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服装协会和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常熟服装城杯”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在北京全面启动。在行业面临困难的时期,中国服装协会和地方政府首度联手举办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设计大奖赛,并设立百万奖金重奖选手,此消息一经发布,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使得大赛成为了纺织服装行业2009年度一项令人期待和兴奋的年度盛事。
百万大奖 一掷千金为哪般?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给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纺织服装产业带来冲击。常熟市在这时举办“2009‘中国常熟服装城杯’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并出资百万奖励获奖选手,常熟政府是如何考虑的?
潘云来:刚刚过去的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国家先后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和“促进轻纺业发展六项措施”等多项政策以缓解行业压力,而刚刚出台的纺织工业振兴规划,更增强了常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众所周之,常熟是我国著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素以企业多、规模大、产能高而著称。面对当前危机,常熟服装产业将如何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曾多次指出: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纺织工业加速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器,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是应对当前危机、逆水行舟的有利武器。本次大奖赛顺应了当前经济形势,将技术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有机结合,将为常熟服装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夯实基础。
目前,我市拥有服装服饰企业5000多家,有包括波司登、雪中飞、雪韵飘等在内的“中国名牌产品”8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此外还有35个国家免检产品;75个江苏省名牌和江苏省著名商标。产业特色非常鲜明,羽绒服和商务休闲男装两大板块尤为突出。
对于一个地方产业而言,单项突出有可能意味着产业格局的相对单一。举办此次大奖赛,并设立百万奖金,旨在吸引海内外大批优秀的休闲装设计人才落户常熟,将从源头上解决产业格局单一化的问题。在继续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稳妥地实现适度多元化和系列化,从整体上优化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增加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协同共赢 创意沃土吸引精英人才
记者:“2009‘中国常熟服装城杯’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由中国服装协会和常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选择全国性的行业组织作为赛事合作单位有什么意义?
潘云来:和中国服装协会共同举办“2009‘中国常熟服装城杯’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能从行业的高度提升赛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中国服装协会对我国原创服装品牌的培育、扶植有丰富经验,在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协调方面优势明显,本次设计大赛也选择了《纺织服装周刊》这样的行业权威媒体合作,以大赛为契合点,大家共同搭建一个设计师和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资源互补,为常熟服装企业输送多元化设计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储备力量。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2009‘中国常熟服装城杯’休闲装设计精英大奖赛”办好、办精、办出彩,让更多的人才通过大赛了解常熟、喜爱常熟、落户常熟 ,同时也让业界知晓:常熟不仅仅是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服装名城,也将是设计精英人才的创业沃土。
以产兴市 设计引领市场升级
记者:说起常熟的纺织服装产业,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常熟服装城”(原中国常熟招商城,以下称服装城),服装城的兴旺,带动了整个常熟地区服装业的发展。本次大奖赛的举办对服装城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潘云来: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专业市场推动了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服装产业也培育、支撑着服装专业市场。如何提升常熟流通领域的活力和层次?与中央“保增长、扩内需”的既定方针保持一致,设计创意是其中提升市场和品牌关键的一步。
服装城创办20多年来,从最初的马路市场发展到大棚市场,再发展到今天的商厦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额不断增加,在集聚人气、吸引资金、促进流通、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地百姓”的良好效应。
对一批常熟服装企业和品牌而言,服装城是它们发展的助推器,从这里出发,才踏上了拓展全国市场的征程。而服装城品牌孵化器的功能也逐渐显现,不少个体经营者在完成原始积累后纷纷兴办实业,实现了从小店铺到大工厂的飞跃,成为了“以市场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最生动的体现。
如今,在拥有了完整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完善的商贸系统后,可以说,万事俱备的常熟服装产业只待寻求创新设计方面的突破。而此次全国性的高水平大赛落户常熟,正将为常熟拢聚大批优秀的休闲装设计人才,相信在大赛的引导下,常熟休闲装将如一位业内人士所预言的那样,成为最有后劲的休闲装产区,“未来2~3年,在国内引领风骚的休闲装品牌必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责任编辑:许琪云
来源: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