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次大会的赞助单位,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军对本次会议的召开寄予了很大期望。
他表示,现在整个国内服装产业链条上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据他介绍,和鹰公司的销售人员在去国内服装企业推销自己产品的时候经常会被问道,“国内也能生产这么高档的设备吗?”“产品质量和性能怎么样?”等问题。“国内服装企业明显对国内产品不了解和不信任。”
事实上,和鹰科技的产品已经在日本、德国等国际市场有了较大的份额。
当然他也坦言,这与技术性公司只注重产品研发,不注重产品宣传推广和开展产业链合作有关。
“这一次赞助召开高新技术成果交流推广大会,就是借助中国服装协会这个平台,向全行业展现和鹰科技的人体尺寸自动测量系统、数控裁剪机、全伺服自动铺布机、真皮数控裁剪机等最新科技产品,加强行业间的交流,逐步改变中国服装业界对企业的认识。”凌军表示。
他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和鹰把企业定位为“全球软性材料裁剪专家”,力争根据客户材料的特点提供符合客户作业要求的裁剪解决方案。
从和鹰科技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份责任和信心,当然,中国服装的科技创新不光是在缝制、信息化等硬件设备上,还有面料开发、印染等各个产业链环节。
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产业类别,职业装产业的发展状况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服装产业科技水平的高低。
资料显示,中国有6.5亿人的产业大军,由国家规定统一穿制服的行业有19个,每年的市场需求应在1000亿人民币以上。中国职业装的广阔市场前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在职业装快速发展、一派繁荣的同时,由于行业起步晚,国内职业装产业自身还比较脆弱,在人才、技术、消费观念、市场规范等方面都不断凸现出诸多问题。
为提高我国职业装设计、加工、服务的整体水平,以科技和文化支撑职业装产业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职业装市场健康、快速、有序的跨越式提升,中国服装协会决定成立“中国服装协会职业装研究中心”。
据介绍,职业装中心将致力于打造现代中国职业装产业研究基地,促进职业装上下游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树立中国职业装在国际上的崭新形象,引领中国职业装产业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page_break}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表示,职业装中心将采取“协会牵头、企业(政府)出资、联合研发、成果优化、企业应用、产业推进”——“行、产、学、研”协同运作的运行机制。
据他介绍,职业装中心将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职业装设计、工艺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邀请国内知名职业装设计师和新材料、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的专家,通过职业装中心这个平台,集聚优化创新资源。
以行业职业装优势企业作为核心研究会员,研究内容各有侧重、开发的产品各有专长、职业装文化各有特色,会员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加快实现职业装高科技制造生产模式,使企业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持续不断地为我国职业装产业提供成熟的设计、技术、装备、工艺和标准,贯彻以人为本、科技服务人类的思想,开展职业装标识性、舒适性、功能性和职业装文化等研究。
另悉,职业装中心将通过研讨会、发布会、展示会、宣贯会、培训班等形式让创新成果早日进入产业链,形成产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行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其实早在2006年的《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就强调科学技术和自主品牌对服装业提高附加值的贡献率,成为服装行业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创新的意识和氛围展现在行业、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目前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传统产业,新材料层出不穷,新设备、新工艺、新的应用领域令人眼花缭乱,使传统服装产业焕发出时代的活力。
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主席也指出:“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只有依靠科学进步和创新,才能获得市场的扩张,依靠科学技术是后配额时代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然,比照发达国家的服装科技,我们过去的几十年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基础科学研究重视不够,没有完善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装基础技术标准体系;相关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落后;现代服装制造模式与现代设备水平配置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服装协会职业装研究中心的成立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流推广大会的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相信,中国服装协会将充分发挥行业引导作用,结合多学科、多专业专家的综合优势及其在服装科技进步方面的指导作用,加速服装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进程,推动服装行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全行业的产业技术升级。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