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蠡县皮毛皮革环保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蠡县皮毛皮革环保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蠡县积极谋求皮毛皮革业的繁荣壮大,通过实施优化整合市场、治理污染、发展深加工、培育养殖基地等系列措施,使产业实现了二次腾飞。

      提起蠡县的皮毛皮革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著名的留史皮毛市场,这个市场始建于1981年,1991年被原国家内贸部、国家计划委员会等部门批准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皮毛专业市场,年交易额35亿元,是中国最大的皮毛专业市场,经营品种达120多钟,年吞吐4500万张原皮,具有“举步可得天下皮”之美称。这里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皮毛交易会,留史皮毛市场的价格成为皮毛界的晴雨表。然而,其后的一个时期,留史市场由于管理、治安及市场规律自身等的原因出现了明显的衰落和滑坡。

      连续几年来,该县不断加大繁荣留史皮毛市场的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04年该市场被正式确定为无费市场,相继投入资金6亿多元用于市场拓展、硬件改造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市场布局,分行划市,把市场分为东西两区,原细皮部分全部东移至大王村市场为市场东区。

      同时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垄断经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业户提供公平、宽松、安全的经营环境,目前的留史皮毛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仅东区的日交易额就突破了1千万元。市场的龙头拉动作用日益强化。

      说罢留史市场,接下来让人想到的恐怕就是蠡县制革业曾经带来的污染。过去由于粗放的管理,小制革蜂拥而上,污水横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蠡县采取先堵后疏的政策,关停制革企业3103家,坚决遏止了污染。

      在此基础上,采取集中生产,统一治污的方针,投资3亿多元建起了大型污水处理厂25家,各项排放指标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验收,制革业从治污的阵痛中崛起,实现了浴火重生,目前全县有转鼓5000个,年加工皮革2.5亿平方英尺,占全国产量的25%。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度发达,集散地的优势大大削弱,这一点惯吃二道边的留史人体会最深,过去集这头买了皮,拿到集另一头卖就挣钱,现在客户只消鼠标轻轻一点,各地市场的行情了如指掌,哪便宜奔哪。大客户往往直接奔了原产地。靠倒卖和传统的粗加工已难以在市场立足,如果说留史市场是蠡县皮毛皮革业的依托,那么深加工则是这一产业的生命线。当地一家皮装厂的老板刘志远说:“不搞深加工,蠡县人就吃亏,留史市场一度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产业链条上深加工是个薄弱环节。”

      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县委、县政府积极应对。该县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皮毛皮革业深加工和畜牧业。两年来,行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个,项目总投资7.5亿元,新增产值15亿元,引进技术人才760人、先进生产工艺5项,研发新产品10个,裘皮、面皮、麂皮、绒毛等高档皮毛皮革制品的深加工已成为主导行业,凌爵、诺斯特、中泰、龙武等一大批规模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制革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同时,该县的畜牧业得到迅猛发展,规划建设了鲍墟珍稀动物养殖园区,种貂、种狐、獭兔存栏分别达到5、3、28万只,年出栏分别为35、15、120万只。留史永嘉皮草有限公司与香港、荷兰合资总投资1亿元的金华特种养殖及深加工项目月内将建成投产。深加工和畜牧业的长足发展为蠡县皮毛皮革业的腾飞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后劲。

                                                                                              责任编辑:许琪云

来源:服装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