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谁来解决审计报告之外的问题

谁来解决审计报告之外的问题

审计报告是吝啬的。报告中关于高校采购审计结果的文字,加在一起也不过百余字。除了6所高校未经核准自行采购进口产品1.64亿元外,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蛛丝马迹。 但负责高校采购的老师们是慷慨的。他们毫不隐瞒,讲出很多实情,让记者对高校采购的了解超出了审计报告的内容范围。 ..

审计报告是“吝啬”的。报告中关于高校采购审计结果的文字,加在一起也不过百余字。除了6所高校未经核准自行采购进口产品1.64亿元外,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蛛丝马迹。


    但负责高校采购的老师们是慷慨的。他们毫不隐瞒,讲出很多实情,让记者对高校采购的了解超出了审计报告的内容范围。


    在采访过程中,某高校老师告诉记者,一般高校每年的进口设备采购大都有几千万元之多,985工程、211工程院校会更多,而这些都是不需要经过审批的。


    不妨按照这种提示,做个粗略的估算。教育部直属高校有76所,以每个高校年采购5000万元进口设备计算,仅这些高校一年的进口设备采购总额就有38亿元之巨。如果按照专家的观点,把其它的具有财政性资金性质的货物项目、服务项目、重大课题经费项目和数额更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统统纳进来,那么这个数字该会是多少?


    显然,按照高校采购目前的管理现状,这个数字有多大,实际上游离于政府采购监管之外的资金就会有多大。百亿元也罢,几百亿元也罢,退一步说,哪怕只有区区的一分钱,本该通过制度渠道流出去的,就不该让它在“自留地”里放任自由。


    “象牙塔”里习惯了自由。连一点采购的自由都没有,那还叫“象牙塔”吗?教授们可以这么想,学校可以这么想,但管理部门要是也这么想,那麻烦可就大了,其后果也绝不是审计报告中“未经审核自行采购”这么简单。


    在2006年,就曾有媒体爆料,武汉大学4校合并后,每年3亿元左右的采购完全由该校采购中心原主任成金华“一支笔”当家,后来事情败露,成金华被依法起诉。而中心分管教学及科研设备采购的原副主任鲁宗智也很快步其后尘。


    无人来管,甚至是监管不力,都有可能让洁净的“象牙塔”反而沦为权力腐败的重灾区。这些在审计报告中看不到的风险,更足以让人畏惧。


    与审计报告一同公布的,还有部门对问题的处理结果:对于所属高校未经核准自行采购进口产品的问题,教育部已要求所属各单位今后采购进口产品必须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如果真如所言,那么不能否认,这是审计的效力。但是,审计报告没有涉及的问题,甚至是审计发现不了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有专家说,在高校这片采购监管的盲区里,只有强势的监管介入,只有严格的制度约束,才能让自由的行为回归正当的轨道。


    可是,谁又是那股可以依靠的监管力量呢?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