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采取多种措施,目前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上升,劳动关系明显改善。但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却仍有部分技术工人、餐饮服务人员和农民工,想尽办法不与用工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流动性大行业签订率低
记者随机选择几家不同档次的酒店采访后发现,员工不愿签劳动合同的情况非常普遍。18岁的小韩是内蒙古赤峰市人,今年春节后来我市打工,目前在站前地区的一家酒店当服务员。她说:“如果签劳动合同,自己也受约束,想走就不那么容易了。
现在,像我们这个年纪,在餐饮业很容易找到工作。如果没有签劳动合同,自己选择余地很大,如果哪家待遇好,随时可以跳槽。”来自台安的小娟说:“当服务员两年多了,先后在四五家酒店干过,可是从没签过一次合同。现在所在的酒店效益较好,每月最多时能收入一千四五百元。虽然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老板找过我们要签合同,可是我宁可签保证书,放弃签合同、缴保险,并自行承担责任,因为这样我想去哪家干随时可以走。”
记者了解到,由于部分私营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劳动强度高、企业经营波动性大、管理相对松散和季节性用工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合同的签订率相对较低。
不愿被束缚而“拒签”
部分劳动者不想被劳动合同束缚,因而不愿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特别是一些具有一技之长,且技术水平较高的稀缺人才,他们认为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就会面临跳槽困难、辞职即违约、被动索赔等问题。
来自黑龙江的小汤24岁,在汽车维修企业打工。工作两年来,小汤已爱上了汽车修理这一行,萌发了将来自主创业的念头。小汤说,他主要是想学技术、学管理,所以不愿签订两年的劳动合同,将自己约束住。在劳动力市场,像小汤这样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打工者为数不少,他们有的想多学几门技术,有的想随时准备往薪金高的企业跳槽。
只顾眼前不愿参加社会保险
一些私营企业中的部分职工,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只是希望用工方将保险费直接发放到手中,认为只有放到自己口袋里的钱才算是自己的,这在客观上制约了部分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参保率的提升。
来自吉林农村的孙龙在一家大型酒店当保安,他说:“签了合同不但没啥用,自己的工资还变少了,因为要交保险,企业缴保险的钱也从自己的工资里扣,以后回老家又带不走,还不如把这个钱每个月发给自己呢。”一些餐饮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不仅社会保险中个人应缴部分要从员工工资中扣除,连企业缴的那部分也要从员工工资中扣。而从事这类岗位的人员大多数都在18岁至25岁,且外地人居多,职业流动性大,他们最关心的是每个月拿到手的钱有多少。
对于上述劳动合同“拒签族”,劳动部门表示,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护身符,对于未签合同的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维权难度相当大;而对于不签劳动合同的企业若被劳动者举报,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为此,提醒“拒签族”,千万不要只顾眼前。
责任编辑:vivi
来源: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