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首先我很高兴能来到杭州与在座的大学生朋友们做这样的一个交流。去年9月我从微软辞职后,在北京创立了创新工场帮助中国青年实现创业梦想,致力于为中国打造一批新一代的高科技企业,因此,我认为我才会有资格来做这样一个关于创业的讲座。我曾经做过教授,后陆续就职于三个科技公司,一直到现在的自主创业,我为认为从始至终我的职业生涯都围绕着创新这个理念,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4个陪伴着我走过20多年职业生涯的核心理念。
创新就是打破成规
人们往往习惯用过去的方式去做新的事情,这也是人们往往不能跳出框框、及时创新的原因。曾经因为人们习惯于驾驭马车,而控制马的是缰绳,所以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没有方向盘,而是一个缰绳。这是一种僵化思维,我们要打破这种思维,才能有所创新。
例如,100年前,无线通信的发明使得人们能够远距离的交换信息,在当时被称为了不起的发明。之后人们不间断的致力于把通讯设备的体积缩小,所以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才会拥有了手机。这在10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在这过程中,有一位科学家提出了打破成规的解决方案,使接收器小巧而廉价,收音机便诞生了。这就是通过打破成规的方式实现的。
回顾历史,创新周期是非常漫长的,但在今天创新的周期缩短了。所以如何创新、打破成规就变得越发的重要。
什么束缚了我们的思想?首先是今天的教育或者可以说是东方的教育。所有事物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固然,传道授业解惑是对的。但这样的思维已经过时了,孩子要拥有新的思维,要敢于打破成规敢于追问为什么。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在接受家长老师教导时能够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思考这个问题。这不是对长辈的不尊重,而是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我们应该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在做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就是这样告诉自己:不是为了获得优秀论文这个结果,而是在为了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去奋斗。这样一个思想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思考的能力,是打破成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在今天的教育里,思考比传道更重要,鼓励新鲜观点要比解惑更重要。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只有一个答案。例如在微软公司的面试题中,常会出现类似“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这样的问题。提问的目的就是要考察面试者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答案代表了一个严谨、合理、有想象力的思考的过程,那么就能够说明面试者符合这样的能力要求。我在女儿的辩论赛中鼓励她加入到与她的立场对立的一方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会创造价值
打破成规的时候往往是科学的创新,是从突破思维的方式来看问题的,但不应只谈论科学的创新,而一定是有需求、应用性更强的创新。所谓的创造价值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创造用户需要的价值,商业经济方面能够全新的价值。很多非常理论性的创新,社会可能需要,但是它却带来不了利润与价值。企业界鼓励的创新不是科学的创新,而是一种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甚至是整合的创新。
谷歌的创新就是把信息检索领域的这种理论用到了互联网,把互联网的索引与定型运行、信息索引,这几个领域整合起来。这种创新得不了诺贝尔奖,但是方便了广大用户。
外国人总认为中国缺乏创新,我不这样看。中国的很多公司,我认为他们是创新的,他们可能没有一个基础的、科学的巨大的创新,但是他们创造了商业价值。他们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巨大价值,并且这些公司能够虚心学习,专注于用户,才能打败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不只是拍脑袋,不只是科学创新,而是把用户至上作为企业的价值观。
在创新工场,我们贯彻始终的是用户至上的战略思维,创新工场的墙上高高挂起的照片是我们用户的照片。我们希望每个员工时刻记得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这些用户创造价值,我们深度研究每个市场,市场里面的用户。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才能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用户的声音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解决用户今天的问题,更要深度地理解用户未来的需求、市场的走势,才能确保需求到位、产品到位。这就是创新工场希望创造价值,把用户放到第一位的工作。
在这点上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定要找一个值得学习的公司去实习,毕业生成功进入创新工场的共关键是每一位都有暑期的实习经验。据我观察:在一流公司暑期实习的同学,会比功课好而没有实习过的人更优秀。所以不要荒废了暑期时间,抓住机会去一流企业实习,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