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广西壮锦欲申报吉尼斯(三)

广西壮锦欲申报吉尼斯(三)

从事壮锦织造近40年的谭湘光,自16岁从师学艺起,就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壮锦技艺的传承与弘扬。她29岁那年当上了宾阳县民族织锦厂的厂长,竭尽所能地把壮锦开发成商品,如家具用品桌布、壁挂、床单、被单等,以及服饰、包类、小挂件、小饰品等,丰富壮锦产品的种类,提高档次。   她还成立了 &a..

  从事壮锦织造近40年的谭湘光,自16岁从师学艺起,就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壮锦技艺的传承与弘扬。她29岁那年当上了宾阳县民族织锦厂的厂长,竭尽所能地把壮锦开发成商品,如家具用品桌布、壁挂、床单、被单等,以及服饰、包类、小挂件、小饰品等,丰富壮锦产品的种类,提高档次。


   她还成立了 “广西宾阳湘光织锦坊”,不断发现织锦人才,手把手地教授技艺,全心全意地培养接班人。退休后,她受聘于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继续为壮锦技艺的传承、壮锦文化的弘扬而奔忙


  有20年织龄的“织女”朱小琼是谭湘光的得意弟子,她告诉记者,学会织一个图案可能得花一两个月的时间,要学会整个织锦流程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每天上万次地重复机械的动作绝对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她当初愿意试着学织锦是自己天生就喜欢编织,在这方面有着异于别人的禀赋,学得快,做得好,慢慢地也就坚持了下来。她希望自己有更多的细心、耐心、专心、恒心来织锦,将来也能成为织锦大师。


  有了织锦人才,还得不断扩大壮锦产品的市场,才能让壮锦焕发活力。贺卡告诉记者,要解决市场问题,首先要不断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壮锦。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鼓励、扶持他们走出去宣传,中国-东盟博览会、深圳文博会、西部文博会等展会上都能看到有关壮锦及其产品的展示与宣传,国内国外订单也相继飞来。


  贺卡还介绍,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从全区各地挑选织锦人才到研究所基地培训,学成后回到家中在务农之余接公司派出的订单。从机器设备到图案设计、用料等,都由公司统一配送给织锦农户,农户只管生产不管销售,足不出户也能挣钱。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形成生产链,使得织锦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走上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部分农民靠织壮锦脱了贫致了富。

来源:蝶讯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