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纺织劳保集团梦:二度梅开的股份制梦想

纺织劳保集团梦:二度梅开的股份制梦想

做了多年“纺织劳保集团梦”的余世明,对二度梅开的股份制改造充满期待:“但愿这次梦想成真。”

 7月24日,在汉正街一家劳保用品经销店,老板说:“以前,我销售的劳保帆布手套都是索河产的。去年河北磁县也开始生产这类手套,我一年销其产品上十万双,这对索河产品的销售可能有影响。”

  近年来,缺工、技术落后、品牌意识淡薄等带来的矛盾和困难阻碍了生产发展,企业自身已困难重重,现在又出现了“外患”,索河镇60多家纺织劳保小作坊面临发展的路径抉择。

  我省社科院经济学家秦尊文对这种现象拿脉问诊: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竞争中,依靠低成本竞争,数量型扩张的发展模式已逐步走到尽头。索河镇的小作坊,由于没有注入现代企业制度,无法做大做强,所以抗风险能力差。

  在内忧外“患”中,索河镇的纺织劳保作坊如何迎接挑战?为探寻答案,记者又一次来到蔡甸区。

  蔡甸区委书记李忠说:“仅靠家庭作坊年生产的一亿双手套,托不起这个产业。要加快对索河镇的这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整合,规划打造纺织工业园,力争做大做强自发形成的本地产业。”

  在嵩阳村的长江劳保用品厂,记者走进一个陈旧的织布车间,1名工人正在维修老式织布机。该厂老板余世明介绍,索河镇60多家纺织劳保作坊所用的织布机,平均每8台就需1名维修工。与索河镇相邻的汉川市马口镇是纺织大镇,由几家小作坊整合形成的一家股份制织布企业,100多台织布机仅需2名维修工。

  记者据此测算,索河镇的劳保企业每100台织布机要多用10名维修工,“一家一企”落后的机制弊端已充分显现出来。

  早在2005年,该镇就打算对这些纺织劳保小作坊进行股份制改造。但不少纺织劳保企业长期沿袭家族式管理模式,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缺乏危机意识,致使整合改制意愿落空。

  在汉蔡高速公路索河出口处,索河镇副镇长唐勇说,2006年5月完成的全镇总体规划中,已将这一地带规划为工业园区,以便将股改后的纺织劳保企业引入园区,走出发展困局。后来,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这一规划搁浅至今。

  但打造纺织劳保工业园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将现有纺织劳保企业的土地复垦成耕地,可置换出近100亩土地,再通过结合新农村建设迁村腾地等办法成为蔡甸区支持该镇解决土地矛盾的新思路。

  “按照‘政府引导,业主自愿’的原则,我们正对这些小作坊加快进行股份制改造,打造一家集团公司。”蔡甸区区长谢宗孝说。

  7月22日,36名纺织劳保企业主齐聚镇会议室,召开索河纺织劳保股份制集团公司筹备会议,推选徐国斌、余世明等7人为筹备小组成员,筹集资金,制定章程,尽快正式成立集团公司。

  徐国斌介绍,集团公司成立后,将订单生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预计年产帆布手套8000万双,生产成本降低30%,每双手套利润增加0.10元,员工工资可提高20%。

  该镇规划,3年内在石山村、石岗村等地各建起3个面积达80亩的纺织劳保工业园,支持正式组建后的集团公司逐步兼并余下的一些小作坊,力争这一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亿元。

  做了多年“纺织劳保集团梦”的余世明,对二度梅开的股份制改造充满期待:“但愿这次梦想成真。”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