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品牌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长期艰苦劳动。任何企业,如果不管其自身状况与条件如何,一味去争创名牌很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尤其对一些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如果自量其力,采取无品牌化策略,以退爲进,不失爲其立足市场,以求生存和发展的良策。
中小企业可采取的无品牌化策略包括不使用商标策略和采用零售商标策略。
不使用商标
70年代以来,西方有一些日常消费品又回到了不使用商标的状态。商品之所以能不使用商标,一方面是因爲有些企业的産品由於难以形成“産品差别”,或质量难以统一保证和衡量,或消费者对质量要求不高,无需进行特别的辨认,如电力、矿石、铁、坯等,从而使得使用商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另一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商品,不需要特别的专业知识就能够辨别真假、好坏,如衣服、食品、饮料等,也可以不使用商标。而这类商品不使用商标,可使生産企业省去商标设计、注册、广告宣传、使用、保护等项工作及其相应的一些费用捛綸括采用简易包装节省的包装费用,从而降低了産品成本,同样质量的商品由此可降低售价20%─40%。这样企业大批量生産,薄利多销,具有低价格的竞争优势,能使企业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美国的两家大零售商“沃尔玛”和“凯玛特”近年来相继推出了无品牌商品大宗销售法,他们要求消费者成打、成箱或按─定的散装量来购物,商品仅限於无品牌,甚至是无正式装璜包装的统货,价格相当低廉,商品十分畅销。此法迅速在美国35万家零售商店中流行,有10万家经销这样无商标的大衆商品,这充分说明,这种不使用商标的策略在一定范围内还是颇具生命力的。毕竟低成本和低价格是许多生産者、销售者与消费者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消费者的主体仍是广大的工薪阶层和农民,一方面他们想跟上消费潮流,而另一方面却苦於囊中羞涩,所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就成爲他们的首要选择。
零售商品牌
零售商品牌是商业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産物。它是零售商爲突出自身的形象,维持竞争地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无形资産和优势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战略。具体做法是零售商通过了解消费者资讯、提出産品的设计开发要求,并选择生産企业进行生産,然後利用零售商品牌把産品推向市场。在国外,采用零售商品牌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如英国最大的零售集团──马狮集团,共有800馀家供应商爲其生産圣米高商品,该集团在其所属近千家连锁店内出售一个牌子──圣米高牌商品。大规模生産与大规模零售的有机结合,使马狮集团成爲全欧洲最具创业精神的企业,它使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了同谋共事的关系。我国目前一方面是不断发展壮大的大中型零售企业、连锁超市,另一方面是大量生産能力闲置的中小型企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迫使制造商不得不逐渐使用零售商品牌,而零售商经营自有品牌必须有爲其生産産品的大量生産企业,这就爲零售商与中小企业合作,形成生産与流通的新型结合体创造了有利条件。
无品牌商品适用性
在不使用商标品牌方面,我国已有一些较爲成功的例子,如上海时装集团公司设立了无品牌缝纫摊,他们摸清了“工薪族”们既想提高穿着打扮水准,跟上时代新潮,又希望有一个合理的价格,防止被厂家、商店“斩”一刀的心理,专门购进优质纺织面料,设计新式服装,开设裁剪、制衣窗口,推出价格低廉,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时装,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零售商品牌在我国刚刚处於起步阶段,据报道,上海开开百货商店自1987年实施零售商品牌以来,推出开开牌系列产品,其中开开牌衬衫荣获“中国十大名牌衬衫”的殊荣,开开牌羊毛衫荣获“中国名牌産品”的称号。上海的华亭伊势丹在商店的显着位置摆放企业的自有品牌,上海市共康服饰城内近1/3达6000馀种商品采用厂一个共同的品牌──“共康”,并在电视上大作自己的广告。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也有了自有品牌“丽人”时装,由王府井丽人时装公司生産。上海第一百货集团、华联集团等商业巨人也都竞相推出了自主的品牌。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