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国内鞋企“东鞋西移”利弊(2)

国内鞋企“东鞋西移”利弊(2)

国内鞋企“东鞋西移”利弊(2)

  工人的操作技能存在差距


  一位鞋企的负责人说:“虽然内地劳资源较为充足,但操作技能与原先的老工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在家乡就业的本地员工,对加班挣更多钱的欲望没有沉海工人强烈。“我们新厂的员工规模有老厂的两倍多,但两个厂最后总产能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即使每个工人的平均工资下降,最后的劳动总成本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下降。


  鞋企的运输成本上升


  我国中西部地区公共交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从中国公路交通图上可以看到,中国东部地区以及部分中部地区的公路交通线比较密集,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则比较分散,且路线较少;尤其是西部地区,运输条件明显不足,物流成本存在劣势。此外,鞋业外销利润占据一大板块,一旦鞋企向中西部迁移,现有的运输成本与物流条件无疑是巨大压力。有业内人士指出物流成本的上升,鞋企迁移的投资成本总体来讲还是很大的,综合成本并不会低很多,短期内其他地区和东莞的优势和竞争力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内地产业链配套设施不齐全


  在东南沿海各鞋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采购原料等也都方便,而中部各城市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起码要有7~8年时间。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日前率队来广东召开招商洽谈会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已落户四川的沿海制鞋企业反映,在用工成本上虽然四川要比沿海地区低20%左右,而且对生产中低端产品的鞋企来说,原辅料及配套基本能在当地解决,但对生产高端产品的鞋企来说,由于原辅料及配套半径太大,会使生产成本上升。


  因此,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预计,原来台资鞋企的大本营如广东东莞等地,将成为台资企业研发、人才培训、原材料的供应基地,而生产基地则会迁往中部城市。鞋企将工厂建到各类成本低于沿海的中西部地区,以缓解用工荒、土地饱和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自是趋势所然。


  中国这座世界鞋厂正在腾笼换鸟,将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迁移到内陆,依靠东南部自身积累的研发、贸易平台等优势把它打造成鞋业的总部基地。而正是这一设想,为中西部的鞋都之梦带来不小的阻力。这或许会让中西部走上重复东部沿海鞋业基地的老路。

来源:中国商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