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式鞋的变型除了在鞋楦的头式、鞋跟的高度发生改变外,更多的是在鞋帮部件上进行多种的变化。
(一)松紧口后帮舌式鞋的设计
松紧口后帮是最常见的变型设计。在后帮的前端设计一个叫做“小马头”的部件,俗称“鞋台子”。里外设计直口后帮是为了穿脱方便,改为松紧口后帮是为了增加抱脚的能力。因此在确定口宽O'点时多往后移动了lOmm左右.利用增加前帮长度来提高抱脚能力。此种鞋类可以作为工作鞋穿用。取OO'=20~25mm。相应鞋舌的长度也适当延长,可以取在E点或往前lOmm之间位置。
1.成品图
如图1—5—12所示,这是一款松紧口后帮男舌式鞋,鞋口取弧线形,需要找到P'点进行控制。橡筋掩盖E鞋舌之下,鞋舌比较长,后端有后包跟部件,横担较宽,造型显得很丰满。
2.结构设计图
设计的大致要点如下:
(1)在∞线上找到O点,取00 =25mm左右。过O点作VE线的垂线,交于V点,与底口交于H1点。
(2)过V"点作定位取跷角,使∠V"O'V2=∠VO'V'。
连接出前帮背中线Ao V2,顺连出口门轮廓线,得到前帮部件。
(3)取V"E长为鞋舌长度,设计椭圆形鞋舌轮廓线。
(4)以鞋舌长度的中点为基准设计橡筋位置,总长度20~24mm,半侧高度15mm。取样板时在橡筋边沿加放压茬8~lOmm。橡筋距鞋舌的后端不少于lOmm,防止外露。
在橡筋的下方开始设计鞋小马头。在前端斜向用弧线顺延到07,并再延长出一个后帮的压茬量来。在后端先找到P'点,然后顺连出弧形鞋口轮廓线到Q点。作出里外怀的区别。
(5)设计出后包跟部件,后端Q点收进1.5~2mm。
(6)设计横担上端高出VE线3mm作平行线,下端距OQ线12mm作平行线,上宽取20mm左右,下端取30mm左右。横担上有装饰条。
最后设计出绷帮量和里外怀的区别,见图1-5 -13。
制备划线板的规律不变,它的基本样板见图1—5-14。
在设计图中的后帮已经有了压茬量,制取样板时不要再加放压茬量了。共计有部件七种八件,包括橡筋和装饰条在内。图中的虚线为制取开料样板的加放量。
制取三段式鞋里样板的技术参数不变,具体要求,见图1—5 -15。
(二)三节头舌式鞋的设计
三节头舌式鞋可以看成是三节头鞋的结构变形,也可以看成是松紧口后帮舌式鞋的变型。有了前包头的设计基础,有了松紧口后帮的设计经验,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完成了三节头舌式鞋的设计。
1.成品图
花三节头鞋相同。注意:在使用特超长楦时,由于放余量的加大,采用简单的2/3比例已不适用。通过在《脚型•楦型•底部件》-书中的分析可知,自H点向前移动19%的脚长,就可以确定脚趾端点,由此点就可以确定前包头的位置。设计仍然从前包头开始。
2.结构设计图
(1)前帮的设计见图1-5-17。
自H点沿着前帮背中线方向前移脚长的19%定出小趾端点位置,由此卮上确定前包头的位置V点。连接出背中线AoV1,设计前包头的燕尾形曲线。
在OQ线上取OO'=25mm左右,定出取跷中心位置。然后过O'点作VE垂线。作取跷角,并且使∠V"O'V2=∠VO'V'。
连接V1V2线为前中帮的背中线,作V1V2线垂线并修整口门轮廓线。
鞋舌的长度取到E点,设计鞋舌的椭圆形轮廓线。
(2)后帮的设计在鞋舌长度的中点位置设计橡筋:24mmX15mm。在橡筋的下方开始设计后帮。
由于前中帮与后帮连成一体,所以自橡筋前下端顺连到0’点,形成鞋口门。自橡筋后下端、经过P'点顺连到Q点,为外怀鞋口线,作出鞋口的里外怀区别。
(3)横担的设计横担的设计方法同前,由于有打花孔作装饰,需要设计出横担里。
(4)后包跟的设计按照常规设计出后包跟部件。
关于打花孔的操作,见图1-3-17,在设计图中需要找到打花孔的标记。其中大花孔中心的位置线距部件边沿4. 5~5mm,每孔的中心间距7mm左右,制备基本样板时再按标记打出花孔来。
(5)制取样板制取样板的方法不变,先制备划线板.然后分别制取三种样板。其中的中帮样板比较特殊,见图1-5-18。
(一)松紧口后帮舌式鞋的设计
松紧口后帮是最常见的变型设计。在后帮的前端设计一个叫做“小马头”的部件,俗称“鞋台子”。里外设计直口后帮是为了穿脱方便,改为松紧口后帮是为了增加抱脚的能力。因此在确定口宽O'点时多往后移动了lOmm左右.利用增加前帮长度来提高抱脚能力。此种鞋类可以作为工作鞋穿用。取OO'=20~25mm。相应鞋舌的长度也适当延长,可以取在E点或往前lOmm之间位置。
1.成品图
如图1—5—12所示,这是一款松紧口后帮男舌式鞋,鞋口取弧线形,需要找到P'点进行控制。橡筋掩盖E鞋舌之下,鞋舌比较长,后端有后包跟部件,横担较宽,造型显得很丰满。
2.结构设计图
设计的大致要点如下:
(1)在∞线上找到O点,取00 =25mm左右。过O点作VE线的垂线,交于V点,与底口交于H1点。
(2)过V"点作定位取跷角,使∠V"O'V2=∠VO'V'。
连接出前帮背中线Ao V2,顺连出口门轮廓线,得到前帮部件。
(3)取V"E长为鞋舌长度,设计椭圆形鞋舌轮廓线。
(4)以鞋舌长度的中点为基准设计橡筋位置,总长度20~24mm,半侧高度15mm。取样板时在橡筋边沿加放压茬8~lOmm。橡筋距鞋舌的后端不少于lOmm,防止外露。
在橡筋的下方开始设计鞋小马头。在前端斜向用弧线顺延到07,并再延长出一个后帮的压茬量来。在后端先找到P'点,然后顺连出弧形鞋口轮廓线到Q点。作出里外怀的区别。
(5)设计出后包跟部件,后端Q点收进1.5~2mm。
(6)设计横担上端高出VE线3mm作平行线,下端距OQ线12mm作平行线,上宽取20mm左右,下端取30mm左右。横担上有装饰条。
最后设计出绷帮量和里外怀的区别,见图1-5 -13。
制备划线板的规律不变,它的基本样板见图1—5-14。
在设计图中的后帮已经有了压茬量,制取样板时不要再加放压茬量了。共计有部件七种八件,包括橡筋和装饰条在内。图中的虚线为制取开料样板的加放量。
制取三段式鞋里样板的技术参数不变,具体要求,见图1—5 -15。
{page_break}
(二)三节头舌式鞋的设计
三节头舌式鞋可以看成是三节头鞋的结构变形,也可以看成是松紧口后帮舌式鞋的变型。有了前包头的设计基础,有了松紧口后帮的设计经验,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完成了三节头舌式鞋的设计。
1.成品图
花三节头鞋相同。注意:在使用特超长楦时,由于放余量的加大,采用简单的2/3比例已不适用。通过在《脚型•楦型•底部件》-书中的分析可知,自H点向前移动19%的脚长,就可以确定脚趾端点,由此点就可以确定前包头的位置。设计仍然从前包头开始。
2.结构设计图
(1)前帮的设计见图1-5-17。
自H点沿着前帮背中线方向前移脚长的19%定出小趾端点位置,由此卮上确定前包头的位置V点。连接出背中线AoV1,设计前包头的燕尾形曲线。
在OQ线上取OO'=25mm左右,定出取跷中心位置。然后过O'点作VE垂线。作取跷角,并且使∠V"O'V2=∠VO'V'。
连接V1V2线为前中帮的背中线,作V1V2线垂线并修整口门轮廓线。
鞋舌的长度取到E点,设计鞋舌的椭圆形轮廓线。
(2)后帮的设计在鞋舌长度的中点位置设计橡筋:24mmX15mm。在橡筋的下方开始设计后帮。
由于前中帮与后帮连成一体,所以自橡筋前下端顺连到0’点,形成鞋口门。自橡筋后下端、经过P'点顺连到Q点,为外怀鞋口线,作出鞋口的里外怀区别。
(3)横担的设计横担的设计方法同前,由于有打花孔作装饰,需要设计出横担里。
(4)后包跟的设计按照常规设计出后包跟部件。
关于打花孔的操作,见图1-3-17,在设计图中需要找到打花孔的标记。其中大花孔中心的位置线距部件边沿4. 5~5mm,每孔的中心间距7mm左右,制备基本样板时再按标记打出花孔来。
(5)制取样板制取样板的方法不变,先制备划线板.然后分别制取三种样板。其中的中帮样板比较特殊,见图1-5-18。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