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大厅,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一双双精致的皮鞋极有造型地摆在开放的立体货架上,被灯光一照,晶光闪烁,琳琅满目。这是市区某商场的鞋业专柜。我坐在软软的沙发上,在售货员热心周到的服务下,一双双试穿那些华丽的似乎是童话中灰姑娘的水晶鞋,心底有种说不出的舒畅。指间的这双鞋,有着不菲的身价,美观的外形,也有着合脚的舒适,似乎是专门为我的脚订做的一样。
穿上美观舒适的新鞋,我随手把旧的鞋带回家,细心地擦拭干净,依然放回鞋柜里。老公眼光扫过开着的柜门,看到一排排的旧鞋有些不解,问我干吗要留着那些不再穿的鞋。我这才注意到,原本宽敞的鞋柜,因为这些旧鞋的缘故,已经没有太多空间。于是拿出几双想扔掉,可是看着它们除了式样老旧,皮面依然完好,心中就犹豫,有很多舍不得。明明都是不再穿的鞋,为什么就不舍得扔掉?惶惑自己对于鞋的痴恋与爱惜,凝目沉思,原来鞋的恋,早就根深蒂固在自己的记忆里,而且很久很久。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胶东农村,典型的工农结合家庭。父亲是工人,常年在外,母亲一个人承担着四口之家的全部农活,很少有空闲以及经济能力来操心我们姊妹的穿着。我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童年的我,似乎穿的永远是姐姐退下来的旧衣旧鞋。我属于晚长型,个子在同龄中最小,比起相差四岁的姐姐更是显得矮小,于是衣服很大,鞋子也很大。六七岁那年,我就是穿着姐姐很大的旧鞋,在磕磕绊绊中,走进了距家四里的邻村小学。
记忆中的那一天,似乎是个夏日的午后,我拎着葡萄糖瓶子装的热水,一路急匆匆往学校赶。行走奔跑间,拴瓶子的绳子突然断裂,玻璃瓶掉落在地上,瞬间摔得粉碎。我的脚因为鞋子的大,偏偏在那一刻从鞋中脱出,稚嫩的脚一下子踩在尖尖的碎玻璃上,鲜血顿时涌出,恐惧以及疼痛让我大声哭起来,哭声将在附近农田里耕种的村里人招引了来,有邻家大妈把我背在身上,飞快地往家里送。
闻讯而来的小脚奶奶,招呼着人将草木灰以及灯灰之类的东西往我流血不止的伤口上撒,可那血依然不屈不挠地泉涌,似乎幼小身子里的血都要从这个脚底的空洞中跑光了一般。母亲被人从田中急急喊了回来,看到我的伤口顿时惊慌,抱起我一边用布扎结,一边让叔叔骑上自行车载到十几里外的镇卫生所。那一天,我不知道到底流了多少血,也不知道自己的伤口到底有多么深,只记得此后在炕上躺了很长时间。在这段养伤的日子里,母亲终于为我买来属于我的第一双鞋。那是一双绿色的塑料凉鞋,有着水晶般的透明。看着新鞋,我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脚伤赶紧愈合,一次次非常乖巧地配合母亲拆纱布换药以及吃一些非常苦的药片。那个时候,脚上的伤痛已经被拥有一双新鞋的巨大幸福所取代。可惜,等我可以穿鞋下地行走的时候,天气已经转凉,于是,深秋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固执地穿着一双暂新的塑料凉鞋,一瘸一拐地行走在上学的路上。
这事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可因为失去鞋子的保护而遭受的伤痛,却长期而顽固地潜伏在我的记忆深处,时常会在深夜里,以梦魇的方式出现。满地的碎玻璃,光着的脚,四处蜿蜒的血,以及慌张中四处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双鞋子。这样的梦,反反复复。于是,鞋的恋,便在不知不觉中根深蒂固,如春天中的蒿草,一茬茬长高。
随着长大,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家里的境况一年年好起来,我渐渐摆脱了拾姐姐鞋穿的历史,开始拥有自己的鞋子。三十年来,所穿过的鞋,各式各样,从农村手工缝制的包子鞋、千层底的拉带鞋,到集市上出卖的解放鞋、白球鞋,以及商场里陈列的品牌鞋。印象最深的,是对白球鞋的偏爱。那个时候,改革的春风刚刚将大江南北的鞋业市场吹皱,市面上经常看到的就是这种鞋。少女时期萌动的爱美之心,促使我想尽办法来保证鞋子的洁净,用粉笔涂,用白纸糊,相信很多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臭美经历。说来可笑,拥有一双白色的运动鞋,似乎是那个年代我们学校男孩女孩中间非常流行的靓扮。
二十岁参加工作后,常常有农村来的亲戚,将我退下来的旧鞋带走。那些鞋虽然已经半旧,却是真正的皮鞋,打上鞋油后,在农村也算是很体面的鞋了。然而这几年,却少有人再打我这些旧鞋的主意。一次对乡下来的舅妈主动提及,舅妈看了看竟然撇撇嘴说,鞋跟那么高,式样也不好看了,我穿不得,你妹子也不稀罕穿,扔了算了。
于是那些鞋,便开始一年年积攒在鞋柜里,成为一种历史痕迹。此时面对这些自己曾经穿用过的鞋子,心里有种东西似破土而出的种子,一拱一拱地往上窜,感怀以及幸福,就这样一波波地弥漫开来。
穿上美观舒适的新鞋,我随手把旧的鞋带回家,细心地擦拭干净,依然放回鞋柜里。老公眼光扫过开着的柜门,看到一排排的旧鞋有些不解,问我干吗要留着那些不再穿的鞋。我这才注意到,原本宽敞的鞋柜,因为这些旧鞋的缘故,已经没有太多空间。于是拿出几双想扔掉,可是看着它们除了式样老旧,皮面依然完好,心中就犹豫,有很多舍不得。明明都是不再穿的鞋,为什么就不舍得扔掉?惶惑自己对于鞋的痴恋与爱惜,凝目沉思,原来鞋的恋,早就根深蒂固在自己的记忆里,而且很久很久。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胶东农村,典型的工农结合家庭。父亲是工人,常年在外,母亲一个人承担着四口之家的全部农活,很少有空闲以及经济能力来操心我们姊妹的穿着。我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童年的我,似乎穿的永远是姐姐退下来的旧衣旧鞋。我属于晚长型,个子在同龄中最小,比起相差四岁的姐姐更是显得矮小,于是衣服很大,鞋子也很大。六七岁那年,我就是穿着姐姐很大的旧鞋,在磕磕绊绊中,走进了距家四里的邻村小学。
记忆中的那一天,似乎是个夏日的午后,我拎着葡萄糖瓶子装的热水,一路急匆匆往学校赶。行走奔跑间,拴瓶子的绳子突然断裂,玻璃瓶掉落在地上,瞬间摔得粉碎。我的脚因为鞋子的大,偏偏在那一刻从鞋中脱出,稚嫩的脚一下子踩在尖尖的碎玻璃上,鲜血顿时涌出,恐惧以及疼痛让我大声哭起来,哭声将在附近农田里耕种的村里人招引了来,有邻家大妈把我背在身上,飞快地往家里送。
闻讯而来的小脚奶奶,招呼着人将草木灰以及灯灰之类的东西往我流血不止的伤口上撒,可那血依然不屈不挠地泉涌,似乎幼小身子里的血都要从这个脚底的空洞中跑光了一般。母亲被人从田中急急喊了回来,看到我的伤口顿时惊慌,抱起我一边用布扎结,一边让叔叔骑上自行车载到十几里外的镇卫生所。那一天,我不知道到底流了多少血,也不知道自己的伤口到底有多么深,只记得此后在炕上躺了很长时间。在这段养伤的日子里,母亲终于为我买来属于我的第一双鞋。那是一双绿色的塑料凉鞋,有着水晶般的透明。看着新鞋,我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脚伤赶紧愈合,一次次非常乖巧地配合母亲拆纱布换药以及吃一些非常苦的药片。那个时候,脚上的伤痛已经被拥有一双新鞋的巨大幸福所取代。可惜,等我可以穿鞋下地行走的时候,天气已经转凉,于是,深秋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丫头,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固执地穿着一双暂新的塑料凉鞋,一瘸一拐地行走在上学的路上。
这事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可因为失去鞋子的保护而遭受的伤痛,却长期而顽固地潜伏在我的记忆深处,时常会在深夜里,以梦魇的方式出现。满地的碎玻璃,光着的脚,四处蜿蜒的血,以及慌张中四处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双鞋子。这样的梦,反反复复。于是,鞋的恋,便在不知不觉中根深蒂固,如春天中的蒿草,一茬茬长高。
随着长大,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家里的境况一年年好起来,我渐渐摆脱了拾姐姐鞋穿的历史,开始拥有自己的鞋子。三十年来,所穿过的鞋,各式各样,从农村手工缝制的包子鞋、千层底的拉带鞋,到集市上出卖的解放鞋、白球鞋,以及商场里陈列的品牌鞋。印象最深的,是对白球鞋的偏爱。那个时候,改革的春风刚刚将大江南北的鞋业市场吹皱,市面上经常看到的就是这种鞋。少女时期萌动的爱美之心,促使我想尽办法来保证鞋子的洁净,用粉笔涂,用白纸糊,相信很多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臭美经历。说来可笑,拥有一双白色的运动鞋,似乎是那个年代我们学校男孩女孩中间非常流行的靓扮。
二十岁参加工作后,常常有农村来的亲戚,将我退下来的旧鞋带走。那些鞋虽然已经半旧,却是真正的皮鞋,打上鞋油后,在农村也算是很体面的鞋了。然而这几年,却少有人再打我这些旧鞋的主意。一次对乡下来的舅妈主动提及,舅妈看了看竟然撇撇嘴说,鞋跟那么高,式样也不好看了,我穿不得,你妹子也不稀罕穿,扔了算了。
于是那些鞋,便开始一年年积攒在鞋柜里,成为一种历史痕迹。此时面对这些自己曾经穿用过的鞋子,心里有种东西似破土而出的种子,一拱一拱地往上窜,感怀以及幸福,就这样一波波地弥漫开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