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帅帅鞋业公司原是鲁家埠村的一家手工小作坊,加工场地狭小,无法进行流水线作业,年产皮鞋仅10万双。政府鼓励其进入加工区后,建起了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安装2条自动化制鞋流水线,年产量达到80多万双,跃上了更高的发展层次。今年,镇政府出台政策,对年内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年产量50万双以上的皮鞋企业优先提供土地指标,吸引制鞋重点企业向精品鞋加工区、民营加工区聚集,目前,已与20家制鞋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同时,对该类企业在产品质量检测以及建立党组织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为培养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业发展的集群和规模效应显现。蓝村镇的女鞋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女鞋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国农村和城镇中低档皮鞋特别是女皮凉鞋市场上,蓝村鞋具有较强的影响力。2009年全镇皮鞋产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逆势增长,占全国各类鞋总产量的1%。
小乡镇产品何以走向国内外大市场——强化质量意识打造知名品牌
“为什么同一个工厂生产的同一个产品,贴上不同的商标,其销路和价格就大不一样?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和魅力。所以说,在品牌消费时代,培养和建设自己的知名品牌,尤为重要。以往蓝村生产的大都是低档女鞋,本来价格就低,每双鞋也就二三块钱的利润,说的好听点是薄利多销,实际上是品牌没有打出去,价值就难以体现出来。”谈到品牌的力量,镇长邱兴这样分析道。
品牌的基础是质量。对于这一点,蓝村有过苦涩的记忆。多年之前,蓝村皮鞋被消费者称为“礼拜鞋”,成为劣质皮鞋的代名词。出现这一问题,根源是鞋料质量问题,由于进货渠道把关不严,本地鞋胶质量较差,导致皮鞋容易出现断底、开胶等现象。老百姓买回去,水里泥里的穿不了多长时间就出问题,市场一度疲软。
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品牌,就没有明天。蓝村的决策者清醒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痛下决心一手抓产品质量,一手抓品牌培育。为此,他们引进了青岛南光树脂技术服务中心,推广使用优质树脂胶,采用制鞋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彻底解决了断底、开胶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引导广大加工业户紧跟市场动态,适时设计更多更新的皮鞋款式,销售旺季每两三天就可以推出一个新品种,实现了与浙江温州皮鞋同步上市,特别是女式凉鞋已牢牢占据了江北市场。
质量上来了,抓品牌培育,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产业影响力就成了第一要务。他们认识到,制鞋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仅靠数量规模扩张是远远不够的,低价格、低附加值的产品难以适应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必须加快改变当前蓝村制鞋产业有品牌无名牌的现实,走高附加值的品牌创新之路。
为此,蓝村镇出台创建品牌奖励办法,激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检验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加快产品创新,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级党委、政府对蓝村鞋业的品牌建设工作十分重视。2008年青岛市政府在蓝村专门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会,即墨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靠上抓品牌的认证评审工作,目前已有42家制鞋企业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培育品牌方面,重点做好年产皮鞋60万双以上企业的品牌培育推广工作,指导制鞋企业做好著名商标(名牌)申报工作,对创建的名牌实行重奖,目前,已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一个,青岛市著名商标一个,并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品牌梯队,今年又组织6家企业参与申报了山东省和青岛市著名商标,确保年内创建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和2个青岛市著名商标。青岛鑫百信鞋业公司在创建名牌前,平均每双皮鞋的利润只有1-2元,荣获青岛市著名商标后,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平均每双鞋能赚取10-12元,利润一下提高了5-10倍,真正得到了创建名牌带来的丰厚回报。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