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白领’、少‘首领’”的话题已讨论多年,今年2月上海又推出了“零首付”的优惠措施,让很多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跃跃欲试,但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零首付”降低了创业者的资金门槛,但创业差的不只是钱……
上海一家数码游戏网站的负责人唐凯曾经备受“要婚姻还是要创业”的压力,他向记者感叹:若没有诸如家人支持等其他方面保障的跟进,创业之路一定不会平坦,想创业的青年一定要对此类无形压力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个案
创业和女友,手心手背都是肉,让我舍弃哪一个,都是我的心头痛。”
接到女友父母最后通牒:结婚,还是继续创业?
结识唐凯缘于半年前的一次采访偶遇,这个身穿名牌西装,却在一家公司的大堂啃面包的年轻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接过他递来的名片,“某网数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头衔让记者莞尔一笑。唐凯似乎听出了笑声背后的含义,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公司连我在内,只有三个人,所以我偶尔要出来跑跑业务。”
28岁的唐凯于2007年创办了一家游戏网站,从事互联网游戏资讯和电子游戏竞技业务。为了让一家公司的老板点头在他的网站中做个链接广告,唐凯三次上门。“我能读懂他眼中的不屑。即使做成了这单生意,我的利润也只有2000多元。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小生意不做哪有大生意进门?”
采访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搁置着。突然,记者MSN好友栏中那个属于唐凯的小人几乎不再变成绿色。记者隐约感觉到:唐凯的创业一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
日前,记者与唐凯约在淮海路上的星巴克见面。见到记者,唐凯垂头丧气地吁了口气:“太吃力了,创业的生活太吃力了。”
原来唐凯接到了女友父母的最后通牒:“结婚还是继续创业”,他必须快刀斩乱麻般做个选择。
“小玲是我相恋10年的女友”,这个从高中时代牵手至今的女孩,一直是唐凯在朋友面前炫耀的话题。“曾经多少次我冲动地想在她的无名指上套上镌刻我名字的结婚戒,可一想到男人应该先立业再成家,这个念头只得深深地埋藏在我心底。说真的,我做‘老板’五六年了,但一直以来,银行卡里的钱能有五位数就很不错了。当初为了开公司,我甚至把‘老婆本’都用上了,小玲从没在钱上跟我计较,这样的女友你说我怎能放弃?”可为了女友,却必须“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唐凯同样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让唐凯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敢面对现实的他选择了逃避。他和小玲陷入了冷战中,近一个月来两人只有偶尔的短信交流。几次唐凯拿起电话,可转念一想又放下了。“这就是为何我这两个月来,不再上线的原因。大家冷静些也好,毕竟对我来说,创业和女友,手心手背都是肉,让我舍弃哪一个,都是我的心头痛。”
对外说他是老板,其实比瘪三还不如,捡垃圾的每个月收入都比他高。”
准丈人“让步”:结婚可以,必须有份正式工作
一聊起创业的话题,唐凯就开始叹苦经:“我是一个过来人,但如果现在别人想创业,咨询我的意见,我一定会说不赞成。现在很多宣传,仅仅描绘出创业浪漫与美好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创业就是入商海,就是进入那个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游戏中。”
唐凯当初花了50万元注册网站,“这钱是到处凑来的,因为爸妈一开始极力反对,我跟他们闹了几个月,他们才终于答应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但依旧不够。我只能再问亲戚借了一部分钱,到现在还没还。
这两年唐凯的公司走得磕磕绊绊,虽没有红火但也没有哑火,更幸运的是在去年开始的那场金融风暴中,他的公司居然生存了下来。“每个月的收支只是基本达到平衡,赚钱是别想了。前期投资所欠的那笔债还是个无底洞,等着我以后慢慢填。”
在唐凯的公司一步步走向正轨的同时,他也进入了适婚年龄。从高她跨上冰冷的江桥栏杆
松花江滚滚东去,美丽的江城银妆素裹,但江边的景致却排解不了刘丽华的哀愁。1988年12月30日这天,她牵着6岁大的儿子在江城大桥上徘徊了一个下午,她感到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绝境。
刘丽华已经感受不到凛凛寒风的刺骨,历历往事像铁锤一样敲击着她已经破碎的心。
1983年6月,儿子生下刚刚十几天,丈夫便无情地离她而去。她带着孩子回到娘家,与娘家6口人挤住在14平方米的陋室内,母亲长期卧病在床,父亲腿脚还有残疾。作为一个离婚女人,刘丽华的生活难上加难。为拉扯孩子,她兼职缝制服装,一干就是数年。
深夜,背上的孩子熟睡了,刘丽华便开始赶活。缝制一条裤子能赚0.8元钱,她累得睡着了,扑哧--缝纫机针扎进中指指甲,针尖一断就是三四节,这样累睡了、疼醒了的日子,一天天地重复着,为了拔除经常折在指头里的针尖,她专门弄个尖嘴钳子。至今,刘丽华右手中指仍无法伸直。
缝制服装的微薄收入养活儿子都很难,刘丽华又出现在家附近的砖窑。脱坯、清窑,这
本不是一个弱女子该干的营生,可刘丽华硬是咬牙坚持着。酷夏砖窑内的气温高得吓人,一不小心把手搭在刚出炉的砖坯上,手心立刻连皮带肉粘下来。
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儿子突发肺结核,缺钱无药。企业又通知停产,刘丽华成了一名下岗职工,连续的打击像冰雹一样砸向她们母子,她感到绝望,感到再也不能承受生活的重压。17时许,她不再徘徊,抱起懵懂的孩子,抬脚跨过冰冷的桥栏,要纵身跃向滚滚的江水。这,已经是她第5次产生轻生念头。
跪坐桥头许多好心人过来帮她
刘丽华领着儿子在江桥上徘徊的时候,一个老者对她的反常举动注意了很久,就在她要纵身一跃的时候,老者快步向前,拦腰把她们母子拽了回来。孩子,咋这么想不开?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你还抱着孩子……老者语带关切。刘丽华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望着慈祥的老者,她百感交集。经过老者的一番劝解,刘丽华的心开始平复。可生活怎么继续呢?她一筹莫展地领着儿子跪坐桥头,此时江岸边各工厂的职工陆续下班,二元、三元……工人们轻轻把钱放在她们母子面前。
这些好心人帮了我268元钱,那一幕,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刘丽华眼中的泪花晶莹闪烁。
【创业篇】
投资50元走上创业路
好心人的帮助温暖了刘丽华冰冷的心,她决定从头再来,用自己的劳动回应命运的挑战。回家的路上,她给儿子买了一瓶治疗肺结核的药和一袋奶粉,并决定用好心人帮助的钱创业。
刘丽华曾在塑料厂工作,她决定用掌握的技术加工塑料包装。她花50元钱买了一张学生课桌当机身,用皮筋儿代替弹簧,在垃圾堆里拣到一个废电熨斗,拽出里面的云母片当电热条,一台土热合机被她制作成功了。没想到合闸试机时,砰地一声,热合机烧坏了,刘丽华趴在桌上哭了。
邻居老师的儿子是个电工,听完刘丽华哭诉,告诉她,这台热合机缺少调压器,承受不了这样的电压。刘丽华又在垃圾堆里翻了10多分钟,找到了一个被扔掉的调压器,她的热合机终于能用了。
初创业饱尝闭门羹
可刘丽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在哪里生产呢?这时,一位亲戚帮了忙:我这有个平房闲着,丽华你先住着,房租啥时有了再说。刘丽华才有了落脚之地。
这间平房离吉林市毛线厂很近,刘丽华知道该厂需要大量塑料包装袋。于是,她骑着破自行车到毛线厂要活,可供销科的人没人理她,不用、不用,你这姑娘怎么这么烦呢?我们国有大厂不可能用你个人的东西……一连10多天,刘丽华听到的回答只有这些。
直到一天下午,刘丽华再次来到毛线厂。供销科只有魏科长一人在,他看到刘丽华,起身就要走:你个大姑娘家,总往这跑啥?你到底怎么回事?刘丽华简单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想法,魏科长听完,一声没吭,转身从柜子里甩出一沓塑料包装袋:1角7一个,能做吗?行,你就先做4000个。刘丽华心里清楚,魏科长对自己抱有怀疑,她拿起袋子说:我肯定能做,明天看样品。好心师傅帮助渡难关
4000个包装袋,原料费就要530元钱,可刘丽华身上没钱了。她向同学借了50元钱,硬着头皮来到吉林市塑料厂进货。我身上就50元钱,我用人格担保,其余货款我肯定还。刘丽华恳求管货的付师傅。人格?人格能担保,还要人民币干啥?再说,我根本不认识你。付师傅一顿抢白,把刘丽华弄得脸像块红布似的。
一下午过去了,货还是没上来,眼瞅着来之不易的订单就要泡汤。刘丽华心一横,付师傅走到哪,她就跟到哪。付师傅骑车正要回家,刘丽华急了,上去一把拽住付师傅的衣服:今天你这货必须得卖我,家里还有孩子等着吃饭呢。
付师傅不怒反笑,当他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叫人追回开票员,把货提给了刘丽华。刘丽华反而不好意思了,硬把仅有的50元钱塞给付师傅,他说啥也不收:给孩子买点啥吧,有钱了你再还。真诚和质量感动客户
刘丽华连夜赶制2000个包装袋,当她一夜未眠,把产品摆在魏科长面前时,整个供销科的人都惊呆了。他们不相信这样的包装袋出自一个小作坊,更不相信她能接受1角7分的低价,魏科长当即表示先订10万个,10天内做完。
第二天中午,魏科长和科里老董找到刘丽华的家。妈妈,我饿。儿子一声声叫着,可家里没有吃的,刘丽华正暗自掉泪。魏科长劈头就问:1角7,你能行吗?
刘丽华平和地说:其实,你们平时的进货价是2角6,1角7我根本就赚不到钱,刨去电费、料钱,我只能是给你们加班加点,干搭人工。
魏科长和老董相视一笑,那你为什么还接?没办法,不接--我连这个活都没有。不过,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的。刘丽华微微一笑。姑娘,你赢了!魏科长哈哈大笑,他主动把价钱提到2角4分钱,并让刘丽华先领4000元料钱。
我当时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来的,支票攥在手里,怕汗水溻湿了;放在兜里又怕丢了。
回到家,刘丽华一把举起儿子欢呼雀跃,积压在心底的酸楚顺着脸颊扑簌落下,看到妈妈哭了,儿子张开小手拭去她的眼泪妈妈不哭,不哭……
凭辛勤淘到第一桶金
做完10万个包装袋,刘丽华蹬着三轮车送到毛线厂,打成大包的包装袋必须送到4楼。刘丽华把孩子放在楼下,自己扛起大包艰难上楼,这一幕正好让厂长看到。厂长跑到办公室大喊:那个姑娘是哪个科的?你们这些人闲坐着,让一个女人扛那么重的包!大家慌忙冲到楼下,帮着她运完了所有货物。之后,毛线厂又把40万个包装袋的活给了刘丽华,这两次活,刘丽华拿到了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一笔钱--1万元。
1989年农历大年三十上午,有5万个包装袋要送到吉林市第二食品厂,刘丽华艰难地蹬车赶去。到时已14时多,工人大多已经下班。刘丽华只好自己扛货,楼外的铁梯冰冷湿滑,她几乎跪着一步一挪地搬完了所有货物,汗水浸透刘丽华的棉袄,冷风一吹冻得就像铁甲一样。
邻居们都忙着做年夜饭了,刘丽华才急忙赶回家里,推开家门,脸盆都已冻成了冰坨,7岁的儿子扑上来说:妈妈,我做好年夜饭了。她揭锅一看,一锅夹生饭。
刘丽华抱着儿子,眼泪断线般落了下来。
来源:创业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