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为淘年货20万人不惜冻红耳朵挤掉鞋

为淘年货20万人不惜冻红耳朵挤掉鞋

冻红耳朵挤掉了鞋 昨日20万人逛李村大集淘年货有400年历史的大集在李村商圈中显示出旺盛生命力

  

冻红耳朵挤掉鞋 一天20万人逛李村大集淘年货



  1月24日,寒冷刺骨的李村河道上,农历二○○七年腊月最后三个李村大集拉开了序幕。20多万人冻红了耳朵,不少人挤掉了鞋,但集市上火红的对联、温馨的民俗年货、老青岛的玩意儿让人又经历了真实的过年感受。


  民俗年货最抢手


  昨天上午,记者也逛了一回李村大集,发现民俗年货格外受欢迎。加工过年喜蜡的黑明仁的手艺已经传了一百多年,很多市民专门奔着他的手艺去赶集,红彤彤的喜蜡点燃的是春节吉祥和来年的好兆头。80元一张的小炕桌今年也摆进了李村大集,本来快要绝迹的炕桌竟然成了集市上的畅销品,直接被市民扛回了家,就连家里没有土炕的城里人也要摆在地板上过一回瘾。


  高粱秆子编制的盖垫,12元钱买一个回去,除夕晚上一家人包饺子,饺子可以一圈圈摆上去,“特别有过年的感觉1家住果园路的姜文淑高兴地说,山草杆编的草箅子用来蒸馒头,蒸出来的馒头有一股山草的清香,她也总算在李村大集上找到了。


  刻有莲花、福字、双鱼的椴木模子可以压出造型、图案喜人的面食。农村制作海水豆腐的竹筐子和包袱皮,这些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老玩意受到市民的青睐。卖盖垫的张德红告诉记者,有的市民专门买来手编的筐子做春节的装饰。


  民俗年货减了不少


  虽然生意红火,但喜蜡艺人黑明仁的妻子刘淑青却担心将来的出路,因为购买喜蜡的人越来越少了。据工商局李沧分局滨河路工商所副所长李波介绍,走过400多年风雨的李村大集,在超市商场高度发达的李村商圈里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但随着我市的城中村改造的快速发展,最近五年,李村大集的春联摊位已从150余个减少到70多个,其他民俗产品摊也在不断减少,出售商业制成品的摊位却迅速增加到近千家。少了民俗的李村大集繁华不减,却少了老青岛的年味。


  李村大集上,对对联情有独钟的还是老年人多。

来源:青岛新闻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