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订单的回暖,一度冷清的世界制鞋基地东莞厚街又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现正进入圣诞节货品生产高峰期,大大小小的制鞋厂都极其忙碌。不少鞋厂老板却因手中的订单而心烦,与海外客户磨破嘴皮一双鞋也涨不了几十美分,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利润反而还没有去年好,还要为招不到工人一筹莫展,并未真正走出困局。
一双高跟女鞋卖到99美元,这是东莞华宏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平的目标。而东莞诸多制鞋同行一双女鞋的出口价也不过是几美元,连提价10%都非常艰难。
“假如只停留在制造环节,确实在价格上没什么话语权,但如果不断在产业链上延伸,在成本上升情况下,还是可以顺利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且不影响销量。”在制鞋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郭小平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他从6年前创建新鞋厂时就在琢磨“定价权”,经过几年的摸索,前端设计研发和中间制造环节已整合完毕,后端营销环节也在进行中,整条供应链雏形基本搭建起来,一步步地在价值链上前进。
设计开路
“攻下自主设计和品牌后,相对掌握产品价格制定的主动权,例如一双高跟女鞋出厂价可以从七八美元提高到15美元左右,跳过海外采购商,我们通过自己的贸易物流系统将货品直接发到欧洲零售商手中,这双鞋子在此环节价格已达到40美元左右。”郭小平告诉记者,他已从生产环节延伸到零售终端,只差在海外建立终端渠道这半步,近期将准备在意大利设立零售终端,一双女鞋零售价大约可达到99美元。
6年前,郭小平在西班牙注册了GOLDENPARTY,如今,在华宏鞋业年出口200万双女鞋中,大约180万双以GOLDENPARTY等自主品牌进入欧洲市场。在意大利市场,郭小平通过当地鞋商Salvatore在意大利建立八大鞋业销售区,由Salvatore统一将这八大销售区几百家零售商订单汇总,郭小平再按订单发货。而在俄罗斯市场的模式又不一样,俄罗斯终端零售商通过华宏产品网在线挑中设计样款后,直接向郭小平汇款下单。郭小平统一将现在运营模式称零售支援,实际上就是小批多样的生产供货,除了零售终端的价格外,其他环节的定价权基本由他来把握。
不同于以前面对海外采购商动辄上万双的批量订单,这些零售商的订单比较零散,一款鞋几十双甚至几双都有,一款超过1000双的极少。从事外贸生意的人都知道,出口订单产品的数量和价格总是水火不容,量少的订单价格相对偏高,但许多代工厂都不愿意走出这一步,这涉及到整个生产流程和管理的改变,以及要有过硬的研发设计团队来支撑。
华宏鞋业2000多名员工中有300多名是专业设计开发团队的成员,在ErrolArendz和PacoBernabeu两位外聘国际设计大师带领下,实现了从规模生产到规模订制的转型。在该企业产品开发部,记者所看到的技术工人不是流水线的规模作业,而是每人按着设计师设计的图案,从上千种原材料中挑出所需要的配件单独完成一双双鞋的制作,这里平均下来每天有几十款新鞋产生,一年大约设计研发20000款,经过反复修改和挑选后,最终有6000~10000款推到国际市场。
郭小平称:“以自主品牌进军欧洲市场没有想象中难,尤其是鞋服这些时尚快消品,欧洲消费者在认可产品设计和质量之后会不知不觉地接受新品牌,我们认为每年投入2000万元的研发费用是值得的。”
海外设店
“不是请了个老外做设计师,你就国际化了”,郭小平这句调侃中国企业的话令人印象深刻,国际化是一个艰巨又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不过,借助国际设计师是快速掌握国外消费时尚的捷径,师夷长技以制夷,要学会像欧美企业那样善于优化资源配置,郭小平在产业链条前端设计研发环节外聘欧美设计师领队,生产环节外聘日本人担任品质总监坐镇指挥,完成这些工序整合后,他现正在思考终端渠道如何拓展,计划将在意大利开三家店铺只是作为了解欧洲消费习惯的窗口,至于采取自建、收购还是参股形式在欧洲开展店铺零售终端,郭小平尚未拿定主意。
随着中国制造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并正在掀起到海外开店拓展终端渠道的热潮。深圳赢家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灵梅也正有此意。她曾有过经营服装厂倒闭的经历,当时在深圳创办一家服装厂代工生产出口服装订单,没有日夜赶货,结果常因为某些小问题把最后一点微薄的利润也搭进去,亏得一塌糊涂,这家来料加工厂最终被迫关闭。痛定思痛后,陈灵梅开始将视线转向打造品牌,至今赢家服饰公司旗下拥有四大品牌,在国内拥有482家门店,年销售额逾10亿元。
在国内品牌市场站稳脚跟后,陈灵梅正准备在国外开店冲刺国际品牌。“我们已在意大利投资设立公司,现在意大利有办公室,从设计总监、市场推广到店面设计,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老外,其中部分人员还在欧洲奢侈品牌工作过,我用高薪将他们挖过来,预计明年将在欧洲市场开设专卖店,70%产品由国内生产供货。整个定价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同一款服装,欧洲专卖店的价格和国内定价一致,一套服装卖5000元左右,部分订制礼服甚至上万元一套。”陈灵梅说。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