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日凌晨消息,周一早盘时美元兑多种主要货币报跌。随后,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了利好的制造业指数,10月值为56.9点,远高于分析师的普遍预期。美元随即逆转跌势,追踪一揽子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最终报微弱涨幅。
周一更早时候,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9月个人收入出现环比下降,同期消费开支则是报增长。美元汇率在报告出炉后开始收窄跌幅。
有分析师指出,个人收入和消费开支显示出互相矛盾的迹象,这使得外货市场参与者对是否应该在美联储最新一轮利率决策将在周三公布前抛售美元产生一丝犹豫。
截止外汇市场收盘,追踪一揽子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报77.31点,涨幅为0.06%。
欧元兑美元周一收于1.3887美元,跌0.06%,周五晚些时候的欧元汇率是1.3908美元;英镑兑美元收于1.6033美元,涨0.09%;美元兑日元收于80.56日元,涨0.10%。
美国商务部周一数据显示,9月消费开支环比上升0.2%,个人收入环比下降0.1%。报告同时指出,排除食品和能源产品的9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持平于8月值。纽约梅隆银行高级货币分析师迈克尔沃尔夫克指出,“今天的数据再次验证了一个相当规模的量化宽松措施的必要性。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需要恢复到更容易令人接受的水平。”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在周一公布报告称,协会10月制造业指数报56.9点,高于指数的9月值54.4点,并好于市场预期的54.0点。
德意志银行G10外币策略主管阿伦罗斯金认为,供应管理协会数据使市场参与者普遍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美联储货币宽松措施的规模可能远低于之前的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对下一轮量化宽松措施的市场预期已经相当程度体现在当前市场定价中。自9月底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下跌了2.1%,欧元上涨了2.3%,美元兑日元则是下跌了3.9%。
周一早些时候的亚洲交易时段中,美元兑日元一度涨至81.55日元。不过根据自动报价系统的记录,过程之短暂甚至逃过了几乎所有数据采集系统的跟踪。分析师指出,当天有传言称日本央行即将再次入市干预,不过由于缺乏实际证据支持,美元的上涨势头并未持续。
日本央行在上周宣布将例行利率决策会议时间提前到美联储周二周三例会之后的周四和周五两天。美银美林高级外汇策略师藤井知子认为,“目前我们应该关心的是,日本央行是否会采取一个大胆的宽松措施,以匹配美联储可能的量化宽松项目。”她在周一的客户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日本央行的措施不会强大到足够推高美元汇率,但是将可以遏止美元兑日元在未来几个月的进一步下跌。”
来源:腾讯财经