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亨达集团董事长王吉万收到了一份大礼:与海尔、海信一起,并肩成为青岛市荣膺首批“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的3家企业,这是亨达集团继皮鞋行业唯一一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后又一重要研发平台,也将成为皮革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又一重要引擎。
我国是世界制鞋第一大国,超过16万家制鞋企业,多数企业“无品牌、无核心技术、无创新能力”,只能走OEM的道路。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很多缺乏工业设计能力和自主品牌的鞋企纷纷倒闭。随着人口红利、自然资源优势逐步消失,作为传统产业,皮革行业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依靠工业设计、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迫切之需。
作为资源需求型皮革行业的一员,亨达集团以绿色设计为核心,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碳排放、降低污染,亨达集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自主创新,以完成对产品“亨达理念”、“亨达文化”的赋予和渗透。“皮革无缝粘接技术”、“防水透气制鞋技术”等行业内领先的设计、研发均在此背景下产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亨达变“绿”事件,不仅引发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业界对自身产业的另一种思考,在技术、品牌等竞争之后,“暗流”涌动。一方面,企业与产品是否“绿色”正在成为消费者、民间组织广泛探寻的话题;更深一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游戏规则甚至可能因之发生变化:以绿色为标志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有渐成主流标准之势。
亨达为什么?
变“绿”,让一直被贴有传统制造业标签的亨达开始被人们重新审视。实际上,近几年来,亨达一直在走一条属于自己的“低碳之路”。
回顾一下走过的路途,可概括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绿色创意设计。就是将工业设计融入到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人类社会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这里面,起支撑作用的是亨达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定制能力。
第二个部分是绿色制造。通过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绿色生产流程,并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研发信息化、销售信息化、制造信息化,实现高效、节约、清洁化生产,打造企业绿色产业链。第三部分,则是亨达近两年着力打造的“快尚模式”,即创新营销模式,通过产业链的缩减,节约资本。还有一部分是亨达通过民主化、人性化管理,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化发展。
这几大部分一环扣一环,贯穿了整个亨达的产业链条。
对于亨达坚持走下来的“低碳之路”,王吉万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我们做得还是不错的,目前,国内整个行业还没有一家如此系统地进行绿色低碳运行的公司。不但政府方面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认可了我们的产品,认可了我们的低碳运作模式,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欣喜的。”
亨达现在着力在做的是“工业设计”这一环节。它希望结合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通过“以设计立国”的成功经验,阐述当前中国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创意产业,以一个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整个“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做一份贡献。就在今年的5月下旬,亨达获得山东省首批工业设计中心,成为青岛市与海尔、海信并肩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这让我们很欣慰,说明我们这么多年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每年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已经为我们结下了累累硕果。”王吉万说。
前面说到的“皮革无缝粘接技术”是亨达“变绿”的一个精彩体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中指出,每年全球10.5亿只的牛群,是温室效应的最大元凶。如果广泛推广应用,皮革无缝粘接技术每年节约7350万头牛相当于减少了9.4亿辆汽车的尾气排放、4.5%全球的氨排放量、2.3%的甲烷以及4.5%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关闭了105家中型制革厂,并且建立了一片367万公顷没有草原的牧场。显然,这个数字是巨大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皮革无缝粘接技术”的超前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效用。
“对于低碳战略,公司其实很早就开始在做这个事情,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中间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王吉万说,“从你产品的概念设计到产品规划,再到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以及售后服务,再到最后的回收,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都是需要非常好的去策划和实施,所以说整个的价值链完成这件事情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心血。”
“绿色也带来商机。”在王吉万看来,现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企业在品牌宣传、定位时,可以讲的越来越少,性能、技术、价格等招数都已用过,价格是最后的手段,绿色指标可以使企业吸引一些细分市场。“绿色环保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里面既有负面的挑战,又有正面的激励,关键看你怎么处理好。”
来源:山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