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小月月们”——让网民知道自己有多寂寞

“小月月们”——让网民知道自己有多寂寞

社会学家说得挺对,高科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入侵,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陌生化,以往面对面的交流几乎全部变成了面对显示器的交流。每天抱着电脑和手机过日子

  当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愈发脱离不了互联网和高科技信息技术后,我们就无法避免寂寞感的涌现。


  小月月是谁?如果你不知道,你就太OUT了。


  此女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呼风唤雨,手擒芙蓉、脚踩凤姐,她的出现瞬间秒杀了昔日那些还挺自我感觉良好的网络红人们。因为小月月,网络惊现“拜月神教”;因为小月月,市面上香蕉和奥利奥饼干的销售量价齐跌;因为小月月,多少人把大好假日时光花费在了天涯社区。但是,当你知道小月月很可能不过是个查无此人的杜撰网络人物以后,你会作何感想?你会不会感慨,现代人真寂寞,已经空虚到了靠虚拟人物来消遣的地步。


  但事实就是如此,互联网中的寂寞者大有人在,而小月月不过是最新一代的网络消遣载体。在她之前,已经有无数前辈在互联网中风光地到来悄悄地离去,只留下了端坐在电脑前的无数个寂寞身影。


  近日,一条新闻在各大门户网站中转载率颇高:《文化部工作人员称偷菜游戏可能被取缔或改良》。


  事件起因比较雷人,据《西部商报》报道,天水市妇女李某受网上“偷菜”游戏误导,上演现实版偷菜闹剧,因违法被拘留罚款。


  此案件的具体细节如下:42岁的李女士家住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今年8月初,她独自一人到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西十里村附近转悠时,发现此地蔬菜大棚里的菜长得特别好。“网上偷菜不过瘾还不能吃,有啥意思!”她便动了进菜地偷菜的念头。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女士多次到大棚偷菜,直到9月20日凌晨,她再度出手时,被几名菜农围堵在了大棚里。当时警方称,李女士此前的行为已经引来了当地17户菜农的联名报案。此后,涉嫌盗窃的李女士被警方依法拘留5天,并处以500元罚款。


  随后,该报记者就网上“偷菜”游戏是否纳入监管,以及下一步能否就“偷菜”功能进一步采取限制措施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位姓李的值班人员获悉具体情况后表示,他们也陆续接到国内其他省份市民电话投诉反映“偷菜”游戏对孩子和成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但是文化部目前还没有就此事开会专题研究。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开会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而对于网上“偷菜”游戏,有可能对此类游戏的“偷菜”功能逐步取消,也可能对这类网络游戏进行改良,彻底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虚拟平台,减轻对青少年道德及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于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篇转载率颇高的报道就问世了。此文一出,惊起一片关注。要知道,网络偷菜和据此衍生出的各种偷牛偷羊偷鸡摸狗游戏,可是无数网民打发无聊时间的利器。


  “偷菜”到底有多火?


  要多火有多火。“偷菜”一词被某杂志评为2009年度十大关键词之一。晋升空间有限、金融风暴后口袋里又没有多少闲钱的网民们纷纷陷落,沉迷于电脑显示器上一块块的虚拟菜地,从虚拟世界中偷来的各种动植物甚至是房子、汽车,还能在淘宝上卖个好价钱。由此又衍生出“偷菜文化”,网上不仅有《偷菜歌》,还有从偷菜总结出的人生启示录:“帮你除草、杀虫,对你示好的人,来你家菜地的真实目的可能并不是这个,而是看你有没有可偷的东西。”


  时间来到2010年,网络偷菜大军阵容依旧庞大。“你放偷罢我登场”,一些年轻网民们可能喜新厌旧不再热衷于偷菜,但是他们的妈妈、阿姨等中年阶层人群则开始在网络菜地上“崭露头角”。更厉害的是,“欧巴桑”们不玩则已,玩起来可比晚辈们疯狂多了———把虚拟理论转换成现实实践的李女士无疑是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还有众多妈妈、阿姨依然在虚拟世界里乐此不疲,一个人注册N个账户然后自己跟自己偷来偷去的大有人在。而因偷菜产生的离奇新鲜事儿也俯拾皆是:河南有女士半夜起来上网偷菜惊醒丈夫,被丈夫赶出家门;广州有员工因为上班偷了领导的菜而与领导发生争执,最终被公司炒鱿鱼……


  有舆论谴责,偷菜游戏的风光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扭曲的社会价值观,代表了一种精神空虚的无聊文化———当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愈发脱离不了互联网和高科技信息技术后,我们就无法避免寂寞感的涌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手机、QQ、MSN、飞信等等载体上愈发便捷,可人们反而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对方交心;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反而不知道究竟应该看什么。


  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音箱里放着口水歌,一只手抓着鼠标寻找可以点击的链接,另一只手搭在键盘上为聊天或者回帖而蓄势待发———这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网络寂寞身影之一。


  现代都市人,到底有多寂寞?这是个没有可量化答案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最无聊,只有更寂寞。而每一次表面狂欢的背后,都折射出了现代都市人内心的极端寂寞,人们只能依靠互联网来逃避现实,填充自己的空虚。


  当代网民为什么如此寂寞?{page_break}


  “偷菜”游戏,或者包括小月月在内的各路“XX哥”、“XX姐”和“XX帝”,不过都是众多网友排遣自己内心寂寞的载体和消遣对象。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此多的消遣对象,而且频繁上演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小月月把凤姐踩死在沙滩上”的更新换代———难道我们现代都市人就真的空虚寂寞到这种程度了么?


  试想一下,当爆料小月月丑态的帖子发出以后,在短短一夜之间,同时有600万个分布在国内各地的寂寥身影孤独地坐在电脑前用鼠标一页一页翻看着帖子,这是怎样一个值得玩味的画面?


  在互联网上,寂寞的人分两种:一种是盼着看热闹的,一种是盼着成为热闹主角的。盼着看热闹的,群体很庞大,精力也充沛。于是经常自发性地展开群体无意识的自High———有热闹要进一步大造声势,没有热闹也要制造热闹———不闹得满城风雨誓不罢休。盼着成为热闹主角的,也挖空心思没事儿找事儿,只要是能拨动网友们寂寞心弦的,就绝对敢于大胆而为之。这帮人的事业准则就是:“没有最丑,只有更雷。”供需关系成立了,大家就自动各就各位,看热闹的搬好板凳,制造热闹的把脸扔掉,开始上演一出出互联网群体性无意识狂欢闹剧。


  现代都市人究竟为什么会如此空虚和寂寞呢?


  社会学家说得挺对,高科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入侵,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陌生化,以往面对面的交流几乎全部变成了面对显示器的交流。每天抱着电脑和手机过日子,网络的超级便利让越来越多地人心甘情愿成为宅男宅女,而没有可交心之人的宅男宅女们无疑是孤独的。


  方便面吃多了会伤胃,宅男宅女的日子过多了就会空虚和寂寞。再加上他们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摆脱新三座大山),甚至屡屡受挫,压力极大,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抑郁症”患者。时间久了,变得“颓废、堕落、麻木、迷茫”。于是,他们乐忠于在互联网上猎奇和参与到每一场狂欢中,以此感受到近乎病态的“充实感”。所以,归根结底,每一起网络风潮诞生的背后,是网络上的群体狂欢与网络“寂寞”文化共生的空虚感,其大背景则是中国社会结构板结化和“未富先懒”的普遍社会心态———既然没有办法挤进上流社会,那不如小富即安,反正互联网的传说一个接一个,不如就踏踏实实活在各种传说里。


  文化部可能取缔“偷菜”网游的消息见诸于网络后,很多网友都认为文化部是在“狗拿耗子”,甚至还有人说,这都是因为“文化部太寂寞了”。


  但是就在笔者即将写完这篇稿件的时候,据传文化部已经出面澄清,并没有打算取缔“偷菜”类网游,也没有准备针对此事进行下一步工作。随后,笔者又回到最早发现该报道的某门户网站首页,结果显示,关于此事件的报道已经消失。由此看来,如果不是文化部太寂寞,那就是某些媒体太寂寞了。

来源:中国服饰报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