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批发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一大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不再以单纯的市场名义“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式的组合、组团式的出击”。专业市场进入商圈时代已成为新时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的一个新趋向、新特点。
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经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从马路到大棚、从摊位到商厦,经过了转型与提升、整合与创新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以及世界性商业业态的创新,我国传统的批发市场业态在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和 “蚕食”后,不仅没有被所谓的“后工业化化时代专业市场将消亡”的理论所击倒,而且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一大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不再以单纯的市场名义“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式的组合、组团式的出击”,形成了具有品牌价值和聚集效应的专业市场商圈,如“义乌”、“盛泽”、“虎门”、 “五爱”等都是现今发展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知名度的市场商圈。专业市场进入商圈时代已成为新时期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的一个新趋向、新特点,值得关注。
专业市场商圈的形成
随着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投资和建设,市场的投资风险和有效运营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正是由于专业批发市场的特点,“商圈”已经成为确定区域、明确定位的基础。
传统的“商圈”概念主要指因商业行为而结成的圈层,即经营某种业种或业态的某专业市场或某类企业品牌分布的地理区域。通常是确定零售商业规划和定位时采用的,一些城市的商业中心就构成了一个“商圈”。但是,我们提出的专业市场商圈是一个“大商圈”的概念,它指的是国内外所有与专业市场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主体和区域,既包括前向的产业支撑区域,也包括后向的产品销售区域,以及由此形成的跨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网络。由于专业批发市场的特殊业态,理论上谈到的所谓“商圈”的概念和“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是理解也不相同,比如,仅浙江省就有4000多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市场,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专业市场相对较少。同样,专业市场也不是按照人口和区位简单划分的,比如湖南的株洲、辽宁的西柳本身不符合一般成为“商圈”的条件,但是,它们的确是专业批发市场商圈。可见,这些可以纳入专业市场商圈范畴的经济主体和区域的共同特征是:它们或借助专业市场这一平台,把自身产品销往各地;或通过专业市场,采购来自各地的商品。专业市场在这一流通过程中起到了枢纽和关键的作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这便是我们所界定的“商圈”。
专业市场商圈的特征
专业市场商圈的基本特征是:①商圈是以规模超过零售市场为核心的,这个大规模专业市场支撑商圈的形成与发展;②商圈是由若干个主题性专业市场及其配套设施所构成的;③专业市场数量规模的扩大以及信息容量的增加,会越来越多追求“向外聚爆”,最终形成了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商圈。
作为“商圈”,要在宏观上处理好三大基本要素相互关系
其一,商圈的选点问题。选点是否合理,即有无发展商圈的地域优势。
其二,商圈的规模问题。规模的大小主要以地域条件、辐射范围及其吸纳客流群体的能力而定,应立足于发展中壮大。
其三,商圈的功能问题。商圈的功能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建设和发展哪一类商圈,二是商圈面向哪一类采购商。专业市场商圈的功能定位应当既要有别于零售商圈的功能定位,又要有别于独立购物中心的功能定位,选择若干个业态或数个业种作为功能定位的侧重点,把其他配套功能和辅助业种作为功能定位的兼顾点。
专业市场商圈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中心性;二是集合性强;三是代理机构密集;四是认知性高;五是资源的内敛性;六是产业链支撑。正是由于商圈具有这些明显的特征,人们才真正开始利用专业市场商圈所具有的独特资源和平台来推动在新一轮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专业市场商圈的形态
在专业市场与商圈的关系中,市场的主体是投资者,而商圈的主体是政府(或者是行业组织),是专业市场的集合表现。因此,政府对于市场的宏观管理与市场对于商户的微观管理之间的关系成为市场与商圈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商圈也就成为专业市场形态的代表。通常,我们将专业市场商圈形态分为以下几种:
1、按知名度划分:
——普通类商圈,如辽宁的西柳。
——品牌类商圈,如浙江的义乌。
2、按时间划分:
——传统式商圈,如成都的荷花池。
——新兴式商圈,如海宁中国皮革城。
3、按类型划分:
——产地型商圈,如常熟招商城。
——集散型商圈,如北京大红门。
4、按性质划分:
——专业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