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一出中国式喜剧。全球金融危机严冬中,依靠受危机影响最甚的纺织品、小商品出口,中国专业市场竟然坚韧地萌发出春意;这又是一出中国式悲剧,在市场法制建设滞后,产品多处在产业链低端,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同时,中国专业市场发展依仗的也许仅仅是创业者的热情和梦想。
悲喜之间,摆在面前的是一个中国式悖论,突破悖论的是什么?政府的力量?企业家的力量?抑或是学者们挂在嘴边的制度的力量、创新的力量?本报记者团走访多个中国专业市场,试图为中国专业市场的发展寻找一条“新丝路”。
“我只能给半个小时。”电话那端,盛红明语调果断。尽管只是一个小镇的书记,和他“约会”还真有点不容易。他是一个忙人,忙着打造中国纺织业重镇——吴江盛泽的新“丝路”。他所管辖的这个运河故道边百余平方公里的小镇,汇集了2300多家纺织企业、6000多家纺织品贸易公司;10万无梭织机,超过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三地总和。
“百树维桑半顷麻,每和烟雨掉缫车。”晚唐诗人陆龟蒙寓居吴江时,对当时丝绸业的现状,作了如是描述。而1950年的《盛泽镇工商联商店登记册》,则洋洋洒洒记录了当时的盛泽纺织业繁荣景象,泛黄的纸张,近千家纺织商店,繁华景象跃然纸上。如今,年产各类纺织品85亿米,“可为全世界每人提供1米多布料”,盛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布庄”。
1. 一瓶“盐水”度危机(成就篇)
“金融危机中,盛泽没有一家企业倒闭。”11月18日,接受本报专访,落座甫定,盛红明满面笑容,侃侃而谈:“其实,大部分企业被资金困住了,‘只差一瓶盐水’,设法给它补上,也就可以活过来。”
“仓单质押”,是这位小镇书记想出的“急救办法”。动用政府资信,游说几家银行,让盛泽企业库存纺织品变现,“不仅乙二醇等纺织原料,包括化纤丝、白坯布等都可作抵押物”。质押的产品还可在交易所挂牌销售,商家可以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不再迫于资金压力亏本“割肉”。这种方法在金融危机当口凑了效。
“别的企业倒下的时候,我们挺住了;别人东山再起时,我们已遥遥领先。”盛红明说到此有点激动,“不少企业趁着金融危机的大好机遇,迅速迈开扩张步伐。”
“盛泽人除了纺织业,就不会做别的。”他告诉记者,不少盛泽人在当地也做过其他类型的企业,但往往“半途而废”,回头再做纺织业,才又重新活过来。
这位西装革履的“老盛泽”,说起盛泽,言必谈史:盛泽居民自古就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传统,夫织妻络、父业子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明清时期成为集织丝纺布、贸易物流为一体的产业中心,与苏州、杭州、湖州并列为中国“四大绸都”,被誉为“日出万匹,衣被天下”。
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今年1至10月,盛泽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同比增长11%。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纺织业受到冲击最大,盛泽不但生产总值没有同比下降,相反还有增长,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据介绍,盛泽有“三驾马车”引领整个纺织市场,也就是盛泽镇政府、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以及上市公司东方丝绸股份有限公司。面对记者,盛红明毫不隐讳,盛泽将打造系列纺织企业“航空母舰”。“到2012年,盛泽要达到‘三个1000亿’。即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市场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网上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盛红明雄心勃勃。
据盛红明介绍的情况,今年,盛泽在建规模型工业项目共135个,总投资额达到73.6亿元,其中超亿元的项目有12个。在金融危机的考验中,盛泽逆势而上,仍然以化纤产业,支撑了“绸都”名望,成为吴江经济发展坚韧的增长级。
2. 两亿“订单”彰实力
4平方公里的东方丝绸市场“盘踞”在盛泽老城区,接近年底,商旅熙攘,生活红火。
“我们的订单已经订到明年1月了,如果你要订,最快也得明年1月中下旬。”东方丝绸市场内,一家嘉兴提花制造公司的店铺老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盛泽南三环路上,随处可以看到一处处的工地,金融危机似乎离这里很远。“今年我们一个人看管32台织机,明年一个人要看管48台。”在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里,稀疏的员工来回地照看着“吐出”一卷又一卷白布的崭新织机,董事长施清岛对此场景显然十分满意。
“这是第一批,还有一批500多台织机要安装。”施清岛指着厂房另一边忙碌的人群介绍说,“那些是日本津田驹的员工,安装调试的那些织机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喷水织机。今年3月,我去日本津田驹买织机的时候,他们全球销售部经理十分激动,如果今年没有订单,他们就要下岗,我们成了大救星。”施清岛价值2亿多元的超大订单,如雪中送炭,挽救了日本企业津田驹。
记者调查发现,在盛泽,福华织造不是惟一逆势扩张的纺织企业。苏州民营经济的“领头羊”,恒力集团也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瞄准国内刚刚起步的工业纤维市场,看准时机上马20万吨工业丝项目。“由于原材料价格降低,恒力原计划投资20亿元的项目只花了13亿元,未生产就‘赚’了7亿元。”12月1日,再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盛红明语调从容。
“今后3年内,盛泽将通过高起点有效投入实现纺织产业规模化,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要在现有40家的基础上力争翻番,达到80家。其中,恒力产值要力争超过200亿元,盛虹要力争超过150亿元,鹰翔、新民两家则要超过50亿元。”盛红明透露。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