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和慈善相遇时,慈善就成了人生最深情最感动的一部分。
我经常跟老人在一起,跟他聊天,听他回忆,听他讲那些陈年旧事,那些他生命中留下的沧桑印迹,以及由此而唤醒的已然流逝的爱的故事,从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良心。
这个老人叫洪肇明。
他今年76岁,当他陷入往事时:只要一闭上眼睛,所经历的苦难就会像演电影一样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一生行善,上善若水。老人就是这些水滴的收藏者,那是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个个的感人瞬间:扶贫、济困、助学、捐教、养老、帮幼、救急、赈灾……一张巨大的网撒入水中,拉起来什么鱼都没有,惟有水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把慈行善举化为日常的习惯和生活的感动,坚持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的理念传递着慈善文化,从一针一线开始,从一举一动开始,坚信着慈善和责任一定能够改变世界。
正如老人所言,离开了善,我的生活就没魂了。
为慈善的不是我,而是我们。
这是老人的慈善观。
为了一个字,坚持七十年。
这个字是善。
一个为人低调、脚踏实地的农民,到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用了30年。而对“善”这个字,他说得用一辈子。
十个兄弟姐妹,童年的苦难,生活的重担,往事的伤怀……让他更能珍惜成功的不易,也更能体会慈善的意义。
他说,慈善并不等于捐献财物,它更多的是体现在平时平常。所以,行善的人并不一定被人记住,但有一种人必定被大家怀念,那就是一生都行善的人
只见善不见名,他只是默默无闻地习惯于自己的善行世界。
他对慈善的坚持,有一种宗教式的性情。
所以他说——慈善,才是一种真快乐。
慈善如何可能?
从老人身上我看到力量和精神的可能,那是为慈善文化提供普及的可能,正如老人所说,慈善从来无法普及,需要普及的是慈善文化。
正如爱因斯坦和霍金激发了我们对科学世界的美学好奇心,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无意中开阔了文学艺术的视角一样,洪肇明的慈善视角或许将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的窗——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是的,我们仰望星空,那辽阔的未知宇宙,到底蕴藏多少秘密多少谜?
传统仁学的慈善为怀,老人老幼人幼的儒家美德如何在未来世界自觉地像花儿般地绽放,丰富充实着人类的心灵,这不仅仅是中国的课题,也是世界的课题。
风雨不改的微笑
对于谛造一个30年品牌传奇的老人来说,经历过内战、饥荒、病痛、地富反坏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自然懂得民间疾苦。
他知道民间最真实的状态。
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他何以能将慈善做得那么真那么切。
一个品牌的成功与否,应该反省的是它与民间的距离,虽然这可能是永远存在的无法一蹴而就的距离。企业不能只是为了利润去迎合市场,或忽悠顾客。于是,老人总能以民间的常识理解着艰辛的内涵。所以他说,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互相尊重可以促进共同发展。
是的,应该有尊重,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书写商业的传奇。
一个品牌的根本还是服务民众,这也是慈善的根本。
这份笃定,是老人脸上风雨不改的微笑。
革命胜利了。然后呢?
老人是邓小平的粉丝,40多年的党龄,很爱谈革命往事。
他善于反思,讲起改革开放,脸上总是洋溢着战斗的乐观精神,嗓音洪亮。他创造性地延伸了毛主席的话,以争论为团结,团结存,以迁就为团结,团结亡。
从毛的实事求是邓的解放思想江的与时俱进,到现在的科学发展,他如数家珍,总能用独特的角度为家国的进步做着自己特有的注脚。
他说,革命胜利了。然后呢?
发展。
企业成功了,然后呢?
慈善。
就这么简单。
生有涯,而慈善无涯。
“慈善是一条长征路。我才刚刚开了个头。”
这是老人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荣誉时,在人民大会堂面对记者提问“慈善是什么”的回答。
语言是难以承载责任和承诺的。只有使命感和行动才是最纯净的表达,惟有这样,才能在时间的长河里历久弥坚。
30周年庆的3000万捐款、1000万的樟香慈善基金,500万的美丽家园基金,800万的汶川地震捐资,500万的农运会基金……这点点滴滴的善举,才能承载起这份最纯净的愿望--生有涯,而慈善无涯。
慈善,是一种价值关怀。{page_break}
三十年来,现代企业通过竞争推动社会变迁和经济增长,具有千年历史的里程碑意义。中国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告别革命,告别千年桎梏,获得新生,走向现代化的蜕变之路,这对于曾经创造农业文明而怀有浪漫感伤情怀的民族来说,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劲霸男装,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民营企业,在时代大潮中接受了这一命运的挑战,坚忍不拔地走到了今天。
富起来之后,怎么办?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历史观,来审视世界,审视自身,否则这三十年的成功就变成了一地散钱,无法用一根线把酸甜苦辣的经历串起来。
如果必须得找到这根线,就是慈善。
在512的汶川中,我们看到了;在抗洪大水里,我们看到了;在雪灾里,在旱地里……这是我们最不愿意回忆的。
老人一生始终坚持已化为日常的慈善行动,充满着对民间疾苦的仁爱。他的言他的行,未必惊天动地,也谈不上可歌可泣,但我看到的是一种朴素的爱的力量,激励人向上。我一直在想,当一个一个的个体力量不断叠加聚合,便生成了一种关乎整个民族的坚强。
老人的一生见证了这种力量。
他总是以这样一种深刻的价值关怀切入历史,一如他的专注坚持,一如他的慈行善举。与其说,他为这个过热的时代献上了一股清新的解毒剂,不如说,他通过细微的慈善点滴,影响着更多的人投入到社会责任和慈善文化的现代憧憬中来。
在现代化转型的三十年后,如何保持薪火相传的慈善精神和仁学情怀,值得深思。
有一种光叫慈善。
古罗马有个故事说,在众神会上,慈善神和感恩神从未谋面,见面时又互相回避,难以接近。
确实,生活中的慷慨善举总是难以得到真诚的感恩。
正如德兰修女所言,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能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老人说,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仰赖着他人的奉献,企业仰赖着客户的奉献,大地仰赖着阳光的奉献。
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慈善着,感恩着。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
而他说,没有慈善,世界就没有光。
其实每个人都有慈善的因,只是你忘了。
老人说,慈善是生命的本真。
听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很宗教。
或许得历经76年的风霜,才能有这样的审视和表达、发现和感悟吧。
当你跟老人静静地坐着喝茶,总是能听到他不经意间迸发出举重若轻的智慧语言。
一瞬三十年,华霜落满头。经历创业的打拼、奋斗的丰收之后,老人真诚地站在生命的高度,用一生的爱以慈善的心,表达着对世界的感恩。
他说,慈善是一生的事。
其实每个人都有慈善的因,只是有时你会忘记。
我无法停止爱。
一生跌宕起伏的老人,在男装茄克产业叱咤风云30年,终成创造传奇的人物。
每次跟他交谈,总能感觉到力量,似乎曾经为之奋斗过的梦想和激情一一从沧桑中活了过来,那平实朴素的话,那洗尽铅华的语言,总能唤醒记忆,关于与改革开放共同走过的风雨30年的记忆。
他说,这三十年,中国因为团结、勇敢和毅力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从我们普通老百姓身上,哪怕是在汶川中家破人亡的普通农民,都能发现这种力量。他说,这是一个坚强的国家,拥有惊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
这种力量让老人愈发投身慈善,由衷地感叹:我无法停止爱。
他说,慈善就是做好事,这是表面的、物质的,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是生命的,精神的。
我们活在世上只有一次,必须给自己和别人精神的东西,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转动的世界,人类正在被机器异化,我们得抽出时间来爱,来做好事,为自己的精神充电洗涤灵魂。
抓紧时间爱吧!
后记{page_break}
30年前,当洪肇明毅然卸下两扇门板当裁床时,世界便扑面而来,于是打拼、奋斗、执着……世界也为之惊奇、感动、赞叹。
对于这奔腾激荡的30年,怎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都不为过。因为历史照亮着未来的行程。
30年的洪流中,我们透过一些影像和点滴文字,来记录一个企业家和慈善家所经历过的困惑和欣喜,艰苦和豁达,责任和使命……这就像一朵朵逐梦的水滴折射出滚烫的善心,为一个品牌的传奇写下一段小小的爱的注释。
30年的血和泪,30年的云和月,一切的风云激荡已烙入了文化的脉搏,他以平实的慈行善举诠释着一个企业崛起的文化基因,以他专注爱心的朴素美德讲述着一个民族复兴的平凡事迹。
老人的勤奋、付出和爱心,反映的是一代人的历史厚重感和思想的深邃度。这份爱心,这份慈善,因生命的热度而深沉,因时光的悠远而深刻。
家国天下,不过是一个个“人”的集合。正是有无数个这样的洪肇明,让我们体察到一个时代的良心,感受到一个民族力量的本源。
写完这些文字,脑海突然响起陈哲的《让世界充满爱》: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爱从没改变。
来源:中国服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