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国家级纺织服装检测基地落户沙溪镇

国家级纺织服装检测基地落户沙溪镇

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于去年申报的《中山市纺织服装行业检测平台的建设》科研项目已与近日获批,中山检测基地也正式落户沙溪理工学校,这标志着沙溪服装传统产业升级又有新动作。

  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于去年申报的《中山市纺织服装行业检测平台的建设》科研项目已与近日获批,中山检测基地也正式落户沙溪理工学校,这标志着沙溪服装传统产业升级又有新动作。


  中山市纺织服装行业的检测基地总投入900万元,由研发中心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国家纺织品质检中心合作建设,具有国家级资质。目前已完成硬件建设,12月份将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今后出具的纺织服装产品检测报告将全国有效。


  回顾:


  自1989年正式成立至今,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已经走过20年。在去年12月18日举行的天津中心成立20周年庆典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用“交出了一张非常优异的成绩单”,来形容天津中心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其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1980年,天津中心附设在天津服装研究所内,3名员工用简陋的仪器在不足60平方米的作坊里开始了最初的质检工作,8年后,这家原名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第八站的质检站,逐渐形成规模,参与起草制定了天津市服装行业衬衣、西服、夹克衫、防寒服等标准,并在1989年12月正式通过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独立法人服装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正式执行国家抽检任务。


  如今天津中心已经配备近百套检测设备,办公区域和检验场地划分清晰,实验场地扩大到600平方米,恒温恒湿区50平方米,实验室布局合理,功能和作用明确,各区域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满足了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中心年检测报告达1万份,目前授权产品范围内的检验能力达到100%。


  从天津中心立项筹建即参与其中的该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湘涛,见证了其20年的发展历程,“当时国家提出振兴中国产品质量,有需要一个权威机构和成立国家级检验中心的要求。”


  虽然成为了具有第三方资质的国家级质检机构,但当时对于产品的检验比较简单,依据当时的标准,就是对服装的外观进行检验;1999年后,国家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不断规范和完善,天津中心加强内部基础建设,配备仪器设备,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管理水平,承担国家抽检任务,检验内容逐步加入各种理化性能,包括面料成份、甲醛、PH值等。


  而在唐湘涛看来,天津中心真正的发展,出现在之后的几年。


  “1989-1999年从检验技术上来说提高不是特别多,因为当时中国服装刚刚起步,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天津中心的工作人员到各个企业去,进行现场指导,比如建厂、技术等最基础的工作。”唐湘涛说。


  而新世纪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此期间,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要求逐步提高,我国也执行相应的标准,“2003年对各个涉及到纺织服装的检验中心是一个飞跃性发展。因为国家对质量提出强制要求。”检验中心进入高起步、高标准、快发展时期,而天津中心确立了“靠科技带动实力提升,靠服务赢取生存空间”的发展理念,加大投入,每年对设备的投入达到100多万,并对实验室多次进行扩张改造,增加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初步形成集检测、科研、风险监测为一体的具有综合实力的技术机构。


  天津中心的发展轨迹正好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相吻合:30年来,中国服装总产量增长53倍,国内消费额增长54倍以上,出口创汇增长163倍。应该说,正是中国服装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包括天津中心在内的服装质检机构和行业同样发展迅速。在此之后,国家又相继成立了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除与天津中心同批成立的上海中心外,前几年,广东中心、浙江中心和福建中心也升格为国家中心。同时,各个中心检测品种的限制也逐渐取消。


  与背靠丰富资源的几个南方检验中心相比,天津中心的生存土壤略显“贫瘠”,“比如广东中心,全国70%以上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都在广东”,同时南方企业品牌意识颇佳,而天津很多企业则对质量重视不够。


  这使得天津中心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先天不足的环境下为生存发展付出更大努力。


  目前,天津中心总收入只有10%来自天津,其余绝大部分都来自全国各地。这取决于天津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时间和服务。


  “时间就是缩短检验周期。”唐湘涛说。检验样品送到天津中心,3天之内必须把数据给客户,而第4天就要把检验报告寄出去。相比一些地方检验中心下属于技术监督局的行政事业单位行事作风,天津中心已经完全市场化。“按照企业的需要走,比如企业要求两天做完,中心就根据企业的要求加班加点做”,唐湘涛说,他非常理解企业的心理,“对于企业来说,在生产之前,都希望尽快知道对原料辅料的检验结果,尽快投产。”


  在服务上,天津中心同样尽量满足企业的要求。比如对大客户,就有专人负责。“中心有专门的人对几个客户,在流程上优先,而且只做大客户”,唐湘涛说,“实验室也分开,保证大客户能及时拿到检验数据。”


  不过这并不表示中心有可能会忽视其他客户,“其他活比如临下班时来,我们会留人值班处理,这样可以提早出数据。”事实上,现在天津中心已经实行了多种服务方式:“一站式”服务,针对检测数据中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为客户解答纺织服装行业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质量等方面知识,促进企业质量意识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高质量带来的高效益;“零距离”服务,针对纺织服装制造业订单变化快、交货时间短的特点,中心应用先进管理软件,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开通了网上业务查询,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客户实行了“零距离”服务;“上门”面对面服务,通过直接上门为企业员工举办标准讲座,宣贯标准,面对面沟通交流现代先进科学的检测方法,让企业了解检测过程,帮助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和检测水平,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天津中心的服务甚至体现在一些和纺织品服装关联度不高的企业身上。比如不是中心主打项目的茄克PU革,对PU革甲醛、PH值等没有认证的项目,中心会协调到塑料研究所、皮革检验中心等相关部门。天津中心还接待过做帐篷的企业,除了为其完成面料成份、色牢度等相关项目,中心为其联系总后军需等相关机构以完成全部检验。


  这完全出于对企业的服务意识。“这类活每年非常很少,但是客户来,不能因为做得少就推出去,其实对于它们,也不知道应该找哪个机构,这时我们就是纯粹为企业服务了。”唐湘涛说。而现在,“客户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快捷服务、微笑服务、满意服务”的服务文化,已经成为天津中心全员的共同思维意识。


  一直以来,这都让天津中心在客户企业中口碑不错,而其也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规划使自己在未来更具竞争力。


  中心首先看重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在的人员配套还不足,比如对设备的管理,现在还没有把设备真正吃透。”唐湘涛说。另外,质检工作需要长时间经验的积累,这方面的人才需要中心的耐心培养。中心计划用2—3年的时间拥有服装检验领域知名度较高的权威专家或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具有掌握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和准则的关键技术人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达到 65%以上,使人员结构层次合理、稳定,后备力量充足。


  其次是引进设备,中心计划按照高、精、尖的要求加大设备投入,“中心的主设备是齐全的,但缺少高端的设备,比如显微镜,虽然电子显微镜的价格要100多万,但为以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在设备上还要加大投入。”唐湘涛说。为此,中心每年用三分之一的检测收入用于设备投入,2-3年再投入600余万元配备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精尖仪器,设备达到150台套,使检测能力覆盖对应专业领域逐步达到85%以上产品(参数)要求,满足国内外最新先进标准检验,逐步达到与国际互认和盲样检测标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另外,虽然中心已经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并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但在唐湘涛看来,科研能力还是中心必须继续提高的方面之一,“检验中心必须要搞科研,现在中心的科研能力就是按照标准做,对很多实验方法的探讨还做得不足,这方面需要提高。同时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新标准的出台,还要对一些新的检验项目重新投入,比如生态纺织品。”


  中心的计划是可以成为科研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成立科研机构,加强纺织服装检测前瞻性、深层次研究和科研攻关,探求检测新技术,研究检测新方法,参与国家和地方检测标准制定,填补新产品检测标准的空白。并深化与天津工业大学的合作,借助人才优势,检测技术优势,研究探讨生态、环保、功能型纺织品检测技术,从纺织服装检测向羽绒、皮革、配饰、汽车阻燃装具、床上用品等领域延伸,从为内资企业检测向出口企业延伸,从国标向欧标、美标等世界标准延伸,提升检测产品链。


  事实上,随着中国服装业市场需求逐年上升,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标准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且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检验检测标准,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地运用也带来了纺织品的迅速更新换代,质量检验遇到了各种前所未有的问题,同时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研发产品和产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提升,这都给包括天津中心在内的服装质检机构和行业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天津中心认为,凭借20年的底蕴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规划,其检测能力、管理能力和开发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和质检行业服务,并向“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目标迈进。

来源:《服装界》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