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诗经》中葛布服饰的加工工艺

《诗经》中葛布服饰的加工工艺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这句话出自诗经《周南·葛覃》,将女主人公从采葛到成衣穿于身上予以描述。诗中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谷中,突然黄雀的“喈喈”呜啭声打破了幽静,在那绿葛、黄雀背后,有一位女主人公正在&am..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这句话出自诗经《周南·葛覃》,将女主人公从采葛到成衣穿于身上予以描述。


  诗中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谷中,突然黄雀的“喈喈”呜啭声打破了幽静,在那绿葛、黄雀背后,有一位女主人公正在“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她弯腰“刈”藤后,转眼间又在家中“劐”葛、织作;于是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女主人公早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缔络”,正喜滋滋穿在身上呢!“刈”为割取,“濩”是煮的意思。“絺”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葛,蔓草名,其纤维可织布,俗称夏布,夏日可穿用。


  山谷中葛藤、黄雀的美好春景和女子“刈劐”、织作的繁忙劳动,不仅反映出女主人公是一位勤劳、能干的贤妻良母,而且最主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制作葛衣的全过程:先采葛,然后将割下来的葛煮成丝,最后再将丝纺织成衣服。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这句话出自诗经《陈风·东门之池》。这是一首欢快的劳动对歌。诗中具体描写了“沤麻、沤纻、沤菅”的制作过程。


  大麻、纻麻经过揉洗梳理之后,得到比较长而耐磨的纤维,成为古代人们衣料的主要原料,用它织成麻布,裁制衣服。白色麻布制成的衣服,不加彩饰,是诸侯、大夫、士日常所穿。洗漂不白,保留麻色的粗麻布,就成为劳动者的衣料了。因此,每年种植、浸洗、梳理大麻、纻麻,是春秋前后很长历史时期农村主要劳动内容之一。年年在护城河沤麻,年年有青年男女相聚劳动谈笑唱歌,《东门之池》这样的欢乐歌声,也就会年年飘扬在护城河上。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可以想像,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说笑笑,甚至高兴得唱起歌来。小伙子豪兴大发,对着爱恋的姑娘,大声地唱出这首《东门之池》,表达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这种劳动的场面,时至今日仍屡见不鲜。沤麻的水,有很强的臭味。长久浸泡的麻,从水中捞出,洗去泡出的浆液,剥离麻皮,是一种相当艰苦的劳动。但是,在这样艰苦的劳动中,能和自己钟爱的姑娘在一起,又说又唱,心情就大不一样了。艰苦的劳动变成温馨的相聚,歌声充满欢乐之惰。
 


  编者按:此文将采葛、煮葛、着葛的过程写得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将男男女女的共同劳作形容为温馨相聚,让人有种和谐之感。距今两年多年前,古人已有如此心境,经过《诗经》——中国最美的书记录,让我们华夏儿女得以见证!人类的精神追求没有穷尽,我们一定要向着更高远的精神境界看去!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