其中由东华大学牵头的“聚酰亚胺特种纤维材料系列化和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项目和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纱线生产关键工序质量在线检测传感器及系统应用”项目已通过评审立项。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举办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恳谈会。2023教育部高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分教指委召开工作年会。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确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完成2023“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与表彰工作,持续激发教学活力。

  推动创新转化服务。依托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联合体、创新示范基地等工作,促进技术研发、合作、转化与推广。举办“科创中国”2023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等。搭建平台,举办科技大会、技术论坛,推动科技合作。中国纺织创新年会、纺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首届科技大会、中国棉纺织科技大会等促进行业技术与产品创新。围绕重点领域推进标准研究,完善标准体系。2023年中国纺联编制了57项国家标准和172项行业标准计划;发布30项国家标准、42项行业标准和75项中国纺联标准。持续开展行业科技奖励和优秀专利的评选活动。

  开展先进选树工作。推动人才选树与科技奖励工作,发现先进,鼓励创新。中国纺联及各专业协会、学会持续开展对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等高端人才的推优评优表彰工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组织纺织领域两院院士候选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桑麻学者等推举提名工作,组织评选2022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启动第四批中国纺织大工匠推荐学习活动,开展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纺织行业“最美纺织工”、全国纺织行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申报推树与评选活动。举办郝建秀小组建组70周年庆典、学邓建军科研组建创新型班组——全国纺织行业创新型班组工作经验交流会、纪念赵梦桃小组命名60周年大会等活动。

  (三)稳中有进,提质增效激发活力

  发掘需求潜力。中国纺联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配合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开展“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棉纺消费季”活动等,推动产业与市场对接。成功举办春秋两季纺织联展、大湾区展会等重量级展会,重启纽约、巴黎等海外展会,市场拓展与对接活动卓有成效。开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地方、行业展会,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武汉面料展、CHIC2023定制展(温州站)等活动,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引导培育内容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举办首届中国·清河针织产业电商大会、2023中国(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峰会等活动。面向终端,推动行业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推动纺织非遗与民族区域旅游深度融合。

  完善产业生态。中国纺联采取务实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对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参加工信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工作座谈会并针对改革方案提出意见及建议,完成工信部委托关于中小企业服务跟踪平台月度数据填报审核,引导企业理解用好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机遇。助企业提质增效,开展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培育工作,发布第四批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全国共有81家纺企入围。召开2023中国纺织企业家年会暨纺织服装企业管理创新沙龙。强化供应链服务与产业链对接。举办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等活动。举办多场纺织服装专场校企招聘会等活动。推动产融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拟上市公司培育工作。

  (四)深化开放,合作交流打开局面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纺织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凝聚共识,拓宽朋友圈。2023年是行业主场外交年,中国纺联成功举办世界布商大会、国际纺联年会、纺织“一带一路”大会、世界服装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有效促进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推动行业对外开放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发展。巩固强化与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行业组织的伙伴关系,信息交流、产业合作更加紧密。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韩日纤维产业合作会议、国际毛纺织组织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团筹备会议。组织企业前往东盟、非洲等重点区域开展调研,增进对相关地区市场、政策、产业的了解。2023年实际成行团组74个,其中参展团组14个、参观团组21个、会议团组10个,经贸、双边多边、一带一路团组29个。

  二是推动合作,形成新价值。引导企业参与全球纺织供应链布局调整,帮助企业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能走出去”“品牌走出去”“资本走出去”。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等加强对国际产能合作形势、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的分析与研究,发布《2023纺织业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20个重点国别)。受商务部委托,开展稳链固链RCEP纺织服装产业专题培训,帮助企业用好RCEP协定战略机遇,找到投资热点。持续跟踪企业海外项目发展动向,定期更新、补充和完善行业境外投资项目库。系统应对涉疆问题,完成《关于稳定棉制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份额及扩大国内消费的建议》等重要项目。开展与OECD、联合国及ILO等平台合作,推动亚洲可持续纺织业项目(STAR)、“可持续商业条款倡议”(STTI)项目等。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和社会责任建设,规范海外经营行为,支持中国企业海外维权。

  (五)协同发展,点面结合完善布局

  中国纺联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中开展产业服务。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融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把握各地重视纺织行业发展的政策机遇,顺势而为推动构建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差异发展的空间格局。持续推动东部纺织产业的高端化转型。召开2023江苏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山东省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活动,研讨纺织行业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趋势路径。中国纺联加强与湖北、安徽、江西、辽宁、广西、新疆、河南、黑龙江等内陆边疆省份各级政府的合作,通过组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产业交流、招商推介活动,促进产业东西互济、南北共兴。在湖北武汉召开2023中国纺织大会、中国服装大会、在湖北荆州举办2023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大会等,加强资源对接。举办2023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非遗办深入海南、青海等地挖掘黎族黎锦、土族盘绣等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价值。园区的培育和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云南、广西、安徽等地的32家园区新晋为全国纺织服装试点园区。在黑龙江举办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向北开放发展大会,在吉林延边举办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大会等。

  推动先进集群建设。推动优势集群高端化集约化发展,中国纺联与盛泽、常熟、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临平艺尚小镇、许村、濮院、柯桥、即墨、滨州、大朗、虎门、于都等12个地区签订《合作共建“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及编制发布“发展纺织现代化体系行动指数”》框架协议。中国纺联深入开展集群与园区的调研、培育、服务、评价等工作。2023年度新开展了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等7个集群地的服务工作。在提升传统集群效能的同时,把握融合创新趋势,培养选树新兴集群、特色集群。推动数字化服务走进集群地区,提升产业集群数字化能力。围绕“创新驱动,数智赋能”,召开2023年现代化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

  (六)质量引领,面向高端锻造能力

  聚焦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价值高点,中国纺联系统推动行业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时尚引领。持续做好全产业链流行趋势的研究与发布工作。中国国际时装周精彩绽放,各类设计大赛异彩纷呈。举办“2023首届中国长城国风服饰文化节”,首次开展“中国牛仔面料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项目,推动设计创新与文化赋能。开展中国时尚知识产权大会等系列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开展非遗工作,加强培训,开展成果转化、展览展示、公益宣传等,举办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推动民族风尚转化为产业时尚。强化品牌建设、培育与评价工作,共80家企业确定为“2023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力优势企业”。开展区域品牌竞争力评价,测算发布“高阳毛巾”、“虎门服装”等区域品牌价值。举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2023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大会等活动。

  数智转型。推进“数字三品”落实,推动两化融合工作。加强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诊断咨询、培训体验、标准研制、试点示范、宣传推广等工作深入开展。在江苏盐城、福建长乐创建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工作基地、中国纺联数字化转型基地。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工业互联网在集群、园区、专业市场加快应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召开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大会等。引导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智慧供应链。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推动模式创新。组建纺织企业数字时尚联合实验室,针对纺织服装企业实际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研究。

  绿色发展。围绕“双碳”战略目标,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配合国家发改委签署发布《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宣言》,启动中国工程院“纺织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路径研究”项目。强化绿色技术的筛选、试点与推广,启动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启动“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资源价值核算”项目,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构建纺织行业节能标准图谱,加强节能标准顶层设计。完善行业社会责任和ESG治理的方法、工具、平台,发布LCA plus数字化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平台、“2022-2023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ESG绩效评估”成果等。举办中国纺织绿色发展大会、中国时尚产业ESG治理峰会等,引导企业携手推进气候创新行动。

  工作的成效,来自同心同德,相互扶持。2023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党建为引领,中国纺联组织机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行业协同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党委办公室积极组织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贯工作,落实巡视整改长效机制。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主题教育学习走深走实。督促指导加强基层党组织“两化”建设,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纪委办公室突出监督专责首责,做好国资委党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督导。在中国纺联党委和纪委领导下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深入推进“三不”一体建设,开展对各单位一把手监督谈话,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监事会发挥监督、规范、指导作用,建立与职能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与纪委探索形成对中国纺联二级单位的定期巡查机制及换届前检查督导。

  办公室强化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职能,统筹安排好中国纺联理事会、工作总结大会等重点会议和接待来访单位组织座谈交流会等活动,提升会员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能,推进中国纺联数字化办公平台工作。

  人力资源部完成中国纺联第五届理事会届中增补负责人有关工作,完成各单位班子述职、到届测评、新提任人选的考察和新一届班子聘任等。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新员工培训、完善薪酬体系等有关工作。

  财务部在做好中国纺联本级核算与管理的同时,持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优化对代管单位的服务和监管,提升风险和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物投部围绕办公场所物业管理与服务,创新服务与内容,做好各项安全、餐饮、会议、工程等管理工作等,为大家提供了放心、舒心的工作环境。

  外事办公室/台港澳办公室积极推动行业双多边机制性交流重启,对外和对台港澳交流恢复并持续向好,支持行业深化拓展国际友好关系,组织参与重大国际会议,助力行业开放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纺织》、《纺织服装周刊》打造高质量舆论阵地,传递行业正能量,讲好中国纺织故事;中国纺织出版社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不断推进出版结构优化调整,切实推动行业知识阵地的高质量发展。

  在机构改革转隶的过渡期,中国纺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取得实绩实效。

  二、立足产业实际,在稳与进中深化行业服务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为行业服务工作提出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精准把握“稳与进”“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和深刻内涵,既要立足产业实际,坚持“稳”是主基调,“进”是大方向,以“稳”的服务激发“进”的动能;也要融入发展大势,围绕新质生产力,以“破”的勇气,“立”的智慧,探索新的可能。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行业呈现回升向好态势。2023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0.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达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穿着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2023年纺织品服装出口2936.4亿美元(不含94章),同比下降8.1%,其中纺织品出口1345.0亿美元,同比下降8.3%,服装出口1591.4亿美元,同比下降7.8%。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疫情“疤痕效应”全面消退仍需时间,纺织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正处于关键期,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保持长期向好发展态势,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更进一步,是行业当前工作的着力点。

  (一)要扩大市场需求

  把握市场趋势,促进供需发展是行业服务的重要方向。随着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超大规模、多元化市场加快形成。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79元,增长8.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5%。新生活观、文化观转化为新时尚观、消费观,呈现出功能性消费与情感性消费,“理性”与“随兴”并存的趋势。

  要把握制造品牌的机遇期。拼多多Temu和shein在电商大战中的胜利,是极致性价比的胜利,平替、白牌成为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选项。随着纺织制造品牌、供应链品牌、区域品牌快速崛起,2023年双十一淘宝天猫首次增加的店铺人气榜单中有大量白牌。另一方面,社交平台和内容电商推动市场直连,提升消费者认知,康赛妮、鄂尔多斯羊绒等已成为优质产品的标签。行业工作要把握机遇,孵化、扶持具有供应链能力的制造品牌、集群品牌。

  要把握品类创新的机遇期。从夏天的防晒衣到冬天的“光腿神器”、鲨鱼裤,围绕生活细节功能与颜值并举的产品成为新宠。冰雪经济使三夫户外市值一夜暴涨,“情绪价值”、“多巴胺经济”成为2023年的消费热词。银发经济、健康经济、悦己经济、可持续经济等细分垂直市场不断涌现。行业要推动细分市场和品类创新,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要稳定市场主体

  2023年1~11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万亿元,同比减少1.5%;利润总额1447.1亿元,同比减少0.9%。需求放缓、竞争加剧,企业处于微利边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要求我们行业做好市场主体服务工作。

  一方面,做好政策对接。民营经济是纺织行业的主体,贡献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国家密集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等系列政策,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行业工作要聚焦企业所需所困,帮助企业理解和用好政策工具。

  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占纺织行业整体比重达99.8%,对于稳定就业、提供创业机遇意义重大。2023年第三季度,天猫新入驻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05%,服饰成为新商开店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开店三个月内,就有500多位服饰新商家成交规模突破百万。数字经济的加持、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催生更多的设计师品牌、网红品牌。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加大对行业中小微企业、创意设计型企业的关注、支持和孵化力度,是行业服务重要的突破口。

  (三)要提升会展能级

  展会是推动国际国内商贸交流、产业链和供应链高效合作、产业创新和品牌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科技、时尚、绿色发展的风向标与策源地。国际展览联盟(UFI)预计,2023年全球展览业收入将平均达到2019年水平的97%。2023年,行业境内外展会全面重启,中国纺联共组织完成16个境内展,展出规模继2016年和2018年后,再次突破百万平米;国际参展商、采购商比例不断提升,春季服装展和纺机展到场观众均达历史新高。

  同时要看到,作为协会重要服务内容,展会模式面临挑战。一是国际国内展览会数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如何对标高端,走向国际,需要破局;二是信息渠道、采购模式更加多元化,传统展会受到影响;三是经济面临压力,企业降低预算,抑制参展意愿。2023年5月,Gartner发布的年度CMO支出和战略调查数据表明,被调查的400多家公司平均市场营销预算占公司营业额的比例从2022年的9.5%降至2023年的9.1%。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创新办展模式,持续提升展会的国内与国际影响力和价值创造性。聚焦专业化和细分化,推动展览内容差异化和精准化。顺应消费趋势,依托应用场景,推动行业展会的跨界发展、融合创新;创新展会展区类别,满足产业上下游不同环节和消费场景的需求。融合数字技术,探索虚实融合会展、元宇宙技术场景等展览新业态新模式。把握政策与市场关注的机遇,创新展会主题,做好各具特色的全国性、区域性会展业务,推动新兴展会的市场培育。

  (四)要深度融入全球

  当前,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产业链的依存度不断提升。国际分工颗粒度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转变为产品内分工、要素分工。全球化演进呈现新特征,我们要以行业之“预见”服务企业之“遇见”。

  一是提升精细服务水平。从产品出海到供应链能力出海,中国制造正在从世界工厂变成全球化制造。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如日本在国外产业布局时,供应链会同金融、物流等打包进入。面对企业走出去愈加全面和细致的需求,行业工作必须更加系统、更加深入,既要持续加强对全球不同国家的投资环境的研究,针对不同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与人文环境,提供信息指引;更要关注从投资、生产到经营、结算等综合性服务。

  二是提升安全服务水平。当前,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安全挑战加剧,地缘政治加速变革,全球生产体系割裂和技术对峙加剧。欧美聚焦材料供给、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引发全球产业链结构急剧调整,安全因素和信任机制嵌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行业工作要围绕政治、监管、法律、市场等方面,加强在识别规则、规避风险、贸易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与服务,做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识别。

  三、融入发展大势,在立与破中探索新的可能

  我们要从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高度,正确把握“立”和“破”的内在逻辑,前瞻思考,谋定后动。

  (一)要挖掘数据要素中的服务机遇

  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中“新质”最鲜明的体现。截至去年11月底,试点地方数据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融资金额达到17亿元。2024年是数据资源进入企业财务报表的元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是纺织的“化纤制造质量分析数据资产”。行业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走在前列。近期《“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出台,开启了数据要素产业化、市场化新时期。

  行业服务要从全局高度考虑数据要素价值,推动行业数据要素从连接到协同、使用到复用、叠加到融合转变,从“有数可用”向“数尽其用”发展,树立新的价值观,形成新的方法论。

  1、形成数据管理机制

  生成式AI的发展,使得数据要素价值日渐凸显。行业具有海量数据资源,但碎片化场景导致高质量数据匮乏成为行业智能转型的瓶颈。同时数据在权属界定、价格形成、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开发利用等面临诸多挑战。行业要深化数据要素特性与价值规律的研究,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分层分级管理数据,推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有序展开,增强行业数据要素的共享性、普惠性。

  2、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生成式AI正向着全民化、通用化、纵深化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白皮书》显示,过去四年大模型参数量以年均400%复合增长,AI算力需求增长超过15万倍。“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AI大模型正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工具、操作系统和基础设施。行业服务要推动AI数字基础设施与产业数字生态深度融合。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面向数据资源有序汇聚、高效流通、有效利用等环节,推动支撑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工业互联网、信息管理和智能制造平台等建设。

  3、引入新市场主体

  当前数据产品标准化、商品化不足,行业需要围绕数据要素合规高效、安全有序的流通和交易需求,培育引入一批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全国数据交易机构已签约或合作的数商总数达3000余家,数据流通服务生态正在形成。但从发展阶段看,数据商在专业深度的服务能力和商业模式有待验证。围绕专业数据资源生成、资产评估、产品开发、交易撮合、安全管理等全流程,行业需要培育一批垂直领域的数据商,开发数据产品,推动数据“高效率”汇聚、“高质量”治理、“高价值”转化。

  4、开发数据应用场景

  应用层创新成为2024年AIGC产业发展的确定方向。截至1月10日OpenAI的GPTs用户已创建处置领域应用多达300万个。人工智能产业逐步迈入深度赋能垂直行业和前沿领域的新阶段。数据要素的价值是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的统一,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知识创新与场景创新的统一。行业服务要丰富应用场景和业态赋能,拓展数据要素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纺织行业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现在科技、时尚、绿色的创新实践中,体现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营销管理的价值链中,体现在个人、企业、产业集群等各类主体中。在开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设计创意等领域工作时,要有数据意识,发掘典型场景,激活潜在价值。

  (二)要挖掘未来产业中的服务机遇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方向,具有高成长性和强赋能性,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产业格局的力量。

  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是发展未来产业的常见路径。从生物合成、基因编辑、神经科学等生命科学,到碳纤维、石英纤维、石墨烯材料、3D打印材料、纤维状能源与电子器件等材料创新,再到AI、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应用,在与前沿技术、未来产业的嫁接融合中,纺织行业呈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正在形成新市场、新场景、新赛道。比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已占波音B787客机结构重量的50%,可节省燃油20%;生物基材料正逐步取代石油基高分子材料,成为时尚品牌的宠儿;苹果的刚发布的MR头显产品Vison Pro正开启空间计算时代,改变人与时尚的交互方式。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对于重塑产业形象、把握发展主动、构筑全新优势具有战略意义。行业应该将未来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

  1、要做好未来产业的界定和识别

  我们需要系统分析、动态识别纺织行业相关的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源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或技术轨道的变迁,通过论文和专利情报分析、科技奖项、专家咨询等途径预测关键前沿技术趋势,是识别未来产业的切入点。人类需求是未来产业产生和发展的逻辑源头,要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从气候变化、人类幸福等全球性议题出发,进行研判。

  2、要构建未来产业的生态和网络

  未来产业是复杂系统、跨界工程。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的知识已经不足以解决行业问题,需要以开源创新实现突破。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应该协同更多利益相关方,建立多维价值网络和平台。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未来产业发展是科技问题也是产业问题。比如美国未来产业研究院的建设方案坚持促进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新技术产业化的创新链全流程整合。我们需要推动形成以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基础,跨领域集成化的创新共同体。

  打造产业、科技、金融良性循环。发展未来产业需要借助金融工具来整合资源、管理风险。深化产融合作,以市场机制来进行产业技术成熟度、市场成熟度评估是未来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要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引入未来产业,发挥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的重要作用。

  3、要推动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引导未来产业逐步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是根本方向。要找到政策结合点、市场价值点,发现和培育更多应用场景和早期市场,通过应用实测、市场验证和创新反馈,促进产业优化和成熟。

  要完善顶层设计。未来产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引是推动其体系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未来产业标准化研究。行业服务要主动参与规则与标准制定,明确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

  要培育市场主体。“小切口、大场景、快应用”,产业用领域、纤维材料领域蕴藏着很多“潜力股”。要引导现有企业延伸布局,也要鼓励未来产业领域创新创业,推动大中小企业梯度共进;完善创新基础设施,发挥平台组织优势,引导数据、技术、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向创新主体汇聚。

  (三)要挖掘区域变革中的服务机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正确认识现阶段行业生产力布局的新形势、新逻辑、新路径,是行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在全球格局中思考行业布局,平衡好国内转移与国际转移的关系。关注重点区域。比如新疆揭牌我国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中亚五国的产业关联更加紧密;随着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黑龙江向北开放迎来机遇。

  要在区域战略中思考行业布局,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围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沿江、沿河省市协同协作。围绕城市群经济,推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协同协作,构筑“从0到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N”的制造创新生态。

  要在要素变革中思考行业布局,产业转移要与创新要素分布、新兴业态发展相耦合。算力枢纽的快速发展正形成西部产业弯道超车的机遇,《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将助推算力协同调度;油气资源特别是绿色能源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优势。

  集群经济是纺织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行业创新服务的重点。

  一要围绕专业化、特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Shein、temu成功的关键是珠三角的强大供应体系;“意大利品牌”代表的高品质得益于周边产业集群的强大支撑。做强制造,巩固纺织重点区域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分工优势是重要方向。近日,江苏省出台《苏锡通高端纺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行业服务要立足产业优势,推动柯桥、盛泽、常熟、虎门、海宁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更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冲锋衣、汉服等细分品类、极致单品带来的发展机遇,培育新的特色集群。

  二要围绕新要素、新业态,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数字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比如国家发改委发布《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拥有丰富竹资源或者竹纤维加工能力的区域,有条件打造“以竹代塑”的绿色产业集群。当前各地正在围绕生物制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内容出台专门政策,推进产业发展。行业要把握发展机遇,做好相关产业的嫁接与配套服务。比如可以围绕新能源汽车集群,配套汽车内饰,围绕氢能配套碳纤维产业,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集聚。

  三在流量打造与内容创新中推动产业升级。从有“淄”有味到“滨”至如归,出圈的背后蕴含着集群发展的新模式。围绕特色与优势,将内容的创新、情感的传播、大众的参与与产业生态相融合,借助内容平台强化区域品牌,通过流量打造吸引产业资源。以尔滨为例,其火爆出圈带动整个冰雪产业的发展,羽绒服、冲锋衣品牌接住了这波富贵。更深刻的影响在于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成见,地方通过引流重塑认知,为产业招引创造良好条件。行业要研究探索相关服务模式,帮助集群地区发掘特色,找到风口。

  (四)要挖掘文化赋能中的服务机遇

  《繁花》热播引发对红帮裁缝、高端定制的关注与追捧。新的内容生态下,文化现象变为经济现象,内容价值形成市场价值,体验过程融合消费过程。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按照传播规律,以时代化、特色化、场景化的内容表达,拓宽中国时尚的价值空间,是行业服务应该考虑的新问题。

  要强化文化挖掘的系统性,在传承中激活传统文化。随着文化自信的确立,以传统文化为支撑的产品创新快速发展。近年来,纺织非遗开始被持续激活,融入时代、走进生活。《2023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非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94%,其中,纺织服装是重要品类。我们在推动非遗更好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老字号等其他文化载体。

  2023年11月,商务部将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其中包含北京的华女、雪花,上海的飞马、朋街等一批纺织服装品牌。老字号凝结着巨大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是商道和产业传承的“活化石”。日本百年老字号企业多达两万七千多家,仅东京就有3000多家;在时尚领域,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等全球知名的奢侈品牌,无一不是历经百年以上的积淀;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23年“世界品牌500强”平均年龄为98.57岁,中国只有茅台等5个品牌过百年。纺织服装行业是老字号的聚集地。行业服务要关注百强企业,也要看到百年企业。我们要探索服务机制,服务行业的中华老字号,使其健康发展、历久弥新。

  要提升文化转化的多样性,在融合中形成时代价值。2023年“双十一”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占比超60%。中式之美与现代时尚融合,推动“新中式美学”的生发生长。2023年,小红书平台上与“新中式”相关的笔记声量增长390%互动总量增长188%。品牌时尚性与民族文化性的深度融合,成为自主原创品牌成长的的价值沃土。在2024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敦煌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京绣、苗绣、宋锦等数十种非遗工艺,在作品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展示。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我们行业服务的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在新的生活方式与新的产业革命推动下,微短剧、网络文学、电子游戏等中国当代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与推广。2023年,中国短剧app Reel Short的下载量,一度超越TikTok,位列苹果iOS商店娱乐榜首位。社交平台的高效引流,也助推内容电商的快速兴起。《2023中国风尚服饰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直播电商以每年两位数的态势增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万亿元。我们要把握文化的生态属性,推动产业与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紧密融合,与文娱产业、旅游产业协同共进,在更加丰富的业态场景中延展价值。

  (五)要挖掘ESG实践中的服务机遇

  ESG倡导“长期主义”、“责任导向”“义利兼顾”,是全球热点、理念共识、资本风口。《毕马威:2023年全球CEO调查》显示,69%的全球CEO将ESG作为创造价值的手段,全面融入业务。ESG投资规模已超过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的三分之一。《时尚服饰行业ESG研究报告》显示,明晟(MSCI) ESG评级指标体系下的全球纺织、服饰、奢侈品行业中45%的企业属于领先水平。当前A股纺织企业ESG报告披露率尚不足一半,ESG建设在中国时尚领域方兴未艾,前景开阔。深化ESG治理对于行业企业应对全球规则之变,市场之变,赢得社会认同、金融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行业工作需要高度重视ESG的价值,系统推进义与利的双螺旋进程。

  理念决定事业高度。中国纺织的ESG治理应该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和“服务全球”、“造福民生”价值立场。我们要在充分研究国际国内出台的各种ESG规则和评级体系的基础上,更好结合产业实际与市场实践,尽快探索形成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特色、纺织特征的ESG理论与服务体系。以提升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建立并持续完善行业ESG信息披露体系、ESG绩效评估体系和ESG能力提升支持体系。逐步形成ESG研究、ESG融资服务、ESG数据服务、ESG价值传播的综合服务能力。在找到行业既有工作与ESG结合点的同时,探索新的服务领域。

  一是提升绿色增值能力。当前,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正在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总盘子,开始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比如湖北已经将纺织服装企业纳入碳交易名单。环境要素资产化正在形成产业新的价值来源。行业服务要引导企业树立环境资产观念,持续推进产品碳足迹等产品环境信息的管理与披露。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发展,帮助企业提升环境资产增值能力和管理能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国内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强化ESG治理,提升企业的绿色融资能力应该成为行业服务的重要方向。

  二是提升企业社会价值。亦步亦趋,走不好自己的路;人云亦云,形不成话语权。行业服务要深度挖掘ESG的内涵,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文化相结合,引导培育真正有价值主张的企业。基于共同价值,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的叙事逻辑和表达体系,进而形成对品牌、产品的价值支撑。引导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生产体系、价值体系、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行业企业的ESG表现和社会贡献。强化对行业ESG优秀企业、创新实践的挖掘、选树、宣传,打造ESG治理的正反馈,提高公众对行业的认可、信任与尊重。

  四、系统推进纺织新型工业化,扎实做好2024年行业工作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协会是行业的组织者、赋能者,要增强工作的大局观,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落实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在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稳中求进,担当作为。

  (一)强化以实践为落点的思想建设

  坚定信仰信念,筑牢思想根基。历程与性质决定,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成功的根本保障。新征程上,我们做好行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行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意志、统一目标行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以实的精神、实的原则、实的要求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引导全行业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处理好制造与服务、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和重大原则,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保持乐观客观,树立发展信心。加强产业宣传和舆论引导,以行业站位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通过先进典型发掘,多形式、多视角宣传行业新形象、新格局,引导政府、社会、金融等全面、正确认识行业实际与价值,让科技、时尚、绿色的纺织更加深入人心。强化会刊和行业媒体的能力建设与资源支持,推动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发挥政府与产业间的纽带作用,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理性,要做好产业研究与决策支持,做好政策解读与适用引导,切实推动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在行业的落地落实。特别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向全行业及时准确、全面深入地宣贯政策取向和未来趋势,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二)强化以质效为重点的组织建设

  过“紧日子”既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外部环境,也是党对国家单位的具体工作要求。联合会各级要以本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理顺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把精益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其中各职能部门要统筹人财物事,让有限资源产生更大效益,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

  办公室要做好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统筹安排好“两会”行业代表委员座谈会、中国纺联理事会、工作总结大会等,提升会员管理服务能力。

  人力资源部在做好组织人事、技能人才等工作的同时,重点落实好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各单位领导干部配备考察、8家单位换届等工作。

  财务部要继续做好财务核算以及对代管单位的服务、监管工作,提升风险和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外事办公室要拓宽对外合作交流空间,提升外事归口管理与服务能力,严格执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外事工作管理办法》,做到脱钩不脱管。

  物业投资管理部要继续创新物业管理的服务与内容,提升工作精细化、标准化程度,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加放心、舒心的工作环境。

  党委办公室要围绕巩固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开展工作,落实好中国纺联党委换届工作。

  纪委办公室要持续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压紧压实“两个责任”。

  监事会要逐步建立机制性的监督、规范、指导职能,完善工作机制。

  (三)强化以服务为导向的能力建设

  提升市场服务能力。今年要聚焦有效需求,促消费、扩投资。配合相关部委开展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2024消费促进年”活动,推动产业与市场对接。组织好上海联展、大湾区联展等展会,推动商品和要素循环。顺应消费升级大势,深化产品开发服务,做好面料大赛、产品评选等工作。围绕终端市场,引导企业关注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国潮消费、银发消费等新增长点。以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联盟为平台,深入开展电商服务工作。深化检测与质量技术服务,提供优质可靠的消费产品。把握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在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有效投资。

  提升国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展会和活动链接全球资源的专业性与影响力。要更多关注黑龙江、广西、新疆等边疆地区在联通内外中的枢纽作用,推动产业在向北开放、向西开放中实现更大发展。稳规模、优结构,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引导行业持续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创新贸易业态,发展跨境电商,培育外贸新增长极。围绕全球化生产,以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为抓手,升级服务方式与内容,科学引导产业多元布局。帮助企业更好应对全球化发展中的贸易摩擦、文化碰撞、合规管理等问题挑战。关注全球形势变化,做好国别研究、风险监测与预警,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办好世界布商大会、世界服装大会等行业国际活动,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产业合作。

  提升研究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行业统计与调研。将调研工作与各单位的行业服务深度融合,针对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关键问题,常态化、多样化开展调研行动;完善行业统计,推动建立中国纺联行业数据库,做好对企业、集群、专业市场的监测跟踪,落实纺织现代化指数有关工作。以数据为支撑,加强对行业与形势发展的研判,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进一步开展政策性与前瞻性研究,做好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研究课题。加强对全球形势、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产业转移、数智转型、绿色低碳、工业文化等重点领域的研究,支撑形成体系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四)强化以价值为轴心的系统建设

  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协会要成为产业创新的支点,更好发挥平台价值和组织服务作用。围绕基础研究和关键创新,推动行业重点项目实施,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助力产业创新。完成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荐,做好科技指导性计划及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有关工作。要从战略高度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引导行业形成新产品、新模式、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开展科技奖励与成果推广活动,办好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各类科技大会等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不断完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启动并落实“中国服装行业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先进技术纺织品创新中心相关工作等。完善优化行业标准化组织和体系,加快筹建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质量和影响力。

  系统提升产业时尚话语权与文化引领力。充分发挥联盟和平台作用,研究发布全产业链流行趋势,引导企业提升设计能力。以纺织非遗为切入点,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传承与应用转化,从色彩、图案、面料、款式到品牌,使之实现系统展现。做好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开展手艺设计师培训等项目工作;创新宣传推广模式,探索非遗走进五大联展。继续做好品牌培育、品牌评价、创意园区建设等工作,组织好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等活动。做优做强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等活动,提升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对时尚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时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继续推进与国际时尚产业的交流合作,搭建海内外设计与商业转化的桥梁。

  系统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聚焦美丽中国建设要求,不断完善从技术、产品到资本、管理的全维度绿色服务能力。立足双碳目标,推动企业加快发展绿色新模式,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构筑绿色供应链。引导行业加快能源体系升级。强化“绿色纤维”及下游制品认证,扩大市场推广和产品对接宣传。办好节能低碳绿色发展劳动竞赛等活动,开展节能降碳先进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筛选、试点、推广工作。聚焦循环经济发展,引导行业发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处理综合利用产业,加快打造规模化、高值化废弃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继续推进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和LCA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绿色标准体系框架,协同推进节水、节能、绿色制造、循环利用、低碳领域标准制修订。

  系统布局产业数智化转型。要围绕数据要素的资产化、市场化,从全局角度重新审视行业服务工作。继续推进数字三品战略,引导行业加快实现“智改数转网联”。继续开展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推荐等工作。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在产业集群、园区、专业市场的落地应用。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推进相关技术在时尚设计、产品开发等领域的研究与产业推广。举办好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等重要活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引导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智慧供应链。加强行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供给力度,面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诊断咨询、培训体验、供需对接、标准研制、宣传推广等服务。强化行业引导,促进直播经济、跨境电商等模式创新与规范发展。

  (五)强化以协同为关键的生态建设

  区域间联动。坚持全国一盘棋,把握各省重视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举办全国纺织服装区域合作发展大会等区域交流对接活动,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量级的集群深化合作,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优势资源、非遗资源。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城乡融合中做强集群经济。深入开展集群与园区的调研、培育、服务工作。通过举办行业活动、论坛等方式,引导各类要素向产业高效集聚,促进集群优化升级。在推动传统集群发展的同时,也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价值链集成。依托各专业协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服务。以供应链大会、交易会等多种活动为载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健全企业培育体系。继续开展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与复核工作。把握国家政策新机遇,促进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积极参与工信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等活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政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行业人才资源供需匹配。

  跨领域合作。推动产业开源开放,融合发展。以ESG和社会责任工作为纽带,加强与利益相关方和价值认同者的合作交流,持续创新社会责任建设体系与工具方法,扩宽合作领域。积极参与和支持各部委工商业与人权领域的相关工作。围绕场景应用,持续推动产业融合、价值延伸。以色彩工作为抓手,依托汽车色彩材质专业委员会、建筑环境专委会等平台,推动色彩趋势在各行业的应用;以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用纺织品为重点,找到行业与大健康、生物经济、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结合点。推动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与内容经济、文旅产业、大家居等的融合创新。

  寒事欲无几,春归方有期。冻土之下,是希望在萌动。2024年,在推动纺织新型工业化、建设纺织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征程上,让我们心怀锦绣,务实笃行,锐意进取,别开生面,在一起,向前进,创未来。


标签:孙瑞哲

更多精彩内容邀您关注

服务号(上图)
订阅号(上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