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B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B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新规划厘清京津冀产业定位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或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与此同时,伴随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京津冀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也得以完善。 {page_break}


  其一,滨海地区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日益隆起的地带;其二,唐山、石家庄、廊坊3市市域经济的发展成就突出,张家口、秦皇岛、保定等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有显著增强,这些经济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河北拖累区域经济的忧虑也有所缓解。"上述官员表示。 


  尽管如此,京津冀都市圈总体的产业尤其是工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官员指出: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人均GDP较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较大差距;二,在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远远落后于另两个三角洲都市圈地区。 


  此外,由于缺乏一个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京津冀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京津冀经济圈内,北京的汽车产业实际上已经和天津汽车业出现同类竞争。 


  据透露,在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京津冀三地各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 


  北京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北京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 


  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page_break}


  区域一体化之困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远非纸面上来的容易。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高明告诉记者:"北京市三地之间的经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 


  以京津为例,京、津两市虽处在一个经济区内,但行政地位、经济实力相近,缺乏珠三角区域系统行政同属一省那样的共同利害关系,也缺少长三角区域系统以上海为绝对中心来统领整个区域的内在凝聚力。 


  另一方面,京津在以往的产业政策上求大求全,均强调"一个不能少",导致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使得产业结构趋同加剧,相互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过度竞争和封闭竞争严重,许多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不必要损失,还造成整个区域资源使用浪费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问题已经显现出来。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由京津冀发改委联合所作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一体化要求分析,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尚未形成,同区域一体化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报告》称,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约束作用很明显,特别是在一些区域性港口、机场、跨地区高速公路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中,缺乏必要的统筹安排。另外,由于该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市场机制的作用还不足以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格局重组产生根本作用,因此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应该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建设开始。 


  以港口建设为例,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京津冀各港口都在加大建设力度,同时又有新的港口出现。而每个港口规划的发展前景,通常都是向着高效益的综合性港口发展,未来港口功能将可能全面重复。这对于腹地共享、服务对象有限的京津冀都市圈港口体系的发展而言,无疑将是巨大的浪费。 


  报告指出,在该地区的港口建设中,要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以天津为枢纽港、其他港口各有分工的港口体系,并通过铁路、高速公路等把主要港口和以京津为核心腹地、以辽东和山东半岛为重要支撑的环渤海地区联系为一个整体,从而改变港口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与腹地联系薄弱,后方集疏系统不能合理配套的局面。 


  此外,科技创新优势在都市圈内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北京与天津和河北的合作则只占极少的比例,其55%左右的技术合同是面向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发达程度居全国前列,但京津冀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通达性却并不理想。{page_break}


  数千亿资金涌动 新疆振兴规划即将发布


  “新疆区域振兴规划一旦发布,预计能带动数千亿投资。”张元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些示范项目正在陆续启动,其中大部分项目集中于交通、煤炭、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 


  5月19日,为期3天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结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新疆发改委有关人士处获悉,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即将由国务院审核发布。 


  随着上述振兴规划出台,新疆喀什有望建设成为开发试验区,享受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据新疆驻京办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前夕,新任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于5月16日率团提前抵京。 


  社科院一位人士评价说,随着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即将出台,刚刚上任不久的张春贤,正在将资金效应带往新疆。 


  新疆工作座谈会历史上首次召开 


  张春贤此前接受 《新疆日报》采访时指出,关于中央召开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目标,是为了动员全国力量,确保新疆在2020年赶上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西部地区的“一揽子新政策”,包括财政、税收等多方面。其中,新疆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建设高度。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通过政策引导,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专项资金支持,新增中央投资重点向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 


  更早前,发改委发布《关于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指出,今年将推动广西东兴、云南瑞丽、新疆喀什、内蒙古满洲里等4个重点开发试验区建设。上述实验区将享受经济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 


  “实际上,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已经持续了12年,但是今年中央制订了一揽子计划。”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张元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认为,今年开始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将是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广的一次行动。 


  据介绍,中央就某一地区的工作专门召开座谈会,最早是1980年的首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此后,1984年、1994年、2001年和2009年分别召开了多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但是,这次是历史上首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 


  另据新华社报道,新疆区域振兴规划将分为“2个开发阶段”。第一阶段,力争5年内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第二阶段,在10年内,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的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page_break}


  横琴新区规划获批 打造连通港澳“开放岛”


  日前《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获珠海市政府批准,并于5月18日在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信息网发布公告。其中,规划增设2条与澳门链接的交通通道,力争经过10到15年的时间,将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此外,规划还对新区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工程等方面做了新的部署。


  横琴新区,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规划总面积为106.46平方公里。此次规划将其定位为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在空间结构方面,根据规划将形成紧密关联的“三片、十区”的功能布局。“三片”为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十区”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国际居住社区;科教研发片中的教学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科教研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旅游片中的休闲度假区和生态景观区。


  到2015年横琴新区人口规模将达到12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在交通道路方面,新区规划通过高快速路、城际轨道等对外交通通道及枢纽设施的建设,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其中,轨道交通方面,计划引广珠城际轨道自南湾穿越马骝洲水道进入横琴东北部,在横琴口岸枢纽站与澳门轻轨进行零距离换乘,向南经大横琴山中部后向西跨磨刀门水道通往珠海机场,在长隆休闲度假区预留轨道交通往南部填海区的通道。轨道交通在横琴境内采用地下通道形式,在中心商务区、口岸服务区和休闲度假区共设3座站点。


  另外,规划还将在现有横琴口岸通道的基础上预留建设2条连接澳门的通道,分别位于中心商务区和教学区;优先建设澳门大学与澳门之间的通行通道。


  在商业服务业设施方面,规划显示,新区的旅馆业用地面积最大为169.10公顷,主要布置于富祥湾沿海地段、环岛南路两侧部分地段、三叠泉北侧地段以及中心商务区滨河的局部地段。其次是商业性办公用地,规划总面积为156.04公顷;游乐设施用地面积151.91公顷;商业用地面积为63.63公顷;服务业用地面积55.86公顷。


  此外,在能源规划方面,新区规划将横琴燃气首站作为中海油天然气接收站,占地面积为1.65公顷;规划澳门末站为澳门提供天然气气源,占地面积为1公顷。并拟在口岸服务区以南设立澳门大学横琴校区。


http://www.3158.cn/list/fz/?site=sjfzxm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