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泉州建立台湾信息人才库促进两岸深层合作

泉州建立台湾信息人才库促进两岸深层合作

昨日,记者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有近千名台港澳人员在我市办理了就业证,主要集中在鞋业、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

  昨日,记者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有近千名台港澳人员在我市办理了就业证,主要集中在鞋业、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完成签署,加上两岸直航日渐频繁,“两岸人才共同市场”正在逐渐成形。数据显示,目前祖国大陆对台释放出上万个就业机会,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100%,其中以信息科技、制造业等行业为主。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转型,泉州企业对于台湾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下放行政审批事权、出台优惠政策,泉州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台湾人才的入驻。


  两岸人才合作空间大


  “随着两岸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台湾人才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到祖国大陆发展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台湾青商总会会长涂义泽表示,“台湾人才在国际视野、管理经验等方面从目前来说会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这些又正好是泉州企业所需要的。”


  据了解,安踏、七匹狼、九牧王等大企业都引进了台湾高管,职位不少是在总监以上,这些人都在台企里做过一二十年以上的管理工作,多数有跨国企业管理经验。这些台湾高管精于精细管理、敬业严谨,管理模式先进,能够迅速帮创牌中的企业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企业获得提升。


  “台湾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全球化程度很高。加上泉企与台企的管理模式比较相似,引进台湾高管可以快速地学习台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尽管同等职位的台湾管理人员的工资是本地管理人员的2—3倍,晋江一织造企业董事长洪祖生依然毫不掩饰自己对台湾管理和技术人员的“青睐”。“其实很多本地中小企业都有意向引进台湾人才,目前的困难在于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地与台湾人才对接和沟通的渠道。”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并非所有泉企都适合引进台湾管理人才,特别是那些制度和管理相对还不是非常规范的企业,可能会涉及一些管理方式上难以磨合的问题,有条件的泉企可以考虑以团队形式引进台湾高管,这样高管之间配合会更顺畅,不会因协调沟通问题而“水土不服”。


  台胞来泉就业须办就业证


  据介绍,根据《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用人单位拟聘雇或接受被派遣的台港澳人员以及在内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必须申办就业许可手续、获发《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并进行备案登记才能在内地就业。依法就业的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受法律保护,并可参加和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服务。


  7月1日起,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部门下放行政审批事权的通知》要求,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使的“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行政审批事权以“直接放权”的方式下放到各县(市、区),由各地以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名义行使“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行政审批权。这意味着,今后台港澳人员来我市就业将更方便。


  从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的情况来看,从2005年到2009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5年尚且只有寥寥数人,到2008年为299人,2009年达到415人。“实际上,现在在我市就业的台港澳人士远远不止这个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


  鼓励台湾人才来泉创业


  日前,市委、市政府正式制定出台《泉州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若干规定》、《泉州市产业人才高地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泉州市优秀人才选拔管理规定》三大人才政策文件。


  在加强泉台合作方面,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泉台专家产学研合作资金;聘请台湾专家担任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文化机构等单位和涉台园区的管理职务或专家顾问。同时支持产业人才高地聘用台湾人才,鼓励在祖国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到泉州产业人才高地就业。


  泉台人才交流合作也成为2010年泉州市人事人才工作重点,即“把台湾学生来泉州就业纳入毕业生就业工作范畴,鼓励祖国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在泉州就业创业”。 据了解,除了落实好台生来闽就业政策,泉州将研究推行台湾人才来泉创业优惠政策。


  据了解,我市包括建立台湾人才信息库等有关“泉台人才交流”的活动已经着手展开,为今后加强与台湾人才的联系奠定基础。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