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会成立

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会成立

此举结束了助剂领域长期缺乏国家标准的历史,为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和良性竞争提供保障,作为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会秘书处单位,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肩负众望。

     10月26日,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会成立揭牌仪式隆重在萧山举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殷明汉当日出席揭牌仪式并表示:“此举结束了助剂领域长期缺乏国家标准的历史,为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和良性竞争提供保障,作为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染助剂分会秘书处单位,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肩负众望。”

  那么,在这个国家标准制订机构的运行中,一家民企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行业“立法”的制度空间

  在业内,助剂通常被喻为纺织印染行业的“味精”,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味精”,对提升纺织品附加值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纺织服装产品“抗菌”、“阻燃”、“防水”、“抗紫外线”等功能的实现就是助剂的功劳。另一方面,化学品中的有害物质控制已经提到了国家甚至全球的层面,例如广泛应用于印染助剂行业的APEO、PFOA、PFOS等化学物质已成为欧盟禁令的重点打击对象,成为中国大宗纺织品出口的“绿色壁垒”。

  这是一个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行业。

  “单纯依靠企业标准,无法提高行业水平;而包括检测标准、环保标准在内的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的通用标准都亟待国家标准的制订。这是印染助剂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建华代表企业积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成立印染助剂分会并主动担任秘书处单位的申请。这一举动得到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高度关注。

  对于起步较晚的国内标准化工作而言,早先一直由科研院所等机构担当负责,问题在于其科研成果往往难以向实际的生产力转化,导致标准的适用性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有鉴于此,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强化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机制,鼓励具有行业地位和实力的大企业承担相关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工作。

  事实上,从国内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现状来看,标准化工作非常薄弱,标准化体系建设基本空白,大部分国产纺织印染助剂的质量指标只有常规和通用指标,缺少特性指标,也缺少对应特性指标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印染助剂企业多以自定的企业标准为依据组织生产,进行质量控制,存在检测评价方法不统一、不完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行业水平的提升。

  显然,这对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标准”落地的企业角色

  于2005年底就向浙江省和国家印染助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相关申请,过去的两年间,由其牵头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更是达六项之多的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很早便意识到了标准化工作对于企业以及行业的重大意义。

  在传化股份22年的成长道路上,技术创新一直是其不变的主题。

  从花2000元买到的配方竟是一个“盐”字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从企业掘得第一桶金的901特效去油灵发明,传化股份种下了自主创新的基因。目前,传化靠自主技术创新在多个领域做到了中国最强最大,摘取了行业桂冠。传化化工的助剂市场占有率、活性染料品种数全国第一,有机硅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国第一,塑料化学品主要产品增白剂市场占有率亚洲领先,造纸化学品主要产品APC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传化目前拥有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此次领衔国家标准制定,一方面肯定了我们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也催促我们进一步提升检测方法,包括技术水平和硬件水平。”吴建华表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实际上传化在技术创新战略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印染助剂分会秘书处单位后,它为公司进一步使技术标准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沿有机结合,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长远技术目标奠定了基础。

  “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把新产品开发等同于技术创新。实际上,真实的路径是:应用导向的产品研发推动了检测分析,再推动产品的合成,最后提出了新的工艺需求。”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传化推出了技术标准战略。

  “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制造业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未来能否生存和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