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动裁床产业在中国蓬勃的发展势头振奋人心,但欣喜之余,一些业内专家也提醒,必须重视当前自动裁床产业高端产品普及加速中存在的三大隐忧。
隐忧一:质量有待提高。自动裁床作为裁剪车间重要的生产装备,其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缝纫工作的进展。与已使用11年之久的格柏7250型自动裁床相比,溢达公司今年购进的KURIS TEX CUT 3080型自动裁床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据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反映,这款产品存在噪声大、做工粗糙、高层裁剪上、下裁片偏差大等问题。上海朋雅美公司也反映,和鹰裁床噪声偏大。“如果仅是噪声大,尚可接受,但如果故障不断,停停歇歇,对企业的影响就大了。”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不少企业添置自动裁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减少对熟练工的依赖,节省人力成本,如果裁剪工减少大半,设备却不能正常持续运转,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此外,终端用户对自动裁床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如果企业盲目将不成熟的产品推入市场,一旦产品质量问题集体爆发,将造成多米诺骨牌式效应,一发不可收拾。拓卡奔马上海公司总经理郑海涛认为,普及不等于质量差,企业在选择自动裁床时,稳定性应摆在首位。
隐忧二:销售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记者在某知名网站搜索到这样一篇文章,内容大致为反映某知名品牌销售人员为将自动裁床卖入工厂,避重就轻,只谈节约部分,对服务、使用成本及需添加配置的价格却含糊其辞。“如果单看基本款的价格,似乎还能接受,但总体一算,贵得吓人。各个品牌有各个品牌的销售策略,这无可厚非,但不能这样忽悠人。”该文作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此例绝非特殊个案。有些企业买回裁床后,发现很多面料因透气性差、易滑等问题裁剪效率还不及电剪刀,其所承担的工作量仅为30%,很是浪费。实际使用情况与销售人员所说有出入(以裁剪层高最为突出),也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当然,销售人员之所以如此除与个人操守有关外,还与当前客户只关注眼前价格以及同行之间激烈的竞争有关。
隐忧三:使用成本过高阻碍发展。在溢达,每台裁床的使用费用约为每年一万元(不包括服务成本)。使用成本过高是今年该企业转而采购另一配件、服务价格相对较低品牌的主要原因。“裁床整体价格在下降,但这几年零件价格反而上升。”对此,溢达公司颇感疑惑。在记者采访过的数十家裁床终端用户中,企业提及最多的就是使用成本过高。据悉,目前很多裁床零件多为非标零件,定价权完全掌握在生产企业手中,用户只能听之任之。对于每年动则上十万元的服务合同,大多数企业同样颇感无奈:“真希望有能提供第三方维护支持的公司。”据悉,部分裁床生产企业的售后服务类收入占到了总体收入的40%以上。服务有偿,无可厚非,但如果太高,不利于自身及整体产业的发展。
暗流涌动
用户与厂家的博弈还在继续,但自动裁床产业即将迎来发展高峰期,已成为众企业的共识。一直对这个市场信心满满的尹智勇预测:“今年自动裁床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将有望突破500台,明年的销量将达到1000台。”力克、格柏、拓卡奔马、伊士曼等企业均看好自动裁床接下来几年在中国的发展。素来主推拉布机的川上,今年前四个月不费吹灰之力便在常熟市场销售了两台。潘国明说,是时候让川上自动裁床从幕后走向台前了。
在产业升级的推动下,自动裁床客户群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向薇介绍,以前格柏的客户以做外贸订单的企业居多,现在内销品牌企业的比例逐渐提高。内陆市场的需求上升速度很快,虽然短时间内无法与华东、华南地区相抗衡,但发展潜力很大。在和鹰,今年自动裁床在箱包市场的表现最为突出,总体所占比重由原来的十分之一上升为三分之一,其中还有不少企业的规模只有200人左右。成都、武汉、广西、湖北等新兴市场正在迅速崛起。
面对眼前如此巨大的蛋糕,企业之间价格暗战不断。据尹智勇介绍,前不久在印度市场与某同行“交战”时,硬是把价格从12万美元降至7.8万美元才成交,几乎赔本。他称,随着产量、零件国产化比例的不断上升,和鹰价格会继续下降,届时自动裁床的普及面会更广。进入中国27年,格柏高层裁床的价格也由几十年前的上百万美金一降再降。新杰克接手拓卡奔马后,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来150~200万价位降至120万左右。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自动裁床最低价格已降至58万元,在个别大单交易中某些一线品牌的成交价已低于百万元。对于用户而言,各种形式的价格战皆欢迎,但前提是质量不能大打折扣。
从力克重组到收购西班牙艾维斯等公司确立其在自动裁剪领域的地位,从格柏1969年在美国发明第一台自动裁床到率先实现本土化,从奔马多次转手到由新杰克控股……自动裁床市场几经沉浮。未来的产业格局将由谁来主导?还不得而知,但谁也不想在此轮竞争中被淘汰。
风头正劲的和鹰计划在上海置地作为其总部、研发中心以及小批量产品的组装基地,在江苏盐城建湖的200亩地预计可在明年6月全部完工,届时该工厂将达到年产500台自动裁床及600台拉布机的生产能力。宝刀未老的格柏将继续其国产化的步伐,第三款本土生产的新品将于近期推出市场。善于创新的力克接下来的工作侧重点将放在咨询服务上,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使软、硬件发挥至极致。雄心勃勃的拓卡奔马正紧锣密鼓推进国产化进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