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盛泽2:从衣被天下到纺织华尔街

盛泽2:从衣被天下到纺织华尔街

盛泽2:从衣被天下到纺织华尔街

  3. “五方杂处”成集群


  吴江盛泽本地人口12万,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却有15万,五方杂处,福建人、四川人、东北人围绕一个纺织链,汇聚盛泽。是这些“头脑像飞梭一样快”的商人使盛泽海内的纺织霸主地位无可摇撼。也正是这群天南海北搞纺织的业主,才使盛泽这个传统小镇得到空前的产业集群。


  “这里有产业集群、流通优势。”12月2日,向兴(中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江闽南商会理事长黄志向颇有感慨。他和父亲去过许多地方考察,最后来盛泽投资、从事纺织生产和贸易,“因为这里软硬条件比较好”。


  “集聚度成就了盛泽,这里的成本比其他地方低。”12月1日,江苏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丝绸市场)总经理陈凤根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由于盛泽的产业高聚集度,商会可以与供货商进行价格谈判,形成成本优势。”


  陈凤根告诉记者,2000年时,吴江曾经一次性购买喷气织机3800台,由于采购量大,价格砍下来不少。“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对供应商的诱惑无法阻挡。”


  “在这里做交易最划算,客商不得不来。”东方丝绸市场常务副总经理王涛说,“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一条从缫丝、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密集的产业优势、完善的产业链条、强大的辐射能力、形成了盛泽‘鹤立鸡群’的优势。”


  “从全国范围来说,盛泽是纺织产业最集中的基地,其他地方没有盛泽这样完善的产业链,没有这么明显的集群效应。”施清岛的看法相同。


  记者了解到,盛泽2008年市场交易额达到581亿元,连续3年获得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交易额第一名,其周边的无锡、嘉兴等地,也纷纷建设了自己的纺织市场,但均无功而返,没有对盛泽的纺织业造成实质性威胁。


  4. 微笑曲线待抬升(问题篇)


  事实上,金融危机中“坚挺”的盛泽正面临升级抉择。这一点中共吴江市委书记徐明十分清醒:“目前,盛泽镇正大力解决纺织业的升级创新问题。”


  11月18日,他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东方丝绸市场主要做胚布、原材料,成品不多。与浙江绍兴的柯桥相比,盛泽产量大,但是最终产品比较少,“印染这一环节发展欠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要避免恶性竞争,只有走企业升级、产品细分之路。”徐明肯定道。盛泽镇华佳集团主攻弹力真丝面料,新民科技重点打造20万吨直熔纺项目,福华世家引进1000台国际最先进的织机。据盛泽镇经济服务中心统计,盛泽50家主要纺织企业产品差别化率已达到80%。


  “在产业的发展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中间是制造,一端是研发,一端是销售,两端朝上。我们的纺织企业要更加注重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做好研发、销售,不断提升研发设计能力,着力提高市场拓展水平,实现由‘两端在外’向‘两端在内、一头在外’转变。”对于盛泽的纺织业创新升级,徐明描绘出了形象的发展曲线。


  “最痛苦的是没有印染。”黄志向透露。他希望政府可以帮助企业做到“研发一条龙”。由于研发成本高、花费时间长、保密工作难做,不少企业都不愿意参与印染研发。与绍兴柯桥相比,印染一直是盛泽的软肋。


  “盛泽要‘腾笼换鸟’,将制造部分适度转移,让微笑曲线笑起来,与民营纺织企业一起笑。”徐明认为,吴江必须下定决心突破印染这一“瓶颈”,强制性淘汰落后设备,提升纺织附加值,形成强大的市场动力。


  印证了徐明的说法,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钟永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坯布市场”的形象让中国东方市场行业竞争力下降。目前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绝大多数以白坯布为主,成品布交易已经成为生产的软肋。


  5. 国际发展缺“话语”


  “盛泽丝绸价格指数为100.53点,与前一周基本持平……”12月6日,东方丝绸市场一楼大厅,电子大屏幕公告了盛泽一周的交易行情。这就是“盛泽指数”。此前,已经有40余家“盛泽织造”企业进入到2009法国巴黎秋季面料展展厅,成千上万的盛泽织商到欧美日韩开拓销路。可是,“不安分”的盛泽人一直尝试冲击现有的生存边界。“在中国得了100分,而在国际上,还只有50分”,忧患、忧虑落在年轻的管理者心里。


  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话语权。


  “假如外国客商来中国买苹果,原定标准是100克,我们就按照100克来生产。可人家发现我们的苹果出口威胁到他们当地企业利益,于是就改苹果的标准为98克。”盛红明这样比喻话语权,“盛泽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打造行业标准,取得价格话语权。”


  记者调查了解,盛泽纺织业基本上是以生产链的形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与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盛泽纺织业主要集中于纺织坯布的生产,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底层。“纺织机械主要依赖进口,面料设计研发、品牌运作能力比较弱,直接制约了盛泽纺织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享受到的实际利益远没有想象的多。与此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盛泽纺织业原有优势正不断丧失。”专家分析指出。


  在盛红明看来,要改变这种状况,维持盛泽纺织业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取得纺织业的定价权。首先要从原材料市场做起,要参与到资本定价当中。“东方丝绸市场之所以要建交易平台,就是为了抢占定价权制高点,使东方丝绸市场形成真正的定价中心。”盛红明说。


  “利用电子商务产生中国价格。”作为盛泽纺织业“少壮派”代表的王涛表示,凭借盛泽强大的纺织产业,完全可以形成纺织业的技术、研究中心和纺织业的资本中心。


  “盛泽的纺织表面上看蛮强大,但透过表面,和一个大厨房相似。原材料是大米、蔬菜,价格是卖米卖菜的说了算;菜做好,菜价是吃菜的人说了算。盛泽的纺织业充其量只是在做大厨。”王涛说。


  6. 华尔街梦需政府力


  “与上海拼银行、拼股票,苏州肯定拼不过。”在王涛看来,苏州不应该放弃加工业发展,因为一旦放弃,GDP就会迅速下降。苏州应该追求更合理的GDP、含金量高的GDP,通俗来说就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则意味着商业模式变更。


  “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造出苏州的原材料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形成价格中心。”王涛说,“依托纺织业的巨大优势,打造出一个产业金融帝国,盛泽的目标应该是做纺织业的‘华尔街’。”


  谈到纺织业“华尔街”,王涛认为,苏州市发改委应该重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纺织业、电子业、化工业等几大产业是苏州的立命产业。苏州应该对上述几大产业进行整合,整合成大宗原材料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原材料价格中心,取得市场话语权。


  “盛泽的财政收入占吴江的20%多,但自己能支配的十分少。”钟永林告诉记者,“除了城市规划落后,盛泽纺织业集群的集体效率同样偏低。”


  钟永林介绍,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大于合作,多数纺织企业对于新产品开发的积极性逐渐下降,产品市场周期因模仿、抄袭等行为蔓延被迫缩短,整个产业集群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很重要,政府在推动东方市场价格指数形成中,要起主导作用。”钟永林表示,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将尽量做好服务工作。


  “我们渴望的是一个升级版的东方市场,盛泽虽小,但它的定位不能仅仅限于吴江的盛泽,它应该是苏州的盛泽,江苏的盛泽,中国的盛泽,甚至成为世界的纺织之都。”黄志向认为,盛泽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世界纺织之都。

来源:《国际金融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