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盖鞋是一种很常见的鞋,是指鞋的前帮被分割成围条与鞋盖两部分的一种鞋类。围盖的变化是前帮的一种花色的变化,对后帮的影响不太大。把围盖与不同的后帮相搭配,就会构成舌式围盖鞋、耳式围盖鞋、开口式围盖鞋、浅口式围盖鞋、围盖靴等品种。前面讲过了横断舌式鞋、整舌式鞋的设计,还没有接触纵断舌式鞋,其中的整舌盖鞋就属于纵断舌式鞋。
在基础结构设计中,外耳式鞋的设计过程最为复杂,因为它需要考虑鞋耳里外怀前尖点的前后区别与高低区别。而围盖鞋的设计比外耳式鞋还要复杂些,因为围盖所处的位置是全鞋中最抢眼的位置,必须注意围盖的位置、外形、里外怀区别和工艺跷的设计,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失误。所以设计好围盖鞋的前提是先掌握好基础的结构设计,然后再攻克围盖的设计。如果设计中出现问题,要分析是基础结构的设计问题还是围盖的设计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针对问题进行解决。
围盖鞋的设计关键在围盖的设计。从结构设计的角度看,可以把围盖鞋分解成“前帮围盖十后帮”来理解。也就是许多不同结构的后帮,都能与前帮的围盖相搭配,演变出不同的款式花色。参见彩图I系列,这是一组围盖鞋。
彩图I-l是一款前开口式假围盖鞋。所谓假围盖鞋,是指围条与鞋盖的轮廓线并不是真正断开的围盖鞋。此款鞋的前帮是用打花孔的方式把围条与鞋盖的轮廓区分出来,需要设计出花孔的位置、外形和里外怀的区别。
彩图I-2是一款侧开口式翻围子鞋。前帮分成围条与鞋盖两部分,缝合后再翻转,构成没有明线的围盖鞋,通常叫作翻围子鞋。后帮与鞋舌之间用橡筋连接。
彩图I-3是一款整舌花围子鞋,属于纵断舌式结构。前帮的花包头向后延伸,演变成围条,鞋舌与鞋盖连成一体,形成整舌盖,采用围条压鞋盖的压茬缝工艺缝合,通常叫作围子鞋。在花围条上有打花孔和打花齿的装饰。
彩图I-4是一款整舌女围子鞋,围条压在鞋盖上,鞋舌与鞋盖连成整体,也属于纵断舌式结构。金属链作横担使用,不能掩盖断帮位置,一般设计成整舌盖样式。
彩图I-5是一款外耳式盖鞋。前帮的鞋盖压在围条上,采用压茬缝工艺缝合.通常叫作盖鞋。注意它的鞋盖比较短,围条的前端开中缝。
彩图I-6是一款缝埂女鞋,鞋盖与围条之间采用打孔串缝的方式连接,缝出立体的鞋埂。通常把围条与鞋盖缝出立体楞线效果的鞋叫作缝埂鞋,包底鞋是缝埂鞋中的一种款式变化。
围盖鞋的种类
围盖鞋是一种统称,具体还细分为多种类型。如果按照后帮的结构划分围盖鞋,说不透围盖的特点。如果按照围条与鞋盖的镶接关系划分围盖鞋,就能够把围条部件与鞋盖部件的结构关系看清楚,比较容易着手设计。下面是按照围盖镶接特点划分的围盖鞋类型。
1.围子鞋类
围子鞋是指围条压在鞋盖上的一种围盖鞋,突出围条的特点。一般在加工时,鞋盖上加放压茬量,围条折边。由于鞋盖被围条包围在中间,有种收缩的感觉,比较规范,适于设计沉稳、严谨、内敛风格的鞋类。见彩图I-4。
2。盖鞋类
盖鞋是指鞋盖压在围条上的一种鞋。一般在加工时,围条加放压茬量,鞋盖折边。由于鞋盖的边沿暴露在外面,有向外延伸和扩张的感觉,适于设计潇洒、活泼、有动感风格的鞋类。见彩图I-5。
3.翻围子鞋类
翻围子鞋是指围条与鞋盖采用面翻缝工艺的一种鞋。一般的加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放1.5~2mm的合缝量进行合缝翻转;另一种是加放压茬量与折边量进行面翻缝。缝合的效果是在围盖正面看不到明线,有简洁、精致的感觉,适于设计清秀、含蓄、俊朗风格的鞋类。见彩图I-2。
4.缝埂鞋类
缝埂鞋类是指在围条与鞋盖之间缝出一道立体楞线的一种鞋。在加工时,由于缝制的方法不同,会出现挤埂、对合埂、二合埂、三合埂、包埂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特定的要求。由于鞋埂是立体的楞线,视觉冲击力强,适于设计厚重的、休闲的、前卫的鞋类,常见的包底鞋、皱头鞋等都属于缝埂鞋。见彩图I_6。
5.假围盖鞋类
假围盖鞋是指有围条与鞋盖的轮廓分界线、但并不真正断开的一种鞋。在加工时,围条与鞋盖之间常用车假线、打花孔、穿花条等多种工艺手段进行分割。外观上与围盖鞋相似,是一种仿围盖结构的花色变化。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