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用工荒一再成为各大媒体追踪制鞋企业发展的例牌报道内容,缺工的种类从技工蔓延到普工。对于长期生活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这类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民众而言,这幅图景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而这也成了企业有单不敢接的罪魁祸首。上调工资的出现是一个节点,它昭示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以及资源上优势的结束,使得多年来用工荒的鞋企在面临改革问题上有了破冰的最大可能。
品牌建设增加产品附加值
如果鞋企还躺在原有的优势上睡大觉,那么用工荒不仅仅只是倒逼鞋企变质的一个原因。如今鞋市更多的是存在着这样的局面:许多鞋企都选择OEM的形势以此来扩展到自身附属品牌,而没有专一持续的的做自身品牌,使得整个公司运营也成了“流动式”。所谓流动式指的是在接到单以后员工拼命加班加点完成量度,没单以后员工“坐以待毙”,这样做往往提高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显然,当下鞋企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企业向上提升的内在动力,而员工的工作意愿、能力和忠诚度,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业界人士也一再提及到品牌品牌建设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后盾。那么或许,品牌的建设能够让用工荒土崩瓦解。在鞋企有了品牌建设的初衷以后,搭建一个品质保障和品牌营运平台,在消费者认可的前提下与品牌成为升级变革的合作伙伴,保证产品品质,给消费者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企业名声就自然而然壮大,企业壮大以后,自然员工的工作意愿就跟着水涨船高了。那么相信用工荒的再火爆也波及不到企业发展的根基。
技术创新提高员工积极性
在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如何锐意进取技术应用已经是鞋企升级的另一个侧重点。而为了抵消人工和原料上升、本币升值的成本压力,以技术提高为基础的升级可能是不少鞋企的想法。不过,技术的提高都必须依赖员工技能的提升,也离不开员工的稳定。但目前鞋企如何找到一种有效机制能够在短时期内大幅度提高工人的技术,把企业的员工流失率降下来。
因此,鞋企管理层学会识人,眼光、手腕两面要俱到,才能使有真才能的人乐于为企业服务,并且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更有效地组织生产和营运,而设备的效率进而能够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在允许的条件下也要适当的考虑员工人生发展规划等利益,建立一种赏罚分明以最有效地开发、利用人的才能和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的能力、向上发展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上受到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工作是体面的有尊严的工作。这样,员工的心暖了,自然不会随意“跳槽”,员工的流失率下降了,满意度增加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来源:中国鞋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