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纤维”是指纤维材料本身具有,或者是经处理后具有的明显推迟火焰蔓延的性质的纤维。而阻燃纤维织物就是指采用阻燃纤维或经阻燃剂与树脂特殊加工整理而成的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织物。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火灾隐患可谓是无处不在。突发的大火在给我们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又夺走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从而带来无数生离死别的苦楚。为了减少由于纺织品易燃引起的火灾事故,减少由此造成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阻燃纤维织物已经势不可挡的开始逐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传统阻燃纤维市场:应用越来越广泛
人类的阻燃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进入现代,英国人早在1935年就研究出了一个名叫511的阻燃纤维,并且当时还申请了专利。而我国在阻燃纤维的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才刚刚启动。即便如此,当时也仅仅主要是以棉纤维暂时性阻燃为主要研究方向。但受到当时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进展缓慢。
改革开放之后,上海、吉林、山东、广东、天津、四川、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一些科研单位、院校以及工厂相继对阻燃纤维进行了小规模、试验性研究。不过,广大科研工作者很快便研究出现了成效。到80年代初期,我国的阻燃涤纶和阻燃丙纶就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然而,由于阻燃纤维的价格昂贵,生产工艺复杂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已经形成批量生产力的阻燃纤维并没有真正在当时立即投入批量生产。原因就是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国家和人民都穷,人民的手里没有多少钱。那时候,单位职工存一年工资钱,买个手表、自行车的人比比皆是。农民还偷偷摸摸的拿着一、二十个鸡蛋到城里卖,稍不留神就给工商局抓起来没收掉曰“投机倒把”。说白了,价格昂贵的阻燃纤维织物在当时根本没有市场。仅仅是一些特殊行业不得不使用,部分纺织企业才小规模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性提高,阻燃纤维织物的市场也逐步扩大。据了解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内的阻燃纤维行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5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约30万人。单纯就阻燃纤维织物而言,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阻燃作战服、各类宇航服、消防服、警用镇暴服、赛车服、石油化工防火工作服、森林工作服和电工服等众多行业的专业服装。
专业服装因为其的专业性质故而使用范围小,所形成的市场也非常有限。那么,在我国广阔的民用纤维织物领域,阻燃纤维织物的使用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民用阻燃纤维市场:叫好不叫座
众所周知,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或者是烧伤等情况。成年人尚可以自救、逃生等,但未成年人、特别是婴幼儿就会受到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所以,率先在童装面料中使用阻燃纤维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实际上,欧美等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颁布对童装、沙发面料、各种纺织品填充物的阻燃标准。特别是美国,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1996年又一次发布了儿童睡衣阻燃性标准的修订本。
但是,在国内童装市场上绝大部分儿童服装甚至都还没有阻燃概念。在某百货公司,随意讯问了几位正在选购儿童服装的家长。他们都表示主要是关心面料是否是天然的棉、丝等纤维、服装的甲醛等含量是否超标这类耳熟能详的问题。但在被问及童装阻燃方面的情况时,大都表示不清楚、搞不懂甚至还有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窥斑见豹,不难看出消费者对阻燃织物了解、认识都基本还属于盲区。
那么,对于众多的童装以及家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来说对阻燃纤维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实际上,改革开发这数十年以来。我国的各类纺织品生产企业,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生产、销售企业已经能够非常敏锐的把握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动态。对于欧美等国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家用纺织品的阻燃标准,应该说都是洞若观火。国内这类型的纺织企业,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给外国企业贴牌生产的经历。如果说对外国,特别是欧美的纺织品标准不了解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经过了解虽然大多数国内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认为我国出台纺织品阻燃的强制性标准只是迟早的问题,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受到世界性金融危机大背景的影响,以及对纺织品生产成本的严格控制等因素的影响。除非是订单有特别要求,一般情况下国内纺织品生产企业都不会主动添加价格昂贵的阻燃纤维。
简而言之,目前国内阻燃纤维除了在特殊行业应用广泛之外。在绝大部分的民用领域尚处于消费者对阻燃纤维知之甚少、意识淡薄,生产厂商习惯于“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尴尬局面。
来源:中国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