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开学的时候,我们家长交了几千元钱的学费,但学校却把学生带出去擦皮鞋、收荒,对此我们很不理解。等到了这些学生毕业后,他们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有的都当上了公司经理,我们才知道正是因为他们有了在校实践的那些宝贵经历,才有今天的成绩。现在我们家长对娃娃的就业和创业操的心很少,而我们也从当初的不理解变为了支持者!”昨日下午,记者从双流县了解到,双流县中和职业中学的这种特殊教育方式正在被人们热议,让职高学生当擦鞋匠和收荒匠这种“硬着陆”的职业教育模式适当与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双流县中和职业中学的教学与社会接轨的这种教育模式开创了全省职业教学先河。
一边学习
一边用课余时间收荒
4月18日17点,在中和职业中学大门右侧底楼的一道楼梯间门口,堆着许多纸板和汽水瓶子,屋内有两个同学正在将里面的废旧物品往外搬,屋外的纸板堆得很高,不一会儿,楼梯间的过道被废旧品堆得满满当当的。尽管显得有些疲累,但是这两同学仍然很快乐。
经了解,这两个收荒的学生一个是学校机电专业高一班的杨勇,另一个是汽修专业高一班的唐庆。杨勇很自信地向记者说道,去年9月份刚来学校时,他就参加了学校勤工俭学部,自愿加入到了同学们的收荒队伍当中,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宿舍去收购纸板和废旧瓶子。
唐庆同学说,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个收荒职业。这职业现在非常走俏,学校有许多同学都想进来,经过大家的严格挑选,最终只有几十个同学有幸加入到这支队伍中。这些收荒的同学都在学校内进行收购,不仅学校变得更加卫生,而且还对废旧品进行再次利用。收荒站长、组长和业务联络员负责有关事宜的联系,将废旧品运到场镇上的收购站卖掉,所得利润进行合理分配。
“自从当上收荒匠后,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大家过得很充实。在学校锻炼实践,毕业后到社会上才会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也便于自己更快更准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说话间,唐庆对未来充满自信。
学生擦鞋匠
很有序很专业
17点30分,中和职业中学旅游专业2010班的董敏在吃完饭后,快步来到了学校勤工俭学皮鞋美容部,董敏熟练地从柜台上提起了装有鞋油和鞋刷的口袋,端着小板凳径直来到学校大门口。此时已有80多名同学等候在那里,几分钟后,近100名学生全都拿着擦鞋家具,并依次排列。学校勤工俭学部部长贾雪宣布了外出擦鞋的规定:“晚上6点分组出发,在擦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和文明用语,晚上9点必须全部回校。”
18点,近100名擦鞋的学生被分成10个组,有序地走出了学校大门。在大街上,这些擦鞋的学生朝各自的目的地前进,他们每个人身上都佩戴有学生证和上岗证,记者跟随着其中一组来到了中和镇佳佳超市门口的一个擦鞋点。
在佳佳超市门口,五个学生迅速地在街沿边摆开了擦鞋摊子,另外四个同学则分头进入周围的超市、茶楼和火锅店内寻找需要擦鞋的顾客,还有一个同学则留在擦鞋现场负责登记每位同学的成绩。18点10分,徐志科同学从旁边茶楼内找来了第一双皮鞋,随后,负责联系鞋源的另外三个同学也高兴地提着皮鞋回到了擦鞋摊子。坐在街沿边上的五个同学开始给皮鞋去灰、上油,擦鞋技术十分熟练,几分钟时间,他们就擦完了一双皮鞋。
在现场负责记录的会计吴红梅称,一般擦皮鞋的工序有5道,分为去灰、上油、勾缝、鞋刷抛光和布袋抛光。擦一双收费一元,至于利润的分配,是先将原材料的成本扣除后,再按照多劳多得的办法分配。这样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勤工俭学部部长贾雪告诉记者,他们这个皮鞋美容部的设置非常合理,下设有部长、会计、组长、干事,有专人负责寻找鞋源、记录。参与擦皮鞋的同学,最多的时候有300多人,每个组最多的时候需要擦的鞋子超过了100双,所有参与擦鞋的同学全部都要在上岗前参加学校的技能培训,待拿到上岗证后才有资格加入擦鞋队伍,每一学期学校还要展开技能大比拼,学校还会将优秀者记入档案。
“他们在餐馆里吃饭,而你却去问他们擦不擦皮鞋,你有没有觉得尴尬?”记者向一位同学问道。“说实话,我们刚开始出来擦皮鞋的时候,非常腼腆,后来就习惯了。但是,我们有了这样的经历,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就业也就不会走太多弯路了。”这位同学说。
距离同学们擦鞋点不远处就有一个擦鞋店,店主高贵新说,他已经在这里开了10多年的擦鞋店了,平时的生意都不错,可是一到周末,擦鞋的生意就被那些学生娃给抢走了,以前有不少顾客给他提建议说,他擦的皮鞋有时还不如那些学生娃娃擦得好,当时,自己还不相信,但通过自己的暗地观察,自己的擦鞋技术还是保留在传统的工序上,不说其他的,就这些娃娃的擦鞋工序都要比自己的多几道,那些学生娃娃的擦鞋技术让自己自叹不如。
曾经的擦鞋匠
如今的公司经理
在中和场镇,记者找到了从中和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汪春元,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家装饰公司的经理了。汪春元说,他是中和职业中学汽修专业2005级的毕业生,当初在学校也擦过皮鞋,承包过学校的演唱会等。通过这些锻炼,增强了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商业运作能力。这些实践经验,为他自己开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成都银杏酒楼南门酒店内,记者找到了罗丹,据酒楼方面介绍称,罗丹很能干,组织能力很强。罗丹说,她是中和职业中学旅游专业2008级的学生,也擦过皮鞋、收过荒,在学校里她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毕业后这家酒楼聘用了她。目前,她已经在酒楼组织了200多人,为他们展开茶艺培训,提高了员工素质。
19岁的刘波涛是这个学校的第四任收荒站站长,刘波涛说,当这个站长不是很容易的,这个 “荣誉”还是要看本人的成绩和组织能力,是经过所有当收荒匠的同学选出来的,通过收荒这个职业,让人学会了与人打交道,学会了礼节、礼仪,也增强了与人合作的能力,更学会了商业运作的价格定位和一些团队合作经验。
娃娃擦鞋收荒
家长从不解到支持
“当初,娃娃回来给我们家长说他们在外边当擦鞋匠,我们听了很难接受,更何况我们家庭条件又不是很差,让娃娃在外边擦鞋,我们有点心疼,也有点担心。”黄桂英同学的爸爸黄德全首先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激动之余,黄德全领着记者朝中和职业中学里面走去,在学校办公室,值班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第二节课下课了,班主任老师将黄桂英领进了学校办公室,黄德全向女儿打探起了擦皮鞋的事情。
黄桂英说:“爸爸,我知道你们很担心我,去年9月,我自愿加入到学校勤工俭学部,通过学校的技能培训进入了皮鞋美容部,到场镇上去擦皮鞋。我利用课余时间擦皮鞋,使自己过得更加充实,也锻炼了自己。爸爸,请你不要担心我,我有我自己的选择,我需要吃苦、锻炼的机会,毕业后才能适应社会。”黄桂英尽量地向父亲解释着。
觉得女儿的话有些道理,黄德全点头答应了女儿的请求,走出校门,黄德全说:“现在女儿大了,我们应该尊重她的选择。”
在学校门口,记者正好遇见了从眉山前来看望女儿的董德良,据董德良称,她女儿叫董敏,是这个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他是从事服装加工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去年10月份,女儿董敏回家说自己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学校皮鞋美容部,利用课余时间在外边擦皮鞋。当时他们的确不理解,娃娃母亲气得直跺脚。但是,后来经过考虑,他们觉得娃娃应该锻炼自己,做人也应该从底层做起。
“对于娃娃在学校擦皮鞋、当收荒匠,这是孩子们的自愿选择,我们家长也由当初的不理解变成了他们的支持者。”董德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学校说法
多方式勤工俭学助推学生就业创业
在中和职业中学,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很多实践平台,有放映室、酒吧、服装设计室等等,最扯眼的还是个人资助“银行”。校长黄宗良告诉记者,这是学生自己设立的“银行”。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时,不少学生都从家里带来了学费和生活费,这些学生可以自愿地将剩余金额存入该“银行”,存取自由,个人“银行”则按照规定支付存款学生利息。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学生用钱,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财能力。
在个人“银行”旁边有一个卖报箱,黄校长说,这是一个诚信卖报箱,也承包给了学生,这里每天都摆放有各种报纸,学生自愿掏钱购买,每天下来,报纸的份数与金额相比较,钱数只有多没有少的,更没有掉报纸的现象。这说明对孩子的诚信培养起到了效果。
至于学校为什么要推行勤工俭学,让学生深入社会擦皮鞋、当收荒匠,黄校长说这是学校从2002年开始,经过6年的实践证明得到的经验。这种模式日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毕业生的就业简直不用愁,而且学校有20%以上的学生都放弃择业,自主创业。
据了解,目前,校长黄宗良已经被四川省教育学院教育系聘为客座教授,为来自全省的教育局长和全省中职校长讲解职业教育经验。
业界声音
实践有助于培养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省教育厅法规处处长(原职教处处长)刘亚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初他们正了解到中和职业中学的这种教学模式,就非常地惊讶,也很有感触。“让你的手动起来”,中和职中教育办学与社会接轨,开创了全省职业教育的先河,这种模式有望在全省职业教育中推广。
省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市政府参事、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李小融认为,中和职业中学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的办学模式很正确,这样的办学方式一定能够办好,也非常值得学习。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停留在学生擦皮鞋、当收荒匠这个层面,而是要关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业观及创业意识。
中和职业中学在勤工俭学中让学生娃去擦皮鞋当收荒匠,当初,在家长看来,这是不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