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与国外设计力量合作,不失为借力国外设计力量,提升本土设计水平的一个捷径
之前,中国企业和国外设计师之间的合作,可能彼此会觉得相隔甚远;但近年来,两者逐渐靠拢,互相更加了解。双方都为对方迈出了比以前更多的几步,并且也更加懂得对方的需求和意图。
在当前的合作中,能够持续比较长时间,并且最后取得一定成果,甚至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一种模式,就是设计顾问的模式。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模式,如代理式、加盟式、销售式等。但目前而言,设计顾问这种模式是走得最好的一种。
所谓设计顾问,并不是说中国企业把所有的设计全部都交给外国设计师来做。对于一个国际设计师来说,不管他多有成就,多有才华,也不能保证一接手,就设计出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中国企业或品牌在寻求与国际设计师合作的时候,应该本着让国际设计师把一些国际化元素和更具有创意性的元素带到品牌里面来的原则,更好地延续或表达原有品牌的风格,而绝不是让国际设计师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品牌风格。
在最初合作的时候,品牌的设计方向、设计主题、采用哪些设计元素等,都要和国际设计师合作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就是一个合作过程,而非一方完全听命于另一方。在这个过程中,越是双方意见相峙的时候,就越需要更多交流和调整,如此,才能达到更好效果。
如果一方完全听从另一方,就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中国的设计团队如果觉得对方是国际设计师,就把其当作救世主,事无巨细全权交与对方决定,那样很难得到好的产品,因为设计师不是万能的。
将国际设计师第一次放至中国的服装企业,取得成果的大小,取决于设计师对该企业的了解程度。这不仅是设计风格的了解,而且还包括对企业文化、历史以及品牌目标受众等的了解。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了解,双方越是能探讨,就越能擦出火花来。但是,国际设计师也不可以完全听从于国内的设计团队。在某些方面,他们还是需要坚持的。相互坚持的过程,有助于双方增进了解。
一开始,在双方还没有彼此了解对方的时候,如果走得很近,到最后,往往容易对对方产生失望的感觉,进而产生一些理解上的差异。这样,既不能说是中国企业的思想不够国际化,也不能说国际设计师没有才华;只能说,双方在理解上有差异。所以,越是在开始接触的时候,越需要保持一定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用设计顾问方式介入合作,有可能在一季合作之后,再继续进行下一季的合作。企业也可以根据上一季产品的市场效果,决定是否继续与国际设计师合作。如果效果理想,中国企业就有可能交给国际设计师更多的掌控权,让其介入更多。
一般而言,在合作两年之后,双方的磨合与了解能达到一个比较深刻的程度。此时,有的中国企业可以考虑是否自己独立担纲设计;有的企业可以考虑是否将这种合作模式转向另外一种形式,比如成为这个国际设计师品牌的中国代理,使合作更加紧密。此时,合作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进入到第二阶段——品牌合作,已涉及国际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问题。第三阶段可能就是资本合作,中国的企业向国外设计师注资。
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直接把设计中心设到国外,这样,可以直接借力当地的人力资源优势。
这方面已经开始尝试的企业不少,其中就有山东南山集团以及舒朗集团。南山集团把设计中心设在了意大利,而舒朗已在巴黎、首尔、香港、北京、深圳等国际化城市设立了设计工作室。 “舒朗还要在意大利建立自己的男装设计中心,同时引进法国著名女装品牌。” 吴健民说。
他们的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完成自主品牌网络建设。
来源:服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