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商业智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点睛之笔,不可或缺!
利用新技术去构建企业信息化舞台
过去,人们多将企业信息化归类于IT任务,现在很多人又倡导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管理工程。其实都不错。在技术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们的确应将注意力更集中在信息化引起的企业管理变革上。反之,在技术变革期或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制定阶段,企业则应对技术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前瞻性的思考。曾经风光无限的BPCS软件,管理功能不能说不先进,却败走客户机/服务器的技术滑铁卢即是历史证明。
如果说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是一场话剧,技术就是不断变幻的舞台。过去几十年科技迅猛发展。从计算机应用结构看,经历了主机时代-客户机/服务器时代到今天的Internet计算结构。集群数据库技术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级应用集成技术也已投入应用;从通讯技术看,高质量、大容量、快速的通讯网络布满全球,呼叫中心技术,无线通讯及语音技术不断成熟;从硬件与网络看,处理量越来越大,而运算和通信速度越来越快。
不断改进的经营管理呼唤新技术的产生,例如商业智能窗口(Business Intelligence Portal)和电子工作流程(eWorkflow)的产生并被应用就是例证。
每一项重大技术变革又必然引发企业管理模式变化。上述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今天企业管理方法,甚至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都因此而转变。不仅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复杂程度,也改变了企业之间原有的竞合关系,促进了企业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和全球合作。众多技术被利用成为企业与客户联系的新渠道,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变化中,帮助企业更从容地面对来自客户端的压力。新技术也被用来搭建电子交易市场(Exchange Market Place)以及构筑企业地价值链(Value Chain)等。
技术与管理这一对精灵就是这样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相互促进、不断演化。为此,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就是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搭建一个最具发展前景的企业现代化管理舞台。这其中有几项重点:
1. Internet计算技术应成为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标准。
Internet计算技术的特点是综合其它技术的优势,使用三层的体系结构,前端使用标准的浏览器,应用逻辑集中在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后端则是提供数据服务的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和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之间数据通讯量较少,适用于广域网,应用服务器与后端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通讯量教大,通常它们都放置在有高的带宽的局域网内。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采用集群技术,不需要昂贵的硬件,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Oracle的新一代产品从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到应用产品全面而直接地采用了JAVA技术,无须“翻译”与“转换”层。事实证明 Java技术业已成为工业标准,而且都是开放式的。
来源: asi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