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海关部门近日调整进口服装产品的征税规则。原来的征税办法为进口额的20%。新的税则将按照1.4美元/公斤计算从量税,并按照5%的税率计算从价税,两项取其高者征收。
约旦服装业界人士认为,新税则将导致服装产品关税加重,平均每个集装箱将增加5500-7000美元费用,这一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约旦国内服装价格上涨。
约旦海关负责人则表示,税则调整的目的是鼓励进口高质量的服装产品。同时,二手服装和纺织制品将不适用新的税则。
补充:
在孟加拉国,数以百万计的制衣工人正翘首等待着工会代表与制衣厂商的劳资谈判结果。而政府一方,也在介入这场谈判,力图为制衣工人寻得更多利益。
短短几年,这个人口1.5亿的南亚国家已然跻身世界服装出口大国之列,但近期制衣工人和厂商发生的冲突却凸显了国内制衣行业的种种“硬伤”。
7月28日,一个由政府、制衣厂商和工会代表三方临时组成的“工资委员会”将宣布劳资谈判结果。孟加拉国制衣工人的待遇是否将有所改观?
上月22日,首都达卡附近工业区数以万计制衣工人走上街头,抗议工资待遇过低。这起示威活动对这个新兴制造业国家而言不啻一个沉重打击。
孟加拉国制衣厂工人眼下每月能拿到1662塔卡的最低工资,约合25美元。尚蒂·贝居姆,现年34岁,从17岁起,她就进入当地一家制衣厂做工。贝居姆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下周的谈判结果至关重要——不论是对工人们,还是这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
这场劳资谈判最终能否达成双方都愿接受的结果,还是不欢而散,也牵动着一些国际商业巨头的神经,例如沃尔玛、H&M等,甚至波及全球服装市场。
法新社记者走访多名制衣厂工人后发现,许多制衣厂违反当地劳动法现象严重,例如拖欠工资,强制超时工作,甚至滥用“私刑”。
贝居姆告诉法新社记者,厂方已经3个月没有给她发薪水,当她前去同经理理论时,遭到经理粗暴对待,“他把我的头往一台缝纫机上撞……”遗留在她头部的伤疤,似乎仍在述说着那天的惨痛经历。
孟加拉国政府、制衣行业代表和工业代表眼下仍在协商涨薪。工会要求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5000塔卡,相当于75美元。但厂方则反对涨薪方案。
一名制衣工人联合会负责人认为,如果劳方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工人们可能再次走上街头。“你知道房租多少钱么?你知道食物价格么?而他们每个月只挣区区1662塔卡……就凭这点钱让这些工人怎么生活?”他说。
国内的劳资冲突也引起了政府高层的关注。本周,总理瓦吉德在议会会议上要求日益壮大的制衣行业对工人作出让步。瓦吉德说,“制衣厂老板们从这个行业中牟利,他们要与员工分享利益所得。”她对这场劳资谈判也抱有信心,认为谈判将为涨薪找到一个“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但制衣厂厂主们似乎还不打算作出妥协。孟加拉国制衣商和出口协会代理主席法鲁克·哈桑认为,孟加拉国在劳工工资待遇上受到不公正的“诽谤”。“我们的竞争者,比如柬埔寨和越南,他们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和我们差不多。”他说。
法新社分析,即使劳资双方最终达成加薪协议,执行起来恐怕也是一个难题。依据孟加拉国官方统计,尽管有法律明文规定,但近四分之一的制衣厂商并没有遵守国家在最低工资、工作时长、工作条件等方面制定的标准。
来源:中国会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