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整舌式鞋的变型设计表现在“整”上,变化的幅度比耳式鞋、横断舌式鞋要大,有时会出现面目全非的感觉,但是细分析起来,仍然离不开整舌式鞋的特点。

   (一)整舌式三节头女鞋的设计
    整舌式女鞋比男鞋的线条变化幅度要大些、夸张些,突出女性的特点。

    1.成品图
    设计女舌式鞋要选用女素头楦。整舌式鞋属于暗口门结构,见图1-6-9,口门宽度位置在OQ线上,确定口门宽度时取00'=30mm左右。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2.结构设计图
    由于带有前包头,设计先从前包头开始,按照三节头鞋的设计规律进行,见图1-6-10。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设计中帮时,先画出转换后的背中线,然后把设计包头的V点,像处理A。点那样转移到背中线上,也要找到转换长度和实际长度,也要进行1/3量的修整,最后要把前包头的轮廓线复制到中帮位置。由于前包头与中帮的位置是分离的,为了保证轮廓相同,只能采用复制的方法。
    设计完中帮的轮廓线以后再作取跷角,作取跷角的方法不变,但是取跷角的轮廓线弯度比较大,也应该采用复制的方法描出来。
    其它的设计过程与整舌式男鞋相同,制取样板的方法也相同。由于中帮的设计比较特殊,它的基本样板见图1-6-11。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二)整帮整舌式男鞋的设计
    整帮整舌式鞋是指前后帮不断开的整舌式鞋。

    1.成品图
    如图1-6-12所示,鞋舌、前帮、后帮连成一体,只是在鞋舌处有装饰条,在后跟处有后包跟,鞋口采用卡口工艺。卡口条把装饰条和后包跟连接起来,鞋帮的面积虽然比较大,但是并不单调。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此款鞋的设计类似于图1-5-27中的不断帮外舌式女鞋,要采用转换后升跷法设计。

    2.结构设计图
    图1-6-13中的鞋口采用直口后帮,应该取00'=15mm左右,鞋舌长度取在V"E的2/3左右。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先设计鞋舌上的装饰条,宽度取14~16mm,长度超过口门宽度12mm左右,用来代替横担的补强作用。
    把O’点设计在装饰条内,按照压茬量关系,可以找到前帮鞋舌的轮廓线。
    作定位取跷AoV'线,作转换取跷的A2E线,连接出等量代替角∠AoO'A2。
    作出取跷角∠QO'Q',使∠QO'Q'=∠AoO'A2。
    用圆规截取Q'点。将半面板的OQ线对齐设计图的O'Q'线,自Q'开始描出后弧轮廓线和底口轮廓线,到达两底口线相交的位置。然后再比齐前尖描出前尖底口线,最后使两条底口线圆顺连接。
    在完成外怀后帮的设计以后,作出里外怀的区别,并截出后包跟的位置。
    由于后帮的高度有区别,口门宽度也有区别,使得装饰条也要有里外怀的区别。
    卡口条不同于沿口条,加工时直接包住鞋口并车线。本图卡口条设计宽度为5mm,要求卡口条部件宽度为:
    2×(设计宽度十加工量)+厚度量=2X (5+-3)+2=18 (mm)
    要求卡口条的长度为:2×O'Q可在里怀一侧拼接。
    完成底口绷帮量和里外怀区别。
    制取样板方法不变。

    注意:标注鞋舌装饰条的规矩点时,操作方法同外舌式女鞋。对于后升跷的结构图来说,由于后帮位置的变化,会移动接舌规矩点,但是在绷帮时该规矩点还要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标注规矩点时,保持鞋舌不动,要把后帮恢复到原位置后再进行标注。

{page_break}

   (三)元宝式女鞋的设计

    1.成品图
    如图1-6-14所示,鞋舌没有了,鞋腰微微下沉,类似元宝的形状,故取名元宝鞋。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此款鞋属于明口门。口门的位置很重要,设计不当就会造成穿不进脚的毛病。
    由于鞋腔前端有放余量,其实只要能把前跗骨穿进鞋腔内,整个脚就能穿进去。所以设计口门位置的关键是不要超过前跗骨凸点位置。在设计整舌式鞋时,过O'点作背中线垂线的目的,也是为了控制口门的位置。
    一般说来。口门的位置不要超过后帮背中线的1/2。

    2.结构设计图
    设计元宝式女鞋应该采用转换取跷法,确切地说,因为前后帮不断开,应该采用转换后升跷法。取跷中心取在鞋口的前1/3的拐弯处,见图1-6-15。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如图所示,在VE的中点位置设定口门V"点,过V'点作VE线的垂线,控制口门外形。找到P'点,作出鞋口的轮廓线。
    作定位取跷线找到Ao点,作转换取跷线找到A2点。连接出等量代替角∠AoO'A2。
    在鞋口的拐弯处设定0'点,作取跷角,使∠Qo'o'= ∠AoO'A2。
    用圆规找到Q'。先把半面板覆在结构图上,找到0’点按住不动,然后旋转到半面板的Q点达到Q'点,描出后弧与底口后段的轮廓线。要使新设计的鞋口线光滑、圆整、流畅。接下来找到A2点,补充1/3的长度差,再分段描出前段底口轮廓线。作出绷帮量和里外怀的区别。
    制取样板的方法同前。

    (四)满帮女拖鞋的设计
    如果把元宝式女鞋的鞋脸加长,同时把后帮降低,这就形成了满帮女拖鞋,见图1-6-16。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女鞋,使用拖鞋的穿法,采用满帮鞋的设计。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如图所示,这类鞋既有前帮又有后帮,应该属于满帮鞋类。但是后帮很低,早期出现时有20mm左右的高度,后来变成只有5~lOmm高,穿鞋时只能用脚“拖着鞋”走路,故叫作满帮拖鞋。
    这种鞋的帮面可以进行各种的装饰,但是基础结构很简单。有一位设计员曾感慨地说过:“我刚看到这种鞋时,觉得太简单了,没想到设计完成后去投产,没有一双绷帮合适的。每只鞋的后跟都提不上去。”为什么呢?

    前面讲过,转换取跷本身是一种强制性取跷,也就是需要用人为的办法加入取跷角,再通过人为的办法消除不利的因素。既然如此地人为加入、人为消除,不取跷是不成的。对于普通满帮鞋来说,后帮比较高,出现跷度问题不明显,但是对于满帮拖鞋来说,后帮很矮,一旦跷度不够就会造成麻烦,表现出的问题是后帮的高度不到位。
    如图1—6-17所示,前帮取成一条直线时,前尖部位会缺少一个角度的面积。绷帮时该部位会被楦头顶上去,此时缺少的面积就会由后帮来补充,传递到后帮鞋口,正好由取跷角来完成。如果不取跷,就会造成后跟设计满帮女拖鞋时,口门位置取在E点,后帮高度取在lOmm左右。过E点作VE的垂线,控制口门的轮廓,然后顺连出鞋口轮廓线。取跷中心设定在鞋口的上1/3左右,取跷角的弧线要圆顺。

整舌式鞋的设计——变型设计

 
  后跟弧的设计、前帮的设计、底口的处理等与前面的设计都相同。
  最后是制取样板。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