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服装网上销售也越来越火。最近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品牌所谓的网上专卖店并未取得该品牌的授权,其实是冒牌的网上专卖店。
冒牌专卖店现身网络
无锡的消费者王女士在电话中告诉笔者,自己在本地某服装品牌的专柜看中过一款服装,但由于嫌贵没买,后来在网上发现有该品牌的网上专卖旗舰店,价格要便宜得多。“本来很开心想买的,但是我曾听说这个品牌全是授权实体店经营的,就留了个心眼,去本地的专柜问了问,他们告诉我,这个品牌没有设立网上销售的专卖店。”
其实,如王女士遭遇的“李鬼网店”并非个案,笔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也了解到,他们也已经多次接到类似的消费者投诉。
“我们接到的网购投诉中有一部分就是这种假网店买到假东西的。”中消协投诉部工作人员徐亚宸告诉记者,就其收到的投诉看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网店给消费者提供的是所谓的A货,也就是高仿的产品;另一种就更加恶劣了,寄给消费者的可能是货不对板的其他产品或者是有严重质量隐患的产品。就其网站特征看,有的是直接注册一个某名牌拼音缩写的域名,有的则是取个很含糊,容易误导消费者的网店名称。”
笔者根据王女士等消费者提供的线索联系上了两家“开设网上专卖店”的企业:维格娜丝时装有限公司和深圳丽琪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而这两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向记者表示,其旗下的服装品牌由于定位为中高端市场,因此走的是授权专卖实体店销售的路子,而且一直处于研究、观注网络销售这种模式。因此,所谓的网上专卖店、旗舰店都是假冒的。
“其实我们也发现了这个假冒的网上专卖店。它销售的衣服其中一部分是仿制我们款式。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很难辨别真伪了。我曾经与该网络沟通过此事,但客服的回复是:“商家在注册的时间,所有权已经发生了转移!”面对如此回答,我们很无语。但是追究起来的成本及成功率却很低。”维格娜丝时装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的陈永波经理告诉记者。而深圳丽琪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馨则告诉笔者:“我曾试图在网上和冒牌网店的店主取得联系,问清楚他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冒称是我们的专卖店,但对方却没有回答。”
“会不会是你们的实体店加盟商开设的?”对笔者这个问题,陈、任二人都予以了否认,称就企业内部的调查来看,尚未发现是授权加盟商所为。但他们也表示,对实体店加盟商是否开设网店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管手段。
“李鬼”网店爱打擦边球
那么,这些假冒的网店是如何忽悠消费者的呢?笔者首先在网上找到了那家“劲草旗舰店”,并以消费者的身份和该店工作人员进行了对话。
笔者首先询问了对方是否是维格娜丝时装有限公司的网络专营店,对于这个问题,该网店经营者很快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但当记者询问其是否销售的是维格娜丝时装有限公司旗下“V·GRASS”品牌时,对方却称:“我们网上有网上的标识。”而当被笔者连续追问,其网上标识“veocf劲草”和“V·GRASS”的关系时,对方却只回答:“一个是网上商城,一个是实体店。至于其他的,我也不太清楚。”始终未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他们是在打擦边球。最可恶的是,他们抢注了WWW.V-GRASS.COM这个域名 (也是他们在淘宝上所用的域名)。而我们官网只能用WWW.V-GRASS.NET和WWW.V-GRASS.CN了”陈永波告诉记者,“劲草”原来是他们早期的品牌名称,后来随着品牌的提档升级,品牌更名为 “V. Grass”,但不少老顾客依然称之为“劲草”。
“像这家网店,它一方面说是我们的网上旗舰店,一方面又没用‘V. Grass’的商标,而是用我们的旧商标名称,就是想打擦边球,一方面希望能摆脱法律责任,一方面又可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陈永波说道。
这种擦边球战术也正是不少冒牌网店所用的。服装B2C网站凡客诚品(VANCL)公关部的李剑雄告诉记者,凡客诚品去年也曾调查取证了一批仿冒它的网站的抄袭证据,“主要有这么几种特征,一是用增、删字母或者改变字母组合顺序的VANCL作为域名,或者使用在VANCL后加上数字或其他字母的域名;网站风格与我们近似,甚至完全一样;销售产品与我们相同或近似;网站上使用与我们近似甚至一样的LOGO。”
“我们走实体店授权销售的方式就是为了保证服装的质量和品牌真实,但对于这类假的网上旗舰店的货源,我们无法保证其真实性。”笔者采访的几家服装企业负责人都如此表示。
打假目前有点难
虽然面对假冒网店带来的困扰,但是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要维权,甚至仅仅做到识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只能在自己网站上挂出对消费者的提醒。”陈永波说。而任馨的公司虽曾向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发过律师函,要求关闭冒牌网店,但也未得到积极回应。而凡客诚品虽一度打算将山寨网站告上法庭,但最后也没什么结果。
“其实我们也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而且也不止在服装领域。”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冒牌网店对于B2C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都造成了损害。”
阿拉木斯告诉笔者,冒牌的网店不仅干扰了正牌企业的生产经营,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对消费者而言,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先不说它们卖的产品可能是假货,就是其本身也欺骗了消费者。”阿拉木斯说。
但他也承认,就目前来说,要打击这类网店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国家工商总局颁布,7月1日开始实施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店必须实名制登记,但这个实名是由网店自行披露的,而政府的监管平台目前还在建立之中,如果网店披露的实名是假的,那么一般的消费者也无从查证。“因此事前的防范还比较难,只能做一些事后的弥补工作,如发声明等。”阿拉木斯表示。
实名查证难也让消协等维权组织在处理此类投诉时面临着困难,中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接到投诉后,给那些网店打过电话,第一个电话对方态度还很好,但第二个电话过去,对方或者根本不接,或者一听是消协的就直接挂掉。”
对于未来的监管途径,阿拉木斯认为,一方面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监管平台;另一方面,他建议可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如建立诚信电子商务联盟,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保障中心,通过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自律和引导作用,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打击冒牌网站的生存空间。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