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讯 面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近两个月,一场强制性的“减排”风暴正在多地涌动,部分省区纷纷采取限电限产甚至关停措施。温州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在一连串压力下,诸多中小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节能减排。可见电荒问题成为广大制鞋企业发展的“拦路虎”,高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因为在他们处于生产旺季的时候,却没有电能的支持,造成有的企业被迫停产。
受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涨、招工难、能源问题、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都在挤压着企业的利润,同时给温州鞋企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今,为了刺激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一些地方采取了相应的产业鼓励政策和措施,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又有所抬头,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降速放缓,甚至不降反升,部分地方电耗增长迅速,给地方的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
制鞋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鞋企分布密集区,温州无疑是全国最缺电的城市之一。进入7月,持续晴热的高温天气使温州电网实际用电需求量大大超压,空调等生活用电负荷迅速飙升。八月的温州酷热难耐,但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所面对的“严冬期”却还在继续,温州不少传统产业都是高耗能的,在缺电限电的倒逼机制下,企业必须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耗电量是温州鞋企的一大“法宝”。而从更高层次上看,企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转变生产方式,从低端的高污染高能耗生产方式转向高端制造。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企业不仅要善于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节能降耗,更应调整产业结构,重视节能减排,光靠政府调控不行,还必须依靠合适的制度加以激励,比如,通过环保、土地、金融与财税等多方面的政策手段,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建立排放交易等制度,使主动节能减排者有收益、有奖励。
从长期来看,临时性的限电限产举措可能会带来相关行业市场波动,造成部分企业在明年突然释放产能,从而引起能耗和排放的报复性反弹,加剧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复杂性。实际上,近两年来,缺电、污染等弊病已经“逼”得企业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争取生产的主动权,很多企业选择转型升级。
来源:环球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