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推断进出口退税政策方向

推断进出口退税政策方向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与国际贸易失衡间的关系,将成为决策层未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重要的考量因素。近几日,有关“出口退税率将大幅降低”的消息在坊间广为流传,令中国出口企业在6月的夏日感到丝丝寒意。其中,关于轻工和纺织行业将调低两个百分点的传闻,更让相关企业及从业者备感压力。 6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与国际贸易失衡间的关系,将成为决策层未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重要的考量因素。近几日,有关“出口退税率将大幅降低”的消息在坊间广为流传,令中国出口企业在6月的夏日感到丝丝寒意。其中,关于轻工和纺织行业将调低两个百分点的传闻,更让相关企业及从业者备感压力。

  6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官员向《财经》记者证实:近期出口退税政策并无大调整的计划。记者同时从财政部获悉, 作为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的研究工作一直在进行。在此意义上,前述“传闻”又并非毫无根据。

  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始于1985年,当时锁定的政策目标是鼓励出口创汇,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此后,因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国内商品余缺及贸易条件的变化,出口退税政策及退税率频繁调整,成为中国变动最大的税收政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呈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格局,由此引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使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日趋复杂。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与国际贸易失衡间的关系,将成为决策层未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重要的考量因素。

  宏观政策“杠杆”

  出口退税,亦即将出口商品中所含的税退还给企业,出口商品以零税率进入国际市场,使得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具有平等竞争力。出口商品“零税率政策”被认为是国际惯例,按WTO规则,没有要求对出口商品全部退税,退税亦不能超过所含税额。

  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出口退税作为一种税收制度,简单且稳定;但在中国,出口退税一直被作为一种宏观政策“杠杆”在使用。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政策调整非常频繁。

  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将出口退税率整体下调了三个百分点。此举的主要动因,是中央财政大量拖欠企业退税款。自中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经常是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与鼓励出口之间权衡的结果;中央政府财政能力的强弱,决定了退税范围和水平的程度。

  此外,出口退税还扮演了调节国内商品余缺和产业政策的功能。1995年10月,为缓解国内新闻纸供应紧张的状况,停止了新闻纸出口退税;两年后,国内新闻纸供应充足,考虑到国内造纸行业的发展,又恢复了新闻纸的出口退税。总体而言, 2004年之前,中国出口退税的调整受商品供需变动影响较大。

  此后,随着中国能源、原材料供应瓶颈凸现,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后,出口退税政策开始对能源、原材料和高污染商品的出口进行“杠杆”调节。去年12月9日,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自此,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鼓励出口创汇、调节国内商品余缺、干预产业发展进而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

  进入2006年,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外汇储备猛增,人民币升值压力挥之不去。这些不协调的背后,似乎都游荡着出口退税的影子。众多专家开始呼吁通过调低出口退税率,“为人民币减压”。

  商务部的担心

  如何判断未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表示,出口退税本质是一种鼓励出口的政策,“如果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目标,下调出口退税率也是一种政策选择。”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建议,通过调低出口退税率减缓出口增速,从而降低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长也会随之减缓。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效果相当于人民币升值;如果中国政府选择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用非汇率的手段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有助于打消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中国外贸增速超过30%而GDP增长在10%左右,外贸与GDP之间应该有较平衡的比例关系。巨大的差距反映出对外开放部门与国内产业部门的脱节,应该选择调整出口退税为人民币升值减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更为主动,以后可根据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再作改变。通过调整,协调外贸和GDP之间的发展步伐,有利于宏观经济持续发展。

  但商务部担心,调低出口退税率将增加企业出口成本。一些原本生产保本微利商品的企业有可能放弃出口,一些面临激烈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可能会被迫退出国际市场,进而使中国出口增速和总量扩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认为,商务部担心的情况确实会发生。国研中心曾专门做过调查研究,认为若调低出口退税率,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贸易出口企业影响比较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出口企业以劳动密集型、附加值比较低的为主,这些企业利润比较薄,增值空间也有限。出口退税调低后企业有可能由盈利、微利变为亏损;为了保住利润,企业有可能裁减人员。

  着力平衡

  调低出口退税率,对外商投资企业也会带来影响。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双荣分析,目前中国出口的货物中,50%以上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其中一大部分是销售给母公司,再转销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果不退税,增加的成本对中国生产货物的竞争力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可能还没有销售到最终消费点,就已经承担了额外的税务成本,这有些不太公平。

  他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征收增值税要看最终消费点在哪里;最终消费点在中国要征税,消费点不在中国应该不征税。

  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认为,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办法不应抑制出口,可以适当扩大进口。

  但倪红日认为,如果单纯从税务角度考虑,出口商品应该按国际惯例来实行零税率。可是考虑到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政策选择就要进行权衡。下调出口退税率则有几个好处,对减少财政压力、减缓外汇储备增长,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及维持贸易平衡都会有影响,目前是一个较好的政策选择。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海内外机构专家,完成了一项“中国和全球经济:中期问题和对策”研究报告。其中指出,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带来的外部失衡,应归因于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战略。中国的增长主要是由制成品的出口驱动的,不是由国内消费所驱动的,也不是由其他部门和内陆地区协调和均衡发展起来后驱动的。

  报告建议,中国的产业政策应当停止对出口活动的普遍补贴,取消或限制那些可能带来扭曲的政策,如通过出口补贴刺激出口。取消带来扭曲的措施,可以进一步减少人民币需要升值的幅度;同时,应该通过普遍提供公共产品改善商业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教育、劳动培训、恰当的规章制度、产权、合同实施和法律规范等。

  从主要政策动向看,出口退税近期尚无大调整的计划,担忧政策调整的出口企业似可暂时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些过于依赖退税的出口商,对其出口商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才是上策.

来源: 互联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