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原是上届残奥会跳远冠军,今年将出战2008年残奥会,目前正在苦寻安装假肢的“接受腔”





张海原
采自甘井子区凌水街道
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大连至少有10人正在备战准备参赛,其中包括上届残奥会跳远冠军张海原。作为中国第一个安装大腿运动假肢的运动员,张海原也肩负着我国大腿截肢跑起来第一人的重任。近日,记者与在北京紧张备战残奥会的张海原取得了联系,谈了她的近况和她的追求。
改变跳法
“单腿跳”改为“双腿跳”
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来自大连的残疾女子张海原获得跳远冠军,并一直保持此项世界纪录。幼年遭遇车祸,左大腿膝盖以上10多厘米处截肢的张海原先后获得了大连市自强模范、2004十大感动大连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张海原不仅取得过一系列荣誉,生活中的她也过得很精彩。
小时候,张海原有过4年的杂技生活历练。“13岁那年,我在沈阳加入了残疾人杂技团,做过4年演员,还和赵本山一起同台演出过呢……”2007年,张海原还在大连当了一次轮椅模特,身材和相貌都不错的张海原在T型台上绽放了自己的美丽……
现在,张海原正在北京紧张备战,希望几个月后再为大连争光。
为了保持世界第一的荣誉,4年来张海原一直在尝试改变,而最大的变化就是单腿变回“双腿”。“随着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各国运动员的水平都有了进步,所以现在我的‘张氏’(单腿)跳法已没有任何优势了,这次最大的挑战就是熟悉、适应假肢,并运用到比赛中,这对于 20多年没用两条腿跑过的我来讲,的确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
“为保证在国际赛场上能始终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我作为中国第一个安装大腿运动假肢的运动员,也肩负着我国大腿截肢跑起来第一人的光荣职责。”近一个月来,为给假肢找双“合脚鞋”,张海原一直奔波在北京和上海之间。
不断尝试 寻找合脚的“鞋子”
在高位截肢上安装假肢,需要穿上特殊的硅胶套,长期戴假肢的张海原,曾穿过没有硅胶套的接受腔,但是步行时间久了或是出汗时会令残端在接受腔中移位,造成残端与接受腔错位,导致摩擦受损、疼痛。
近几年,张海原一直在为寻找合适的接受腔而不断尝试,中国的外国的都试过。对此,张海原解释说:“一个合适的接受腔就如一只合脚的鞋一样,甚至比鞋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更高更具技术含量。我们都知道如果鞋大了会不跟脚,小了呢会磨脚,甚至产生磨损乃至疼痛,总之就是大了小了都不方便,也不舒服,假肢中的接受腔更是如此。相比较腿的肌肤比脚上的肌肤更加细嫩,换言之就是更无法接受损伤带来的疼痛感。”
不断追求 想出演残疾人电影
“我非常想自己做主角,演一部关于残疾人的电影。”除了在残奥会上夺冠,这是张海原的最大梦想。“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其实很简单,第一就是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是看过一些关于残疾人素材的影片,多数都是由专业演员来演绎,我觉得如果由残疾人去表现,可能会更加贴近真实生活。”
为了梦想,张海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她也很想和残疾人同胞分享自己的感受。“出车祸时自己还小,没有意识到残疾对我意味着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很早地踏入社会之后,不经意地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在与书本、杂技、体育打上交道,并喜欢上体育后,我才发现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样的经历让我明白,只要肯下苦功夫,人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辽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