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鲜明 渗透环保理念
此次大赛的主题为“时尚与环保”,此次入围的大多数作品围绕这一主题作出大胆设计。在一幅主题为《魅影》的作品中,设计师把来自于江南田野的灵感运用于其中,简洁明快的线条搭配上编结而成的羊绒条带,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田园色彩,给人清新唯美的感觉;主题为
《旋》的作品,在羊绒联体衣的裤腿上以数个夸张的洞来表明已经千疮百孔的地球,在给人的视觉带来冲击的同时,还警示人们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主题为《墨融》的作品,把传统的中国墨与现代服装的造型相结合,并通过数码印花的形式表现水墨画的象征意义,使时尚与科技的理念得以完美融合,别有一番含蓄之美。
作为在国内服饰界首次亮相的羊绒针织时装设计大赛,把环保作为核心主题,别有一番深意。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使人们熟知了“低碳经济”,使“低碳产品”也受到消费者关注。作为特殊的动物纤维和高级服装原料,羊绒因受环境影响容易发生变形,在服装设计界饱受争议。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羊绒制品的消费总量也逐步上升。如何引导人们适度而理性地消费,实现羊绒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环保组织共同关注的话题,从这一层面来讲,把环保当作大赛的主题,也成为此次大赛主办发和承办方共同的责任。
风格前卫 青涩中的时尚
时尚是近年来羊绒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从吉莱斯·杜福尔签约鄂尔多斯到越来越多羊绒时装发布会的召开,无不预示着羊绒时装化时代的到来。但相对于其他服饰而言,羊绒的时装化路程明显落后。
此次设计大赛,显然也是要发掘羊绒时尚之美。尽管从大赛情况来看,无论是设计师的年龄还是设计作品都略显青涩,但对时尚的理解和对流行色的把握却可圈可点。在大多数作品中,羊绒的传统设计模式被打破,直筒的传统模式变成了收腰的设计;各种褶皱以及辅料的功能化运用也使我们看到了诸多时尚元素。大赛评委清河羊绒制品市场管委会副主任李鸿斌表示,此次大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专业院校学生居多,这些学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尽管他们对针织羊绒的理解还不够专业,但其设计风格应该说反映了这一代人的审美观念。随着羊绒服装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在未来几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将成为羊绒服饰的主要消费对象。因此,对这些作品的关注以及捕捉这些作品中的时尚元素,是针织企业需要关注的。
发掘人才 彰显羊绒之美
“在参加比赛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羊绒,只是凭想象进行设计,通过参观清河企业,才实实在在感受到羊绒的内在属性。”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一位参赛选手如是说。
在对参赛选手进行调查时,很多人表示,对设计羊绒并不专业,由于缺乏相关设计经验以及对羊绒材质的理解不深,作品主题的表现手法与实际有所差距。事实上,这一现象不只是表现在此次大赛中,在整个服饰界,羊绒时装专业设计师缺乏的现象也很突出,无论是相关院校还是专业设计部门,都缺乏对羊绒服饰设计的专业教学内容,而各企业的羊绒时装设计人员大多是业余选手或者是半路出家。而羊绒原料的滑糯、轻柔的特性,使之在进行时装设计时,必须考虑其材质对作品的影响,否则将会使之与普通毛针织产品混为一体,难以体现“软黄金”的价值。
此次针织设计大赛也充分暴露出这一问题。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副主任郭瑞萍说:“大赛反映了设计师对羊绒材质的理解深度不够,这主要由于设计师缺乏对羊绒的感性认识。”在此次设计大赛上,很多选手采用过多的层叠和褶皱来表现羊绒的质感,但实际中,经过相关的工艺处理之后,净面布料上面同样能够做出这种效果。因此,很多设计师来到清河后,对最初的方案进行了修正,去掉了多余褶皱。当成衣经过最后的“缩绒”工艺处理后,羊绒的飘逸之感和轻柔之美得以体现,参赛选手的惊讶之情也溢于言表。
“作品比想象中的好多了。通过这次设计大赛,我真的爱上羊绒时装设计了,如果有机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愿意设计更多的羊绒产品,把羊绒的美丽和魅力发掘得更加充分。”一位参赛选手在离开清河时的一番感言成为了大多数参赛选手的心声。
来源:中华服装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