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珠海服装产业遭遇品牌发展瓶颈

珠海服装产业遭遇品牌发展瓶颈

近两年,受到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波动、人力资源持续匮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珠海服装行业遭遇重重困难。探寻前景,沉寂多年的珠海服装业究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珠海服装产业需要突出重围


  近两年,受到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波动、人力资源持续匮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珠海服装行业遭遇重重困难。探寻前景,沉寂多年的珠海服装业究竟该从何处突破品牌发展瓶颈?当下是企业联合起来“抱团取暖”熬过难关,还是指望政府充当“救命稻草”?本地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小服装企业经营者向记者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品牌经营颇多坎坷


  “我们是在苦撑。”一位在珠海闯荡多年的香港商人阿PAUL叹道,而他的不少同行已“撑不住了”。他从事了十多年服装出口贸易,并在斗门拥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正经历出口一件衣服的利润下滑到最惨淡的时刻。近一个月前,他仍可庆幸过去及时将主要出口国转至瑞士等欧洲国家,躲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汇率影响,但如今人民币对欧元也已破九了。


  他依旧认定服装加工这行总有人得做,但从生存角度考虑,他早在自家工厂生产的牛仔裤上贴上标识,尝试做自己的品牌,期望获取更多附加值。但自主培养品牌未必坦途一条。


  李女士三年前在珠海创办羊绒衫品牌“萨多”,最近她还在为保留在吉大某购物广场内的卖场而努力,据说有外来服装商打算向商场出更高的铺位租金。这三年中,她一直用过去七八年中为国内大品牌如“鄂尔多斯”做贴牌加工赚取的利润,去培养“萨多”的品牌市场。在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上涨环境下,加工利润日益稀薄,使得继续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萨多”处境艰难。


  她描述了“品牌”的双刃剑威力:“萨多”在产品品质上不输大牌多少,可就是因为品牌没有培育成熟,知名度不大,销售时常常只能打四到五折,可“鄂尔多斯”却能卖出高价位。此外,在本地大型购物商城中如此品牌寻个铺位,也是难上加难。品牌进不了这样的场,日子会更艰辛。


  在碰壁太多之后,她有些激动地说,为什么政府就不能扶助一下珠海本地时尚产业品牌,让本地商城能优先考虑呢?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六、七年前,珠海女装品牌威丝曼、AZONA、卡索、奥伦提、雅嘉图等至少已在本地乃至区域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时至今日,似乎依旧还是这些品牌在维持外界对于珠海服装业的印象,除去YouAREYou、尚域等少数后起之秀和将部分设计与生产流程移至珠海的国内女装界“大腕”“例外”。期间,深圳已抢走了杭州的国内女装生产头把交椅,虎门也靠批发市场成为了服装名城,虽然最近同样遭遇“流年不利”。


  “做品牌就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关系。”奥伦提创始人谢先生总结道。他说,想要做出品牌,服装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三个环节中,个人最看重开发与销售。有些服装企业请不到好的时装设计师,产品开发一直处于低层次水平,没办法跟踪国际最新潮流,在竞争中就会失利。他因有家族成员在香港也从事成衣业,在布料的供应、款式设计等方面获得较多资源而受益。从2001年起步,奥伦提现已拥有38家自营店与130余家加盟店。


  他用“谨慎”一词形容营商态度,因为创业至今他一直依靠自有资金慢慢滚雪球发展,担心速度一快资金链就跟不上。记者本次采访中遇到的其他六七位中小本地服装生产商众口一词,获得贷款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只能自力更生,当然常错过时机影响发展。前述李女士曾去政府有关部门寻求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帮助,但因无有价值的固定资产可做抵押而罢了。工厂的机器设备因折旧率高也成不了抵押物。


  另外,本地服装产业链不完善导致生产配套成本偏高、优秀设计师与销售人才难觅、大型卖场只欢迎已有强势品牌而忽略本土品牌等,都被受访者归结为珠海发展服装品牌所要解决的各种难题。


  更烦恼的是,他们作为行内人也不清楚珠海整体服装产业究竟是怎样定位?


  期待破局路在何方


  “威丝曼”与“例外”服饰分别为本地服装企业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品牌发展思路。“威丝曼”拥有珠海最大的服装生产规模,年产毛衫600多万件,在全国拥有300多家连锁服装专卖店。业内人评价“威丝曼”的崛起在于?script src=>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