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鞋企零关税闯东盟 勇者无畏

鞋企零关税闯东盟 勇者无畏

2010年1~2月份,我国出口鞋16.6亿双,比去年同期增长39.8%;价值5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表明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应给予鞋类产品出口足够的关注。

  2010年1~2月份,我国出口鞋16.6亿双,比去年同期增长39.8%;价值5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表明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应给予鞋类产品出口足够的关注。而在鞋类产品出口的众多市场中,东盟又是增长最为迅速的。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为中国、东盟企业的合作提供了便利,自此双方包括鞋类产品在内的90%的产品贸易关税为零,这有利于双方相互开放国内市场,减轻我国鞋类企业对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的依存度,避免与欧美国家贸易摩擦的持续发生。有利于本国企业产品出口对方市场,扩大营业额,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鞋企挺进东盟


  目前,中国鞋都温州、中国西部鞋都璧山、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惠东等皮革特色区域的企业都在酝酿进军东盟市场。企业家表示:“东盟市场由于地域上的接近性,运输成本更加低廉,服务频率也更快。特别是对东盟国家而言,我国的鞋包等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物美价廉的优势使其更被消费者接受。现在有了自贸区的政策保障,我们做起生意更有底气了。”同时,也有企业家表示,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抢滩东盟市场也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


  福建与东盟在服务贸易领域也存在互补和差异性,决定了双方的合作提升空间。东盟较发达的国家成为福建外资的主要来源地,而随着福建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水平低于福建、自然资源丰富的东盟其他国家又为福建实施走出去战略、转移过剩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贸易摩擦以及合作开发资源等开辟了新的市场。


  东盟各国与福建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上的差异性为发展双向投资创造了广阔空间。东盟10个成员国中与福建发展程度相近的泰国、菲律宾、印尼,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这就为温州鞋企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重庆皮革制鞋企业成群挺进东盟


  “重庆皮鞋出口的地区较为单一,以前一直是出口到俄罗斯地区。”重庆皮革协会秘书长侯云东介绍称,由于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接连关闭几个大型的批发市场,让重庆皮鞋商放弃了这个市场而转投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为主的中亚5国、印度及东南亚市场。


  另外,东盟地区经历了本次金融危机后,当地居民消费水平出现了整体下降,重庆造的皮鞋价廉物美,反而更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据悉,目前,重庆市做出口的皮鞋企业主要集中在铜梁、璧山和南岸的弹子石地区。单拿重庆市的皮鞋出口基地璧山来说,1300多鞋企、经营户中就有近百家在谋求向东盟出口。有的已经在今年10月开始向东盟出口,如“爱得龙”,有的正在准备,如“梦柯达”、“姚式”。如果打通东盟这个市场,重庆的皮鞋销售量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我们80%的产品销往国外,菲律宾是我们的大市场。现在一个月大概要做20多万双鞋子,多的时候要做上百万双。”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瑞鹊鞋业工作人员介绍,公司与菲律宾等国家已经有多年的生意往来,而今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更为东南亚市场销售带来了新契机。“税收等方面有许多利好,降低了企业的压力,也拓宽发展空间。新老客户齐上门,订单量都比较大,至少是几万双,生意比去年好了很多。”


  我国鞋类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等传统市场,在这几大传统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时常采取行动,限制进口我国的鞋类产品。据中国网报道,2010年1月起欧盟成员国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反倾销措施再延长15个月,继续征收16.5%的反倾销税。这些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的增长,使得我国鞋类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出口市场。但是鞋企出击东盟市场也不得不面临一些难题。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1月份经深圳口岸对东盟出口鞋均价为每双1.1美元,而同期对美国出口每双均价4美元,整体出口均价为每双2.1美元。我国在东盟的鞋类市场,是靠低价产品拉动市场购买,而不是引导市场需求拉动产品销售。我国对东盟鞋类产品的出口,属于价格较低的品种,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低价竞销。所以鞋企要慎防行业内价格恶性竞争。


  东盟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加大为广东鞋出口带来积极影响,但未来仍将受到三方面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令出口恢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鞋类产品的上游材料价格攀升增加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三是人民币步入新一轮的升值通道将进一步增加出口压力。


  在我国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鞋企应充分利用东盟当地大量的劳动力、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现有的鞋类产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在当地设厂。成本比较高的,和东盟当地企业展开合作。部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各国缺少大型能够垄断市场的企业。如果中国企业能将生产转移到越南、柬埔寨、印尼等这些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就可以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进而增强我国鞋类产品的竞争力。

来源:慧聪鞋网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