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红海湾一隅,曾有“中国女鞋之都”美誉的惠东,正在经受一个金融危机袭来的严冬。在鞋业最为发达的惠东吉隆这个户籍人口仅3万的小镇,两年前巅峰时期,在工商局登记的鞋企有4000多家,加上没有登记的共有约6000家。但自今年以来,在惠东鞋业最为发达的吉隆镇,就有近200家鞋企歇业,近100家鞋厂老板逃跑。“这个冬天怎么过,”成为惠东鞋业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
开盘与关门
“这年头楼盘开盘是新鲜事,鞋厂关门就不新鲜了。”———————摩的司机
11月8日,惠东吉隆。立冬以来第一场雨,让惠东吉隆黄埠灰尘少了很多。临街的鞋材门面依旧林立,货车、摩托车横穿其间,店主们脸上却看不到往日的笑容。“今天这里最大的新闻就是雍×园开盘了。”得知有人来访,来自河南的摩的司机吴洪积极爆料。这一天里吉隆镇新开的楼盘前锣鼓喧天,数十人在场围观;数百米外的嘉豪鞋厂内,一百多工人集聚门口讨要工资,10余名派出所治安员在场维持秩序,却也没能吸引多少人围观。
“这年头楼盘开盘是新鲜事,鞋厂关门就不新鲜了。”吴洪咧着大嘴说,谁都知道房子不好卖,吉隆的房子更没人买,这年头还想在吉隆卖房子,现在开盘挺新鲜的;这两年总能听到鞋厂老板跑路的消息,到处看到工人讨要工资,所以,嘉豪关门不新鲜了。“我不回来了,你负责协助当地政府处理鞋厂倒闭后的相关事宜。”—————嘉豪鞋厂老板古嘉豪
深汕高速吉隆出口不远处,嘉豪鞋厂的招牌高高耸立在路边。工厂拉闸门关闭,留有一个小小出口,门内10余名治安员在维持秩序。一楼大门紧锁,多名工人把守在外,从窗外看室内,鞋模、文件散落一地,狼藉一片。
经理贺才荣和工人们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供货商不断上门逼债。他回忆说,11月3日见到古嘉豪最后一面。当日,贺才荣准备骑摩托车出门,发现3辆摩托车都不见了,都被老板的亲戚骑走了,其中一辆是鞋厂配给他用的。晚上,鞋厂另一股东准备将鞋厂部分成品偷偷运走,被工人发现了。贺才荣觉得不对劲,并致电老板古嘉豪,电话里古嘉豪说,“我不回来了,你负责协助当地政府处理鞋厂倒闭后的相关事宜。”
行业的危机
嘉豪鞋厂内外的一幕幕,近来正在惠东多次上演。“其实惠东鞋业危机的苗头2年前就出现了,只是金融海啸加剧了危机,让长久以来的鞋业发展矛盾一下子得到暴露,这并不是这次危机的根源。”惠东县吉隆镇经济办罗伟明主任长期在一线与鞋企打交道,10多年来长期关注惠东鞋业发展。在他看来,金融海啸只是压倒部分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这恰恰也是惠东鞋业进行结构调整进行提升的最好机遇。
恶性竞争压缩整体利润空间
2007年下半年开始,生意开始不好。这些外资多数是做出口,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上调,出口费用增加,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压缩。“2年是新手,3年是熟手,5年就可做老板。”因鞋企行业技术含量并不太高,做到一定程度后,很多熟手不愿继续打工,便开始找厂房自己做老板。
因而,近几年惠东的鞋企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扩张势头很猛,平山、大岭等地都出现不少鞋厂。更多的作坊式鞋厂根本就没有在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所以,“吉隆到底有多少鞋厂,我们也无法掌握”。
准入门槛低直接后果就是恶性竞争,恶性竞价的结果就是整体利润空间压缩。随着鞋厂增多,小作坊也加入竞争行列,客户不用先付款,货到后30天甚至90天再回款。意即鞋厂要先垫付3个月工人工资、垫付所有货物的材料款,等对方卖出货后才能收回款,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资金链断裂后鞋厂将无力回天,大部分鞋厂只好等死。
新劳动法提高劳动力成本
另外,新劳动法颁布实施后,惠东鞋业受到很大影响。主要反映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百欢鞋业提供的数据显示,仅人力成本在新劳动法实施后增加7%.更为重要的是,工人的谈判能力逐渐增强,让鞋厂老板们无可奈何。新劳动法实施后,工人们知道了自己的利益所在,能够据此与老板谈判,要求增加工资。“以前的工人是怕没活干,而现在的工人是生怕干多了,这也是工人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罗伟明说,对于企业老板而言,按照“定时间、定价钱、定质量”完成任务是必须遵循的准则,而要达到“三定”,很多时候都靠得加班实现。10年前工人对加班并无怨言,而现在的工人多为90年后的独生子女,价值观也不一样,“不要很多钱,只要过得好”。
鞋业态势提高监管难度
在2003年,当地曾统计过,年产值500万以上的上规模鞋企有78家,从2006年开始下滑到现在只剩下50家左右。据了解,今年截至目前,仅吉隆镇将近200家鞋企自行停业,100家左右鞋厂老板跑路,其中大部分为规模较小的鞋厂。据相关部门反映,走佬的鞋厂一般为外省老板,直接导致工人们到镇政府讨薪。
对于吉隆黄埠自发形成的鞋业现状,政府管理也存在很大难度。因为这里鞋业没有统一在园区内,企业用工不规范,上下班时间不统一,工人流动性大。
最初的很多家庭式作坊,是农民洗脚上田办的,起一栋楼就是一个厂;后来则是来一个师傅就建一个作坊,很多熟练工不愿再打工,熟悉流程后另起炉灶,甚至直接开到了原来鞋厂边,这样直接形成恶性竞争。一方面很多小作坊没有牌照,政府很难控制;另一方面鞋厂与工人之间达成默契,不签劳动合同,工人只有在出现问题后才找政府,这让政府很难监管。
救市行动着手展开
扶持重点企业、鼓励企业参展
作为惠东经济的半壁江山所在,惠东一直将鞋业视为其经济支柱。早在2年前,政府部门专门就鞋业发展进行调研,今年初,专门出台重点扶持100家制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未来,“救市”行动将逐步着手进行。
两个500万表明态度
今年2月以来,惠东县政府方面最大力的措施,莫过于“两个500万”。
“两个500万,这表明政府对鞋业发展的态度。”惠东县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陈少波说,政府拨了两个500万,其中一个500万,是由政府一次性投入作为担保公司的风险金,以扶持鞋企进行融资担保;另一个500万,则由政府每年拨款500万,扶持100家重点鞋企进行技术创新。
“鞋文化节”打出惠东牌
另外,今年11月2日至16日,惠东县在广州开展“鞋文化节”,为本地鞋企及国外客户提供见面的平台。展会上共有500多万资金投入进行品牌推广,其中政府投入338万扶持补贴鞋企参展,企业投了195万。惠东县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陈少波表示,“我们灵活一点,不给外国人牵着鼻子走!”政府就是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企业应该在最困难的时候走出去,困难是困难,但信心还是蛮足的!”
在会展筹备之初,鞋企心存疑虑,担心会展不能取得效果,在政府出台补贴政策后,100多家企业积极参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