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商圈将再洗牌
目前,呼和浩特中山西路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均衡性,也就是商业竞争的“无序性”
多股商业力量在内蒙古胶着,使当地商圈以及企业洗牌加速。
中山西路上的几家知名商场目前的经营大体上实现了错位。民族商场自2004年大调整后,品牌化发展路线越来越清晰,它定位于中高端,主打更加成熟的白领和工薪阶层;后起者维多利商厦则更加时尚和现代,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年轻、时尚、少淑特点;王府井百货进驻该商圈后,虽然定位目前还在继续调整过程中,但从王府井集团对于百货店的整体定位和呼市王府井目前的经营感觉看,较之维多利商厦,它相对大众化,比民族商场又稍微偏时尚。
但在这背后,中山西路的商业竞争目前也面临着一些困境。目前,中山西路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均衡性,也就是商业竞争的“无序性”。
这两年,由于中山西路商圈的商业企业越来越密集,传统的以零售起家的本土商业零售集团、为了布局全国市场而在呼市开疆拓土的全国性零售集团、带着资金四处游走不断寻找新的投资增值空间的各地地产商(尤其是浙商)等多股力量,在这个商圈内展开了一场博弈。
在这场博弈中,一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便展开了“满减大战”,开始恶性化竞争,“买200送200”这类促销活动频繁出现,有的促销甚至更离谱。
在这种惨烈的竞争下,一些商业企业开始支撑不下去了。有专家分析,中山西路商圈内,现在1/3的商业企业亏损,1/3持平,1/3微利。
民族集团副董事长、总裁纳森巴雅尔感慨道:“我们做了56年的商业,各种业态、所有经营面积如今加起来做到了25万平方米,但现在的一些地产商,动辄就启动上百万平方米的项目。这种商业运作模式下的百货如何赢利已经让我们看不懂了。”
在包头,包百商圈新的洗牌也正在拉开。王府井百货包头1号店、包头百货、荣资商厦、为一购物、金荣商场、老鼠街主题商场均云集于此。但未来一段时间,这里的竞争将会出现微妙变化。
对此,包头王府井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艺勇分析指出,包头整体人口规模支撑3家知名百货店问题不大。原来一家包百,此后两家,有了竞争,大家的生意都提升很快,第三家加入后也还会如此。但随着新建项目的不断出现,当第五家、第六家店铺在近一两年之间出现在包百商圈,商场的赢利就会受到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聪明的管理者可能会从品牌、服务和管理上下工夫,但怕就怕一些市场新兵,为了争夺市场而在价格方面做文章。一旦在价格上做文章,就会搅动整个商圈走上价格促销之路。即使商家不愿意跟风,大的商品品类也会加入竞争。这样,对于整个商圈的业绩和赢利能力都会产生影响。
他感慨道:“包头市行政人口200多万,在这样比较有限的人口体量下,大家都在往这个地方扎,商业的容纳度、承受力究竟有多大?目前还看不清楚。”
或许,看不清楚商圈未来发展走向的,应该不只是纳森巴雅尔和王艺勇两个人。
{page_break}
手记:
采访的几家商场普遍反映,在内蒙古市场上,北京品牌的销售相对比较好。从男装市场来看,那些在全国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闽南服装销售也不错。
例如在内蒙古民族商场当中,男装楼层汇集的品牌有萨巴蒂尼、依文、诺丁山、雅戈尔、杉杉、九牧王等,其中诺丁山是今年进驻的。这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的销售都比较稳定,其中萨巴蒂尼的销售最好,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其余的约为200~300万元,整体比较稳定;女装楼层的北京品牌有白领等,它的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
另一个现象是,鞋的销售很好。这可能是典型的内蒙古特色。
采访中多家商场的负责人及消费者都反映,在内蒙古,女人们似乎对靴子情有独钟。在大街上放眼望去,几乎都是穿靴子的。而且,靴子的销售几乎不分季节,冬天的长款和短款、夏天的短款都卖得非常好。记者采访时正值夏末,几家商场鞋楼层的品牌都还摆有靴子销售,而且挑选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鞋楼层的销售也是多家商场的销售亮点。以呼市为例,在民族商场,虽然鞋区面积仅为4000平方米左右,但是当前市场上销售好的主流品牌,在这里基本都能看到。鞋对于商场销售的贡献度为10%以上,坪销很高。在还处于培育阶段的海亮百货当中,鞋品类也是销售的一大亮点。
记者在采访几家商场的时候还注意到,在一些商场二楼以上的服装楼层,人流可能相对稀疏,但鞋楼层的人流都是熙熙攘攘。据说,当地消费者买鞋还有一个习惯,一买就是好几双。
被供应商“误解”的市场
包头王府井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王艺勇
在与多个供应商的接触中,内蒙古一些商家发现,他们当前对内蒙古市场还不太了解。
以包头市场为例,某些品牌可能进驻到了呼市比较知名的商场内,但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就认为整个内蒙古市场都不好,但究竟怎么样并不清楚。
我去深圳、广州的服装公司洽谈业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些企业的负责人问我:“你们那里怎么上班?骑马要多长时间?包头是什么样子?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城的周围围了一圈城墙。”
这些问题让我哭笑不得,只能告诉对方:“你们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当这些人真正来到包头看过后,无论是包头城市的发展还是当地知名百货店的发展水平和层次,都让他们大吃一惊。
包头王府井百货曾经还与一家韩国公司进行洽谈。那家公司的负责人问道:“包头在哪儿?内蒙古在哪儿?”然后就让秘书拿出中国地图,才明白了内蒙古的地理位置。
造成这种认知不清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后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需要内蒙古当地百货店主动与供应商进行更好地沟通。
第二,内蒙古市场上的百货店对于自己的经营环境和商业品牌也不太自信,但实际上,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以包头王府井为例,今年6月底卓娅进店,到7月份为一个整的经营月,其销售额在全国的授权代理商当中排名第一。
第三方面,政府推手也很重要。较其他旅游发达城市对于自身的营销,内蒙古对自身的推广力度还显不足。
此外,就商业经营本身来看,内蒙古商场的经营、服务和管理水平、经营理念等还的确有待提升。
在呼市某商场品牌店中,还能看见纸箱子囤积的货品堆在陈列的服装旁,这样的景象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是绝对不允许的。
另外,包括呼市、包头、鄂尔多斯在内的几个城市的导购员,都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在消费者已经开始挑选货品时,导购还坐在一起聊天,让顾客自己先选着看。至于上班聊天、嗑瓜子等,那是常有之事。
然而,与快速增长的消费能力相比,这些或许都可以忍受。而且,待提升之处或许正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这里的市场还有进入的价值,这里恰恰是投资的新“洼地”。而且,市场也总是证明,等某地市场足够成熟的时候再进入,通常都是为时已晚。
来源:中国服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