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能挣普通服装工人两三倍的工资,哪里有应急活就赶往哪里……如今在平湖市,一批技术过硬、调动灵活的服装“应急工”正悄然出现,他们被形象地称为“插忙工”。
近日,平湖市利君制衣厂接到一批欧洲订单,要求在一个月内供货,由于人手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上联系了一批“插忙工”前来帮助加工生产。昨天,记者来到该厂采访,发现全厂共有50多名工人在从事服装加工,厂负责人李良华告诉记者,其中临时叫来的“插忙工”占到一半以上。
外来的顾方红从事服装加工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一年前,她开始加入“插忙工”队伍,现在已成立起了一个十人的小小班组,成为新埭一带小有名气的“插忙工”班组组长。她说:“自己呆在厂里的时间太长了,干插忙自由一点,挣的钱也会多一些。”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平湖市出现的这种“插忙工”现象已有两三年时间了,最早是一些从服装企业跳槽的老职工,或者是从广东、深圳等地的服装大公司打工回平湖的技术工人。他们看到平湖服装企业多特别是中小企业多的特点后,敏锐地察觉到了服装“插忙工”的发展前景。这批人往往不是固定地进入一家企业工作,而是选择做自由的短期工,并在内部之间形成了一个业务网络。
“插忙工”的技术要求相当高,一般都要求是“多面手”,比如做服装缝纫工的还要会服装打样、滚领、嵌条、绣花等好几样工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技术,这些“插忙工”得到的薪水也很可观。目前,在平湖市一名“插忙工”一天的工钱在150元左右。
随叫随到的“插忙工”,解决了不少企业生产难题,企业应该感到高兴,但不少企业认为这是万般无奈下的选择。李良华说,叫“插忙工”工钱比较大,有时候甚至会亏本。但与完不成任务、高额的赔偿费相比,还是非常合算的。这也是“插忙工”存在至今的主要原因。
平湖市共有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1500多家,从事服装生产的工人达到十几万人。尽管“插忙工”目前只有几千人,但是它的迅速发展让人不容忽视。从几年前的个别现象,到现在遍及该市各镇街道,从原来的短期性“插忙”到现在的全年性“插忙”,他们的工钱也由过去的60元一天,涨到现在的100多元一天,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200元一天。
“插忙工”现象愈演愈烈,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忧虑。平湖市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费永华说,“插忙工”的产生,对平湖整个服装行业产生了不利因素,它直接造成了劳动力的无序竞争,并对一些大企业形成了冲击。由于“插忙工”队伍越来越大,在接订单的过程中,小企业则遭遇成本难控困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市场本身的需求,“插忙工”这一现象还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规范“插忙工”队伍是当务之急。能否在各镇街道成立专门“插忙工”劳务介绍中心,将这些民间组织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中,这样既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又能控制“插忙工”的无序发展,同时也能解决劳动合同等一系列问题。费永华说:“‘插忙工’与普通职工就像是‘路边市场’和‘农贸市场’,我们应该通过努力把‘路边市场’引导到‘农贸市场’经营,让‘插忙工’多帮忙、少添乱。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平湖服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