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亨达变“绿”一石激起千层浪(2)

亨达变“绿”一石激起千层浪(2)

“绿色”正在使国内像亨达一样的企业的游戏规则发生变化。一方面,以绿色为标志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正在成为新的标准。

  绿色挑战


  今年6月的时装周上,就在很多公司还在宣传自己产品,出售自己产品的时候,亨达却一反常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品牌塑造和理念升华上去了。在这次展会,在行业内,在青岛的众多企业面前,全力倡导“低碳经济”的概念。让人们眼前一亮。当然,亨达此次低碳的高调亮相,不仅仅在于一个宣传的由头。更重要的是,它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低碳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企业这么多年来自觉不自觉中已经在按照这条路向前走着。


  事实上,在亨达变绿的背后,是一个正在变“绿”的竞技场。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其实,在这场“绿色”浪潮中,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是消费者,借助互联网,消费者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我们没有那么大能力去改变整个产业的结构和消费者的习惯,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产品,可以向老百姓灌输低碳生活的理念。”在王吉万看来,要想让整个社会变“绿”,很大的责任是公司,他们有能力改变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做些选择进行推动,而政府可以制定更严格的政策和标准。


  对亨达而言,绿色变革刚刚开始,要想成为真正的“绿色”企业,仍有不少难题和挑战。


  在王吉万看来,第一个挑战是,如何让整个产业链拥有绿色创新意识,在研发上做的更好,拥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绿色创新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全产业链的行为,要求企业必须把它当成一个使命或者战略,真正的去推进和落实。”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在商业和绿色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王吉万说,亨达的目标是要成为行业内“绿色”领先的公司,但是领先并不是说以极大的代价和成本去做,“亨达毕竟是一个企业,必须还要考虑到在经济和商业上是可行的,不能说企业以环保作为唯一的目标和宗旨。”王吉万认为,企业在做绿色创新上如何提高效率、如何低成本地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很关键。


  第三,需要政府相关制度和政策的配合。王吉万说,“比如说有更严格的环保方面的法律,这样厂商才能更容易实施一件事情。你没有更严格的法律,到位的执法,有些事情企业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它甚至需要客户去配合,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去改善。”


  “绿色”正在使国内像亨达一样的企业的游戏规则发生变化。一方面,以绿色为标志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正在成为新的标准。另一方面,绿色购买也在改变着传统业态。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亨达的个性化定制和快尚商品。


  在王吉万看来,亨达变“绿”的背后,首先是经营范围的改变,引发了游戏规则的改变。绿色环保肯定是一个趋势,中国大部分企业或多或少都在进行国际化,绿色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但是大部分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价格、质量上都吃过亏,现在要补上环保这一课。这是一个隐患,风险巨高无比。”


{page_break}


  评论:气候变热企业变“绿”


  从2007年5月10月开始,IBM公司启动绿色创新工程,每年投入10亿美元,调动整个公司的资源大幅度提高IT方面的能源效率。对于节能环保,不仅IBM这样的大公司热衷于此,许多规模并不大的企业也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上海瑞吉红塔酒店从2001年起投入3,000万元引进节能技术。在上海,酒店平均能源成本一般为收入的8%,但在瑞吉红塔酒店,由于采用了节能技术,能耗成本降低为收入的5%以下。


  绿色企业,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供应链,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应体现节能和环保,涉及的内容较多。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采用各种节能方法,不断减少办公消耗。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员工采取各种环保策略,制定并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鼓励无纸化办公,广泛利用电话会议和视频会议,鼓励员工在家里办公(可以减少因上班造成的交通车辆能源消耗和污染);从企业供应链看,要采用节能环保且能回收利用的原材料,缩短供货半径;从产品和服务看,要生产低能耗、高效率的产品。以上种种做法,都是绿色环保的,都是绿色企业的应有之举。


  有些企业认为,注重环保固然可以令公司品牌获利,但会以企业赢利能力损失为代价。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有远见的企业家会寻找企业长期战略与短期运营之间的平衡点。新的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先进的企业责任理念和实践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但不会阻碍,反而会促进企业发展,社会责任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目前经济走向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普遍面临困难。此时此刻,对“绿色”的追求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开支。企业要看长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在经济危机下,虽然投入绿色环保有困难,但这会关系到今后长远的生存。如果造成大的污染事故,反而会加速企业的倒闭。


  丰田公司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在消费者心目中奠定了“绿色轿车”的形象,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自普锐斯投放市场以来,丰田公司的品牌价值增长了50%。一家中国企业,通过安装在建筑物内外的实时传感器,测量室内外温差,让空调在凌晨开机,自动把室外冷空气引进室内,降低室内温度,这样在每天上班后几小时内的用电高峰期,就不再需要运行空调设备。这种技术可以将空调制冷运转时间缩短1-2小时,减少能耗10%-20%。


  企业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环境保护,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额外增加“成本”的财务负担。与环保相关的投入将带来巨大的回报,如通过绿色产品或解决方案创造新业务机会、采用新的节能技术或减少资源投入降低成本、采用可再生材料和加强环境保护强化品牌形象,等等。不仅如此,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管理举措,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潜在利益巨大。


  企业确立绿色战略时,应分清两个层面:一是整个企业都是为了绿色而工作,专营环保产品和服务;二是一些企业本身的产品和服务不是环保的,但也可以走绿色路线,比如生产一台电脑,可以追求电脑的节能。


  绿色战略是一种商机。外部消费者意识到不好的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政府认识到不环保对经济的破坏力。同样功能、外观的产品,如果是环保产品,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企业内部运营做了环保努力后,对整个品牌都有正面作用,消费者也因为这家企业是环保企业而更愿意购买其产品和服务。


  当然,企业向绿色演变,最重要的驱动者是企业最高领导者。他们要把环保放在企业整体战略中,放在很重要的业务目标里面,才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来源:山东新闻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