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服装品牌买手期待转正:解读生存现状

服装品牌买手期待转正:解读生存现状

服装品牌买手期待转正:解读生存现状


  什么是品牌买手?在欧洲,买手已是成熟职业,被誉为买手圣经的《FashionBuying》中,买手被定义为时尚链上的角色:为一个特定的目标顾客群体服务,平衡产品价格,预测时尚趋势。这就是自营品牌买手的核心所在。


  最先启动买手制运营模式是Zara,俨然已成为品牌买手运营制的成功案例之一。近两年,国内也迅速启动买手制,像七匹狼、美特斯·邦威、诺奇等等代表性品牌,都采取了买手制。


  买手并不是品牌企划、品牌设计师、销售经理或品牌CEO,他有他的市场游戏规则,这个职业能够聚设计师与销售经理的优势于一体,为企业创造最大化价值。他不能取代任何一个角色,但也无法被任何一个角色所取代。


  买手究竟有多大价值?是不是每个公司都应启动买手制?目前国内买手人才现状如何?怎样才算合格的买手?本期专题将一一为您解读。


  6月的一天,上海资深品牌买手黄小姐走出家门,一到公司,就开始与同事们讨论上一周的销售数据。买手助理会将样衣准备好,物流人员将销售和库存数据做汇总,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并制订对畅销款的追单计划,以及对滞销款的促销或折扣计划。


  随后,黄小姐会到自己供职的品牌的专卖店,静静地观察进进出出的顾客,看她们在挑选和试穿哪些款式、哪些颜色的服装,并一一记录下来;有时她还会充当导购,做一个现场版的调研……


  下班后,黄小姐会挑选一个繁华地段如南京路,开始一家一家地逛各式各样的服装店。她进入每个店首先是浏览款式,再查看是不是最新流行面料,然后再记下这件比较满意的服装零售价是多少。


  这就是服装品牌买手一天工作的“缩影”。


  买手是谁?


  Zara是买手模式的典型代表。Zara的设计方式是设计师、市场专家以及进货专家三位一体,先由设计师和“时尚猎人”收集时尚信息,然后由设计师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手绘出设计草图,然后由设计师和市场专家、进货专家组成商务团队一起就草图进行讨论,让所有产品都能在总体上保持“Zara风格”。


  那么,中国目前的买手模式又是怎样的呢?据记者调查发现,以买手服务的公司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自营品牌公司买手(品牌买手)、独立零售商买手(零售买手)、百货公司/超市买手(商超买手)三种模式。


  品牌买手,根据品牌运营模式的不同又分为两种——供货型和直营型。


  供货型品牌主要是依靠代理商开发各区域市场,品牌企业或拥有工厂的生产加工,或将订单外发加工。国内大部分品牌都是依靠这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买手需要在企业内部协调各部门同步进行的工作,包括销售、市场推广、物流,在外部则协调加工厂或贸易商的成衣生产加工。


  而在直营型品牌里,品牌买手除了要具备在供货型品牌中的职能外,另一个重要工作是配合销售部门监控销售数据并作出快速反应,以实现销售最大化和库存最小化。


  零售买手则不组织生产,不拥有销售商品的品牌商标,独立地经销诸多品牌供应商的商品。


  商超买手一般购买现成的品牌,成为经销商特许经营,或者是为公司自营的品牌买货,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品牌买手。目前,很多超市和百货商场都设立了服装部,买手如同为自营品牌公司服务一样,充当采购、产品设计、商品规划、组织生产跟单及协调零售等多重职能。


  买手怎么用?


  在不久前举办的“时尚买手与产品行销管理”讲座上,伦敦艺术大学的资深买手教授JamesClark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中国,买手是一个刚引进的职业,虽然分工不是特别明晰,但是中国企业有强烈的愿望以正规的方式引入买手的这个职业。中国的服装零售业需要有产品决策、品牌设置、品牌维系这样的职位,而买手恰恰起发挥了这些职能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买手是个很时尚的职业,但是目前中国的服装买手是一人身兼数职,还需要对买手的市场活动做一些更细致的分工。


  在一些英国服装企业的买手部门构成中,买手总管下设副买手、助理买手、具体执行的买手。因此,品牌买手在英国的分工比较明晰,工作领域相对比较窄。


  买手的工作其实并不简单,需要从流行、时尚的角度出发,懂得商品的属性和采购知识,懂得哪些款式的商品好卖、卖多少比较合适等。在JamesClark看来,“当了解了买手的职能后,就能够理解在生产大国转向品牌大国的过程中,品牌的运营能力是关键因素,而买手制正是品牌运营的成功模式之一。”


  走出误区:买手的3个≠


  品牌买手虽然在国外发展得很成熟,但在国内市场尚处于萌芽状态。而且国内很多品牌企业和业内人士对品牌买手的理解还有待明确。


  首先,品牌买手≠采购。虽然买手和采购都有采买的职能,但采购往往只停留在执行层面,买手却兼着管理和运营的职能。并且,国内服企的采购大部分是对原辅料的采购;而买手更加针对成衣,并要站在市场需求和商品企划的基础上采购。


  其次,品牌买手≠产品经理。在服装企业中,买手和产品经理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产品经理多设置在生产型企业当中,主要职能是对产品生产进度、物料组织进行监督执行;而买手是品牌运营型企业和虚拟经营型企业所设置的职能部门,对成品阶段进行管理,在生产环节上只起到监督作用。


  第三,品牌买手≠商品企划。买手与商品企划的区别在于买手负责组织货品的“进”,商品企划负责组织销售的“出”。简言之,就是一个买,一个卖,如此构成一个经营过程中的供销循环。不过买手也应该参与到销售的某些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理性地买。


  目前,国内大部分品牌企业还没有专门设置买手这一职位。虽然很多品牌都通过类似商品部、产品部或销售部等部门执行买手的部分职能,但专门设置买手部门的企业还极为少见。


  对于这个现象的本源,一位资深买手认为,首先,因为很多有实力的领军品牌都是生产型的企业,他们大多数是从加工开始逐步走向品牌经营之路的;其次,品牌买手对于中国品牌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很多企业对买手的认识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价值所在。再次,这也与国内纺织服装专业院校还没有开设这类专业有关,现状使得品牌企业没有招贤纳士的途径。


  著名服装营销专家祝文欣认为,随着品牌企业直营和托管模式的兴起,代理商的“边缘化”已经显现,品牌企业更加注重商品的企划能力;而零售渠道企业创立经销商“商业零售品牌”的趋势也开始显现。随着他们的大量崛起,品牌买手模式必将大行其道。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